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人物纪实报道范文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导读]9月16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全面上映。

    在经历了《英雄》创造的大片时代和《三枪拍案惊奇》引发的争议之后,人们将这部电影看做张艺谋的回归之作。张艺谋漫画(罗雪村绘)□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国家强大了□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联队都不一定打得过它□当年拍《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9月15日下午,张艺谋做客本报“文化讲坛”,谈及最新作品的同时,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历程,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视产业的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兴旺为前提记者:你曾经把莫言、苏童、余华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你是如何处理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张艺谋:首先,我觉得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有的艺术,尤其影视,离不开文学的母体。我们第五代导演起步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而那个年代,中国文学非常的多元化。

    所以我老是说,中国影视产业真正的发展和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发展和兴旺为前提。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剧本太少。

    我觉得文学和影视是两个范畴,当文学转化成影视的时候需要进行二度创作。有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可能并不适合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这样一来,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就必然对文学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删减,但总的来说,要尽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导演一定要互相欣赏,互相信任。

    记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树之恋》中,你似乎刻意回避了对形式的追求。

    张艺谋: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就是朴实无华,我觉得应该用平实的叙事娓娓道来,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让故事有渗透感。我们从小接受的美学教育就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其实在很多艺术创作中,需要平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这决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费很多心思。

    有时候遇见一个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细配合它,搞不好这个电影就很难看。尤其是商业类型的电影、娱乐类型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记者:2002年的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去年以来,这股大片热慢慢退潮,你也选择了回归中小成本影片路线,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的大片之路?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导演可能会像我一样,选择是带有随意性的,不太自我设计。

    但是大小也罢,多少也罢,电影创作还是要百花齐放。中国人多,口味也多。

    拍电影就跟开饭馆一样,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我们经常算一些硬性的数字,比如现在拥有5000多块银幕,如果达到15000块,我们的电影单片票房纪录将达到15亿或者20亿。

    但这仅仅是硬件的发展。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片的热情,否则我们就会重蹈韩国、台湾等地区的老路,好莱坞会利用你的这些数字,利用你的这些人群,在10年之内培养起一两亿忠实于它的年轻观众群,到那时候国产电影就真的很危险了。

    现在有一个好苗头,年轻观众开始对国产片有热情,在市场上卖得最好的经常是中国的片子。中国人还是爱说中国的事,还是爱看中国的电影。

    尤其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唤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它的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责任: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们都要尽量把它拍好,维持观众的这种热情。

    记者:吴宇森曾说过,中国电影几年前是有艺术没市场,现在是有市场没艺术。也有人觉得,电影创作已被资本绑架,很多导演在市场利益面前妥协,电影失去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张艺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时候需要时间,需要年轻导演的成长。中国现在平均每天增加3块银幕,这个速度要远远高于一部优秀作品诞生的速度,也就是说影院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作品数量还可以对付,但质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这种忧患意识。

    在全世界来看,每年达到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其实少之又少。另外,我觉得我们的评论、媒体和舆论也要进行引导,文艺批评不能完全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应该和文艺创作相互促进。

    在今天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怎么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实际上,这个矛盾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存在。

    我预计在未来5到10年,这个矛盾在中国会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年轻导演一定要直面这个时代,只有适应了它之后才能驾驭它,只有在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年轻导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实际上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我不能老说自己是艺术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别深刻。

    到今天为止,我在全世界卖。

    有关恪尽职守的典型事例

    恪尽职守的战地记者

    ——记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吕岩松三十三岁的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记者吕岩松没有想过有一天他

    会成为新闻人物。

    吕岩松一九九六年五月至二○○○年一月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席记者。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吕岩松忠于职守,冒着纷飞的炮火进行战地采访,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科索沃危机的最新动态和事实真相,

    在五月八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生死关头,吕岩松是第一个向国内报告我使馆被袭击重大消息的记者,表现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北京时间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凌晨五时四十五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五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使馆。住在馆内的吕岩松和妻子赵燕萍还没来得及对第一声爆炸作出反应,屋顶楼板就轰然坍塌,钢筋水泥的巨块从他眼前十几厘米的地方砸了下来。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骤响,使馆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搀着妻子摸出大楼。在生死关头,他没有想到带上个人物品,而是本能地抓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工具。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人民日报前任驻南记者胡锡进家里。这时,离大使馆遭袭仅仅十五分钟。这条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就是中国甚至也是全世界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第一个反应。吕岩松的果敢行动,为中央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政府应对这一重大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吕岩松还立即着手进行现场新闻报道。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三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五枚导弹。

    面对这一惊世惨剧,不难想象,吕岩松同志在精神上受到了什么样的打击。可他作为使馆内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他强忍悲痛,把手中的报道武器和激扬文字,作为射向敌人的投枪,肩负起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捍卫和平、怒斥强权的神圣职责。当天上午十二时许,吕岩松向人民日报网络版发回目击馆被袭三位记者遇难的文字消息,当晚,人民日报刊发了他抢的现场消息《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和新闻特写《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和他冒死抢拍的数十张新闻照片中的五张。当天,他还为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的《环球

    时报》口述了一万多字的新闻稿,以《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为题发表在次日的《环球时报》特刊,这一作品和该报刊发的他关于烈士的回忆文章一起,全方位、多角度、高度准确地详述了事件的全过程,有力地揭露了霸权主义者的凶恶面目。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在敌人的轰炸中倒了下去,吕岩松义无反顾地又冲向战场。

    接下来,吕岩松同志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及时、全面地报道我国政府处理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的活动,写出《异国恸哭诉悲愤》、《最后的诀别》等一篇篇饱含爱国激情的报道,拍摄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他的文字作品,已经汇编成集出版;他的战地摄影,也以《目击暴行》的展名,在北京和全国许多省市展出。它们成为控诉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成为教育全国人民的爱国教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爱国热情。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就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三月二十四日,北约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空中打击,吕岩松在空袭发生后仅仅两个小时,就克服通讯联络极不畅通等重重困难,发回战地报道,成为次日独家新闻。在战争开始后的四十多天里,他冒着纷飞的炮火,追着导弹划过的痕迹,一次次地深入战争现场。

    吕岩松以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对这些,他看得很重,因为这是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但他又看得很淡,因为这让他想到了牺牲的战友,想到了使他的报道顺利见报的报社其他同志。他真诚而深情地说:“有的同志已经牺牲在南斯拉夫这块土地上,而我们还好好地活着,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说荣誉,所有的荣誉都应该给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他们;要说奖励,所有的奖励也都属于他们!”当他获得人民日报社两万元奖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捐给了烈士家属,却一次次地要求大家封锁消息。

    人民日报新闻稿200字

    国务院称,中国部分地区因雨雪冰冻灾害后重建所需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审批,实行优惠利率;保险公司要简化理赔程序,提高查勘定损速度,加快赔付结案进度;要以修复电网为重点,抓紧修复受损基础设施等. 中国政府网刊登的新闻稿援引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灾后重建指挥部周二召开专题会议称,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原则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专题会议并强调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做好资金和政策支持工作;坚持多渠道,通过自救投入、银行贷款、保险赔付、中央支持、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恢复重建所需资金;保障物资供应;保证质量安全;并建立灾后重建资金监督检查机制等. 1月下旬至2月初。

    (12分)材料一:《人民日报》报道,地处晋西北的雁门关区域,是全?

    (1)两则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2)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第二,由于人们只注重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只看到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的活动,引起草场和植被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人类遭到惩罚。

    第三,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在这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典型的限定性材料问答题,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联系所学的相关理论;然后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按要求组织答案。

    写新闻稿有哪些要求?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

    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

    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

    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

    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

    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