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中学历史评课范文

    一、初中历史听课记录

    第三课 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侵占新疆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六十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至此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后历代都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唐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2、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意欲争夺新疆。

    3、1865年,中亚浩罕国(18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建立的汗国,1876年被俄国吞并)派陆军司令阿古柏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和天山南路各城,几年后占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4、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5、海防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表示不能“扶起东边倒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6、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7、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军分三路挺进南疆,攻占吐鲁番,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全部收复。

    8、为收复伊犁地区,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左宗棠做好武力准备,有力的支持了曾纪泽的外交活动。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原因】清政府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伊犁是新疆的西大门, 不收复伊犁等于没收复新疆,国家安全没有保障。

    而且当时俄国强盛,收复伊犁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可能的。9、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意见,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双方 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时间 1894年9月,旧历甲午年。

    地点 黄海大东沟英雄 邓世昌(致远舰)结果 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二、《马关条约》黄海大战以后日军侵略中国路线 辽东(海陆夹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两万军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树立纪念碑,称“万忠墓”)《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1895年4月签订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的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有关《马关条约》的纠纷 ①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自己向辽东扩张侵略势力。

    于是法德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赔款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②1895年,日军在台湾基隆以东海底登陆。台湾巡抚逃往厦门。

    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配合,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时间 1898年(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兴起地 山东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1900年6月原因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参与国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首领者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统帅 德国将领瓦德西备注 西什库教堂法国大主教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也参与镇压义和团和抢劫的活动路线 大沽→天津→廊坊→北京(8月中旬)罪行 ①杀害义和团团员;②火烧圆明园。

    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时间 1901年签订对象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内容 ①清赔偿白银4.5亿两(实际赔款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④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出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①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②进一步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③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④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第六课 洋务运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代表: 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口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内容:1、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项目 创办者 意义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中国近代第一所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远东第一大船厂2、开办民用工业;项目 创办者 地点 备注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1873至1893年获利六百多万两(宰相合肥天下瘦)汉阳铁厂 。

    二、中学历史听课心得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下面是几条我搜集的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三、初中历史听课记录

    第三课 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侵占新疆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六十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至此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后历代都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唐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2、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意欲争夺新疆。

    3、1865年,中亚浩罕国(18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建立的汗国,1876年被俄国吞并)派陆军司令阿古柏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和天山南路各城,几年后占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4、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5、海防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表示不能“扶起东边倒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6、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7、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军分三路挺进南疆,攻占吐鲁番,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全部收复。

    8、为收复伊犁地区,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左宗棠做好武力准备,有力的支持了曾纪泽的外交活动。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原因】清政府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伊犁是新疆的西大门, 不收复伊犁等于没收复新疆,国家安全没有保障。

    而且当时俄国强盛,收复伊犁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可能的。9、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意见,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双方 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时间 1894年9月,旧历甲午年。

    地点 黄海大东沟英雄 邓世昌(致远舰)结果 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二、《马关条约》黄海大战以后日军侵略中国路线 辽东(海陆夹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两万军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树立纪念碑,称“万忠墓”)《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1895年4月签订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的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有关《马关条约》的纠纷 ①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自己向辽东扩张侵略势力。

    于是法德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清政府赔款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②1895年,日军在台湾基隆以东海底登陆。台湾巡抚逃往厦门。

    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配合,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时间 1898年(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兴起地 山东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1900年6月原因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参与国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首领者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统帅 德国将领瓦德西备注 西什库教堂法国大主教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也参与镇压义和团和抢劫的活动路线 大沽→天津→廊坊→北京(8月中旬)罪行 ①杀害义和团团员;②火烧圆明园。

    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时间 1901年签订对象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内容 ①清赔偿白银4.5亿两(实际赔款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④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出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①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②进一步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③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④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第六课 洋务运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代表: 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口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内容:1、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项目 创办者 意义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中国近代第一所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远东第一大船厂2、开办民用工业;项目 创办者 地点 备注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1873至1893年获利六百多万两(宰相合肥天下瘦)。

    四、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 评课稿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二、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五、如何进行初中历史试卷讲评

    1、明确每次讲评课的目的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会明确做件事的目的。

    高三的试卷讲评课时间和次数都很有限,因此也需要明确每次讲评课的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把高考的众多要求一把搬到每一堂试卷讲评课中,这样就会使得主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学生就会消化不良。

    比较好的做法是抓住学生最典型的一两个问题细致而透彻地做出分析,以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使学生印象深刻。这就要求老师在做试卷讲评之前,明确并始终牢记这堂课的目的,使得所有的讲评都能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2、启发学生解题思路与技巧试卷讲评课一定要做到能启发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技巧。以近年来被普遍认可的“分层次记分”题型的解法为例。

    “分层次记分”题型一般分两种形式出现:第一种,由表及里地反映历史信息。如2006年广东高考“周人饮食”题。

    第二种,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原因。在解答第一种类型题时,首先用“第一层信息”概述从材料中获取的表面信息,如06广东高考“周人饮食”题解答为:“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餐具有筷子;餐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餐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其次,用“第二层信息”指出材料表面反映的内容,如前题解答为“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第一层信息要概括性地罗列所看到的而不是想到的历史信息,这些看到的信息就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第二层信息要概括性地指出想到的而不是看到的信息,这些想到的信息应该包括“为什么”、“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等”。在解答第二种类型题时,解题思路与技巧有:首先提出论点(或观点),接着从多方面论证观点(要注意史论结合,且最忌孤证)。

    例如:近日,在朋友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

    基于对历史现象或史实的深刻理解,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的,可得满分,如下面答案:“‘正义’、‘和平’、‘人道主义’是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它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这些做法是反人类,非人道的.哈里王子纳粹服饰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义感,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因此他的行为必然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假设本题总分为8分,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2分;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4分;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陈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6分。

    六、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命制试卷的能力,更要能够上好试卷讲评课。上好试卷讲评课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为下一阶段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对我们老师而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由于对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评析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满堂灌、重讲解、轻参与、批评多、鼓励少、蜻蜓点水似的题题讲评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认真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很多老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很好上,不用备课,不用设计,讲到哪里算哪里。

    这种错误观念是导致讲评课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想上好试卷讲评课,必须提前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及时认真批阅试卷,二是做好试卷分析,这是上好讲评课的两大必备前提。

    现行高中历史试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和主观题。相对而言,客观题的答案比较唯一,不易产生分歧,容易批阅。

    但批阅主观题时,要相当慎重。首先要尽可能统一评分标准,给分客观,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产生委屈感,认为老师不公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其次因为目前高考对主观题的批阅是踩点给分,所以批阅时不能简单地打“勾”“叉”,或直接打个分数,而应该把学生的得分点用红笔划下来,并给出分值;同时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尽可能地在每个同学的试卷上写下批语,如“没有读懂题目,答非所问”、“思维定势,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答案过于白话,请用历史专业术语”等,这样既有利于老师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评,同时又利于学生拿到试卷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反思自己的解题情况和解答时存在的缺陷,从而使师生达到共识。试卷批阅完成后,接下来就要认真分析试卷。

    首先要分析试卷本身,如命题者的立意、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分布等,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明白考试一般都会考哪些内容,从什么角度去考,主要的题型有哪些,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抓好哪些主干知识,联系哪些生活情境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如每道题的正答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学生答题中的常见错误、失分较多的题型等,只有这样,老师讲评时才知道重点应该讲哪些题目,哪些题目可以不用讲,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应该再巩固。

    二、及时讲评、突出重点、对症下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在考试结束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比较深刻,心理上他们也迫切地想知道试卷的答案及考试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纯,求知欲望最强烈,对老师讲评试卷最感兴趣,上课时最容易集中注意力。

    俗话说:“趁热打铁”,此时的教师有效讲评,可以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集团化、解题思路最优化、思维角度发散化,既可起到归纳、整理、升华知识的作用,又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系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相反,如果教师迟迟不讲评,冷了铁锤再打铁,那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事倍而功半。

    因此,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及时讲评,越快越好。一套试卷中各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是不一致的。

    为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评时不能面面面俱到,逐一讲评,而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根据学生答题出错的情况,一套试卷中的题目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题目;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题目;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题目。

    对第一类题目,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题目往往属于具有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应重点讲评。另外,大家都知道:高明的医生之所以深得病人的喜爱,是因为他们能对症下药,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

    同样的道理,一个优秀的教师也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检查、诊断、反馈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切中要害,对症下药,避免学生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如在对试题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历史原因分析”类的题目失分比较严重,那就要具体讲、重点讲,并开出避免失分或少失分的药方。

    三、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方法指引讲评试卷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建立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纵横捭阖的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如讲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题目时,老师讲评时可以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国初期三个阶段列出不同时期创办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企。

    七、提高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效果的几点尝试

    一般情况下,教师着重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忽视了对检测之后的“讲评”工作。

    具体表现为:即使“讲评”也成了简单的校对答案课,流于形式,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真正效果。事实上,试卷讲评课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对答题能力的提升度的重要和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检测及改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上好讲评课极为重要。 一、讲评目的要明确就一份试卷而言,讲评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些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带来指导性的作用。

    讲评时既要分析试卷情况,又要分析学生答题情况。1.试卷分析首先,分析知识点的覆盖情况、所涉及章节知识点的联系性、历史线索的连续性,以便对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盲区进行查漏补缺;然后,无论是单选题还是材料题都要分析其命题的思路、考查的目的、单选题中干扰源设置的根据、材料题的专题核心等。

    2.答题分析首先,统计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和失分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寻突出问题以及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分析失分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还是审题能力问题,如果是材料题的话还需考虑是否是表达方式存在问题。注意:上述分析工作在上课时可借助下表进行,分析情况便可一目了然。

    二、讲评过程要优化讲评课要凸显针对性、及时性、激励性原则,要紧紧围绕试题和答题环节,讲评过程要优化,努力使试卷的讲评课收到实质性的效果。1.讲评知识点和干扰源讲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干扰源的相关知识点,找出四个选项之间的区别所在,当学生弄清正确答案后,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题干或个别干扰源引导学生再分析找出正确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学会了对相关知识的融合和辨别,达到举一反三、深刻理解该知识点的目的。

    如选择题:对人文主义核心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D.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完成该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回答出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强调以人为中心”,先排除A,虽然C、D中都有个人、人性等字眼,但B中的强调发展个性才是关键字眼。由“自由平等”引导学生联想到“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其他知识点。

    (1)就题论题法就题论题法是最简单的也是平时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讲评时可以由学生回答、同桌互评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找出该题的命题和答题思路。

    如选择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A.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B.基督教产生于此地C.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可以让学生回答,这道题目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是考查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再问此题命题的思路是什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及其成就,那么要正确回答此题就轻而易举了,然后告诉学生此题干扰源从命题思路中得出。(2)纵深拓展法纵深拓展法是就某一试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讲评时教师通过改变原题的设问方式、增补问题等形式,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其正确答案是什么。

    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加深对所考知识的印象,以达到深化巩固之目的。如材料题: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他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回答下列问题:①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②两国都处死了国王,他们分别是谁?③两国都颁布了重要文件,分别是什么?这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较高。

    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提出以下问题: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共同的结果?各自又有什么特点?革命后各自建立了什么政体?你认为哪一种政体更进步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3)网络辐射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本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时间地域范围,采用图表等形式形成知识网络,将相关的时间、人物、事件、国家、文件、意义等一一列出,再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重新命题等活动的竞赛,然后小组之间交换试题进行测试,再互评。

    这种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2.指导解题技巧和方法讲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答题思路入手。

    材料题的解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最实用的操作方法是:一读问题和分值,二看材料,三回归教材思考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四解答。

    例如初三期中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以来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材料二 针对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社会变革,恩格斯说:“当革命风。

    八、初中历史说课稿格式

    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体验:(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四、教学方法: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六、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

    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

    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

    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4、战争结果。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是本教学设计的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