• 首页>范文 > 范文
  • 调研报告范文开封

    一、开封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曾是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一、繁台春色 繁(读:薄)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二、铁塔行云 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三、金池夜雨 金池即金明池,原系北宋时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的场所,位于开封市西郊演武庄一带,因黄河淹没,已不存在,现在开封开发区金明大道广场西南侧重新复建。

    据《梦溪笔谈》记载:“金明池,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开凿,池水引自金水河,旧址在开封城西。”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桥头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到金明池郊游。

    金明池内还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

    四、州桥明月 州桥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横跨汴河、贯通皇城的一座石桥,遗址在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明朝末年因水患桥被淤埋在现地平面以下6米处左右。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

    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可见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

    站在桥头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天街。《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州桥也是当时汴河上13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

    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五、梁园雪霁 梁园,又称兔园,系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在吹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位于开封城东南,明朝时建禹王庙,现已辟为旅游胜地禹王台公园。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

    二、开封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曾是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一、繁台春色 繁(读:薄)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二、铁塔行云 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三、金池夜雨 金池即金明池,原系北宋时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的场所,位于开封市西郊演武庄一带,因黄河淹没,已不存在,现在开封开发区金明大道广场西南侧重新复建。

    据《梦溪笔谈》记载:“金明池,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开凿,池水引自金水河,旧址在开封城西。”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桥头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到金明池郊游。

    金明池内还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

    四、州桥明月 州桥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横跨汴河、贯通皇城的一座石桥,遗址在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明朝末年因水患桥被淤埋在现地平面以下6米处左右。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

    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可见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

    站在桥头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天街。《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州桥也是当时汴河上13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

    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五、梁园雪霁 梁园,又称兔园,系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在吹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位于开封城东南,明朝时建禹王庙,现已辟为旅游胜地禹王台公园。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

    三、开封30年变化调查报告

    这个例文说的是全国的,你修改一下就可以用了。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

    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

    牛羊肉的价格 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

    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

    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

    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

    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十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四、开封与邻近的城市优势有哪些的调查报告

    优势一:小吃多,由于开封是七朝古都,老汴梁(开封)留下的中原传统小吃很多。

    优势二:跟优势一是关联的,由于是七朝古都,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游客愿意来看看古都的风采,品尝古都美食,体会古都文化。

    优势三:跟前两优势关联,由于七朝古都的原因,开封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太多的钢筋铁柱,更多的是古都的文化气息,绿化工作好,适合居住。

    优势四:地理条件好,开封东临商丘,西连郑州,南有许昌,周口,北有黄河。

    交通便利,我在郑州待过,郑州的道路规划有点歪歪斜斜,有时很难分辨。开封的道路都是横七竖八,方向感很强。有郑汴大道的开通,连霍高速的便利,陇海铁路的连接。

    最后说:跟周围城市比,这里的消费适中,跟郑州比,这里生活节奏不快,比较安逸,跟商丘比,这里环境优异,适合放松。

    原创。

    五、作文巜调查开封城墙》

    2月13日的早晨,大约6:30我们全家去了开封,大约8:30到了地方,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每一条街都挂满了小樱桃似的红灯笼,马路上一辆辆车川流不息,马路两边有来来往往的大人、小孩、老人等,热闹非凡。

    开封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好多游玩的景区,如,有清明上河园,有庙会,有龙庭,还有天波杨府,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天波杨府,天波杨府的大门向北,门上挂着一盏盏红色的灯笼,门前上空拉着一条条福字,可漂亮了。天波府的杨门女将穿着鲜艳的衣服,正在表演节目呢,节目内容是对对联,上联: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添一岁,下联该是什么呢?杨门女将异口同声回答:“家家户户,高高兴兴,说说笑笑,过新年。”

    横批“春满人间”我们看完节目,我们又进入大门,观赏了杨家的兵器,杨家的客厅,杨家的轿子,和车子,杨家七郎八虎,杨家的床,歌赋图像,真是引人注目,我们又去了马场观看表演,节目是:杨七郎与辽兵浴血奋战,在马上拼的你死我活,后来杨七郎战死在沙场上,看到这种场面,让我心酸,我深深地感到杨家真是忠心耿耿的保国忠臣。 我们看完节目,高高兴兴地返回了濮阳市的路程,一路上开心极了。

    六、求两篇范文: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之经济篇 在2010年安徽省两会召开之际,我省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也如期公布。

    经过一年的努力,安徽经济在前一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2009年一举突破1万亿,成为全国第十四个万亿俱乐部会员。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得到国家批复,成为安徽首个进入国家级的区域规划。

    消息传来,全省上下为之鼓舞,是的,安徽在沉寂多年之后该到了真正发力的时候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 《中国,你对得起安徽吗》,看完后,深有感触,很受震撼。

    是的,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徽一直在被忽视,想当年安徽可是属于富饶之地啊!在民国时期,安徽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的,是首都南京的屏障,乃京畿之地。据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对安徽的投资是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福建,可人家福建是抗击美蒋的前线),甚至低于西藏,难道安徽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比西藏还差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开发内地,重点支持中西部建设,而安徽被划成发达地区(毛主席的中安徽被划成中等发达省区),安徽这个本不富裕的地方第一次遭到忽视。

    改革开放后,国家重点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因安徽不临海,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就这样,安徽被东部兄弟们快速甩开。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安徽因为属于中部,又不忽视。

    终于,在新世纪后,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终于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可是,这时候的安徽在中部六省中已不再突出,GDP只比山西和江西高,低于河南、湖北、湖南,无奈……真的,中部六省中,区位条件最好的便是安徽了,她拥有八百里皖江,紧邻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交通便利,平原面积广大,农副产品丰富,又有名山大川,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储量大,人口众多,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一直发展缓慢,很让人费解! 09年安徽GDP突破一万亿,的确可喜可贺,可是我们要看到我们前面还有十四个兄弟省市比我们高,尤其是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都比我们高,而且高很多,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令大家感到诧异的是,09年北京市的GDP是一万一千多亿,足足比安徽省多出一千多亿!北京面积才多大,人口才多少,与之相比,我们安徽的一万亿需要遮羞,而上海市更是我们没法比,一个省没有一个市GDP高真的很说明问题。 我始终觉得安徽发展的不快最重要的因素是没有一个核心的经济圈,换句话说是没有核心大城市的吸引与引导。

    我们的省会合肥,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可是她现在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强到那种绝对引领全省的作用。而湖北的武汉市,国家副省级城市,它的城市影响力遍及全省,初步形成武汉经济圈。

    湖南有长株潭经济圈,把省内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结合到一起,连固定电话区号都统一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河南搞了个中原城市群,把省内的郑州 开封、洛阳等划入,而且郑州和开封正在搞一体化(郑汴一体化),省会郑州正在大力兴建郑东新区,已纳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与之相比,虽然咱安徽实力最强的是省会合肥,可是省内另外两个发展势头强劲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离合肥较远,无法形成地域上的联系,中间还隔了若干县市。而且,芜湖市、马鞍山市离长三角更近,他们的发展是面向长三角,力图加入长三角经济协作区,而不是跟合肥搞联合,所以,可以说,安徽现在的发展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可为什么其他省就能形成一个明显的经济圈或城市群呢:湖北,位居华中,距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较远,但省会武汉是著名的大城市,城市辐射力大,而且湖北省内较大城市多围绕在武汉周边,又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故很容易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经济圈;湖南,也是在内地,由于南部山岭阻隔,与珠三角有自然地理上的阻隔,且广东北部发展比较落后,无法形成强大带动作用,故湖南是“自力更生”,省会长沙、株洲、湘潭三者距离近,原来就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互补性强,适合捆绑发展,而且长沙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影响力逐步扩大,所以,湖南能形成一个“长株潭经济圈”;河南呢,中原大地,虽然临近发达的山东省,可山东西部是其发展最落后的,且省会郑州有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交汇,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又有国家级的郑东新区,开封市、洛阳市等与郑州距离较近,而且产业基础较好,很容易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形成“中原城市群”。可话说回来,从历史上看,安徽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绝对中心城市,即使安庆曾经当了安徽几百年的省会,但其地理位置闭塞,经济发展不突出,影响力始终有限,且解放后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安庆失去政治上的优势,逐步没落下来,渐失往日风采。

    芜湖,靠近长三角,又有长江“黄金水道”,近年发展很快,可没有当过省会,影响力有限。如果把省会放在芜湖,那芜湖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好,但芜湖位于江南,又紧靠江苏,腹地有限,无法辐射全省,届时,皖北只会越来越穷,皖中也不会如现在发展的那么好,故而,当初毛主席选定合肥为安徽省会,其理由就是“合肥一带生机勃勃,位皖之中,比较合适”,主要考虑的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