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一、民族宗教 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在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族、宗教工作全局,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和宗教和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致力推进宗教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极大地维护和保持了XX社会的稳定,促进了XX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贯彻执行《民族法》为准绳,致力开展民族工作 1、开展了对全县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情况调查。
今年5月以来,我局针对全县少数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实际,在征得县委统战部的同意后,着力开展了对常住少数民族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操作程序:一是设计制作了调查表样。按照少数民族的类别、人数、分布、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等进行分项统计。
二是组建了调查工作临时机构。由统战部牵头,民宗局、民政局、公安局、乡镇、居民社区共同参与。
三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民宗局拟订调查工作计划(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阶段由统战部召集相关单位参与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工作(6月底);第三阶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7—8月);第四阶段统计情况汇总。
目前,整个调查摸底工作已进行第二阶段。 2、实施了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今年伊始,我局按照民族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发展资金。3月完成了河舒镇桃花村建设村道公路的项目资金20万元的方案申报工作。
目前,整个项目审批已在进行中。 二、以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为依据,大力加强宗教事务的公共管理 1、狠抓宗教场所领导班子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针对个别场所主要负责人闹不团结的现象,实施了大力度整顿领导班子行动。在更换负责人的过程中,我们按照队伍不散、工作不松、秩序不乱的工作方针,耐心细致地做好信教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被更换人员的思想工作,整个工作交替井然有序。
在此基础上,我局在3—5月专门举办了3期共10天的宗教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参与的政策培训班,从政策理论、八荣八耻、法律法规、爱国爱教、社会责任诸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半年来,各场所管理组织呈现出了和谐、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
2、监督指导宗教场所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宗教事务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督指导场所按制订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运行。
近年来,全县5个宗教场所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但由于宗教场所是较为松散的民间组织,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的多,严格执行的少,尤其是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较为突出,随意性大,信教群众意见强烈。而往往出现宗教场所不稳定、不和谐情况,大多源于财务上的不清楚或是财务不透明。
今年来,我局在去年对各宗教场所进行《社会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各场所按新会计制度执行,对场所的注账、报表等均要求统一模式,并严格监督各场所坚持每月一次或定期向信教群众的公布帐目。同时,我局对场所管理组织制度、学习制度、岗位制度、财产保管制度、教务制度、安全制度等的执行方面,要求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从管理成员,每一位教职人员做起,人人遵守、人人监督,从而形成良好的场所秩序。
3、建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机构。今年4月7日,我局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家宗教局对设立场所建立管理组织的具体要求,经过长期酝酿准备,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依法成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
同时,指导该场所制订了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4、清理整治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老大难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级指示,汇同县国安大队、各片区派出所及相关乡镇,对全县城区、新河、福德、罗家、三坝、兴旺、河舒、马回、利溪、徐家、柳滩、中华等地重点清理了私设聚会点突出问题,依据政策制止了6个不合法的聚会点,规范了2个家庭聚会,取缔了打着基督教旗号进行非法聚会传教活动点3个,较为彻底解决了我县基督教信众无序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5、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日常化、经常化管理。
今年来,我局既突出了重点工作,也对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紧抓不放。严格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四川省教职人员管理规定》把好了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宗教活动三个环节的具体管理。
一是从严规范场所的各项事务,对不合法的行为或事件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对教职人员实施挂牌管理,重点对那些不服从领导的教职人员特别是游走教职人员严格进行宗教场所、县级主管部门二级审验管理,经教育不改的,我局从严执行驱逐或解聘或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惩戒;三是实施举办宗教活动申报审批制,严格对大型宗教活动或跨行政区域宗教活动的时间、内容、规模及方式进行把关,同时对举办活动的场所涉及安全问题如消防、食品卫生、活动秩序等,我局都要亲临现场专事监督指导进行重点防范,坚决杜绝不必要的事件发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协调宗教界内外部关系,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
二、民族宗教 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在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族、宗教工作全局,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和宗教和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致力推进宗教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极大地维护和保持了XX社会的稳定,促进了XX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贯彻执行《民族法》为准绳,致力开展民族工作 1、开展了对全县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情况调查。
今年5月以来,我局针对全县少数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实际,在征得县委统战部的同意后,着力开展了对常住少数民族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操作程序:一是设计制作了调查表样。按照少数民族的类别、人数、分布、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等进行分项统计。
二是组建了调查工作临时机构。由统战部牵头,民宗局、民政局、公安局、乡镇、居民社区共同参与。
三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民宗局拟订调查工作计划(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阶段由统战部召集相关单位参与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工作(6月底);第三阶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7—8月);第四阶段统计情况汇总。
目前,整个调查摸底工作已进行第二阶段。 2、实施了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今年伊始,我局按照民族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发展资金。3月完成了河舒镇桃花村建设村道公路的项目资金20万元的方案申报工作。
目前,整个项目审批已在进行中。 二、以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为依据,大力加强宗教事务的公共管理 1、狠抓宗教场所领导班子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针对个别场所主要负责人闹不团结的现象,实施了大力度整顿领导班子行动。在更换负责人的过程中,我们按照队伍不散、工作不松、秩序不乱的工作方针,耐心细致地做好信教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被更换人员的思想工作,整个工作交替井然有序。
在此基础上,我局在3—5月专门举办了3期共10天的宗教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参与的政策培训班,从政策理论、八荣八耻、法律法规、爱国爱教、社会责任诸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半年来,各场所管理组织呈现出了和谐、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
2、监督指导宗教场所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宗教事务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督指导场所按制订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运行。
近年来,全县5个宗教场所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但由于宗教场所是较为松散的民间组织,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的多,严格执行的少,尤其是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较为突出,随意性大,信教群众意见强烈。而往往出现宗教场所不稳定、不和谐情况,大多源于财务上的不清楚或是财务不透明。
今年来,我局在去年对各宗教场所进行《社会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各场所按新会计制度执行,对场所的注账、报表等均要求统一模式,并严格监督各场所坚持每月一次或定期向信教群众的公布帐目。同时,我局对场所管理组织制度、学习制度、岗位制度、财产保管制度、教务制度、安全制度等的执行方面,要求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从管理成员,每一位教职人员做起,人人遵守、人人监督,从而形成良好的场所秩序。
3、建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机构。今年4月7日,我局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家宗教局对设立场所建立管理组织的具体要求,经过长期酝酿准备,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依法成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
同时,指导该场所制订了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4、清理整治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老大难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级指示,汇同县国安大队、各片区派出所及相关乡镇,对全县城区、新河、福德、罗家、三坝、兴旺、河舒、马回、利溪、徐家、柳滩、中华等地重点清理了私设聚会点突出问题,依据政策制止了6个不合法的聚会点,规范了2个家庭聚会,取缔了打着基督教旗号进行非法聚会传教活动点3个,较为彻底解决了我县基督教信众无序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5、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日常化、经常化管理。
今年来,我局既突出了重点工作,也对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紧抓不放。严格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四川省教职人员管理规定》把好了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宗教活动三个环节的具体管理。
一是从严规范场所的各项事务,对不合法的行为或事件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对教职人员实施挂牌管理,重点对那些不服从领导的教职人员特别是游走教职人员严格进行宗教场所、县级主管部门二级审验管理,经教育不改的,我局从严执行驱逐或解聘或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惩戒;三是实施举办宗教活动申报审批制,严格对大型宗教活动或跨行政区域宗教活动的时间、内容、规模及方式进行把关,同时对举办活动的场所涉及安全问题如消防、食品卫生、活动秩序等,我局都要亲临现场专事监督指导进行重点防范,坚决杜绝不必要的事件发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协调宗教界内外部关系,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
三、怎么样写民族宗教工作总结汇报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四、怎么样写民族宗教工作总结汇报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五、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一、树立创新观念,寻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钥匙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的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
通过交朋友、办事实,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发生矛盾和纠纷之后出现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树立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摒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善于运用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的优势,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好事、善事。
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和特殊复杂性,单靠民族宗教部门一家之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民族宗教工作,变民族宗教工作“风雨一肩挑”为“千钧重担众人担”。
要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县、镇、村、协会四个层面的纵向网络和由统战、民宗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前移。 二、坚持办实事,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点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于“不出事”而消极地去当“灭火队”,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正确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经济促发展上来,切实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凝聚民心民力,取得支持理解。
一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帮助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
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全县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镇情、村情经济发展的项目,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认真落实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企业和信教群众民营经济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盘 一是加强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族宗教干部的学习,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和党员进行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有效解决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去管的“四不管”问题,努力提高干部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是搞好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参加,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达到沟通思想、增强信任、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定期不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学习。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把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和力量转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上来,使他们爱党、爱国、爱教。
四是认真开展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自2010年8月启动实施了创 “和谐寺观教堂”活动。
作为民族宗教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场所内部规章,强化教职人员素质提高,形成一个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团结互助好、环境美化好的“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气候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亦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证。
民族宗教部门要加大硬、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一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多向领导汇报,多向领导建议、多请领导支持、多请领导参与,加强交流,增进共识,争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中、省、市要求和规定,落实编制、人员。
六、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一、树立创新理念,寻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钥匙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积极推荐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节日组织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
通过交朋友、办实事,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纠纷产生后,才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不稳定事件发生后,才重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强联系的被动局面,努力 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二是树立以积极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一直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的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
因此,要扬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看待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帮助他们用宗教伦理道德中的积极成份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优势,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好事、善事。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县上下齐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
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和特殊复杂性,单靠民族宗教部门一家之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民族宗教工作,变民族宗教工作“风雨一肩挑”为“千钧重担众人挑”。建立统一、高效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组,强化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职能;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部门互联的纵向网络和由统 战、宗教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各个乡镇均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宗教工作干部,各村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做到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解决突出问题时,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同步到位、协调行动。
七、怎样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十七大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族宗教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 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自身建设上有新提高。
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活动,在民族宗教工作队伍中,深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要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觉性。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有新作为。
要牢固把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题,牢固树立人本意识、民本意识。多做加强沟通、增进团结的工作;多做倡导文明、集思广益、扬树正气的事情。
要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教育信教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十七大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族宗教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 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自身建设上有新提高。
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活动,在民族宗教工作队伍中,深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要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觉性。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有新作为。
要牢固把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题,牢固树立人本意识、民本意识。多做加强沟通、增进团结的工作;多做倡导文明、集思广益、扬树正气的事情。
要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教育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协作,和谐共事,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决同“flg”等邪教组织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减少阻力、增强动力、形成合力。
抓住重点,关注民生,在推进改善民生上有新突破。始终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紧紧抓住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如实反映他们的意愿和呼声,发挥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要充分发挥县区民宗局长、乡镇民宗助理的作用,通过利用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多途径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反映群众呼声,为党委、政府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科学决策,解决民生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发挥优势,贡献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上有新业绩。
民族宗教界人才济济,汇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要发挥优势,贡献才智,扑下身子,谋全局、下苦功、干大事,要敢为人先。
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中的经济强人、致富能手的作用,示范、影响、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上有新特色。
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联系广泛,视野开阔、思路宽广的优势,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自觉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共谋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尚德振)。
八、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基本情况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校园里的大学生们通过书籍、广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接收外界信息,宗教文化已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播。
因此,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9月,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编制了一份“湖北省大学生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调查问卷”,中南民族大学配合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宗教观的现状中南民族大学现有55个民族22657名在校生,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少数民族学生超过60%以上。此次调查随机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1份问卷,回收率97%。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多,汉族学生少;女生多,男生少;共青团员多,中共党员少;理科学生多,文科学生少;农村学生多,城市学生少。总共涉及少数民族22个,少数民族学生203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70%,汉族学生88人,占30%。
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65%;中共党员占13%,共青团员占87%;理科院系和文科院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5%和35%;来自农村占43%,城市的占29%,城镇占28%。(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情况在这次调查中,有14%的学生选择“目前信仰某种宗教”。
其中,选择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4人(回族11人,白族1人,东乡族1人,维吾尔族1人);信仰佛教的10人(蒙古族2人,汉族2人,壮族2人,土家族1人,白族1人,侗族1人,彝族1人);信仰基督教6人(壮族3人,满族1人,畲族1人,汉族1人),信仰道教2人(白族1人,壮族1人);其他2人(白族1人,壮族1人)。14%有着宗教信仰的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他们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仰宗教,在这种氛围下,他们对某种宗教的文化与生俱来的崇拜。
尽管余下的86%学生目前没有宗教信仰,但是这86%的学生中有71.2%的人表示“认同宗教”;70%的学生在回答“如何看待具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个问题时表示“非常理解、尊重其个人信仰”。这个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宗教信仰并不反感,而且基本上有部分肯定的倾向。
(2)宗教信仰观念形成的年龄我们把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的年龄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从小开始就有宗教信仰,这一时期我们归为朦胧期(12岁以前),小孩的生理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对周围事物的感官认识基本上来自家长的引导;二是中学时期开始信仰宗教,我们把这一阶段归为萌芽期(12岁~18岁)。这个时期的小孩处于童年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有自己的思想,但这个时期大脑的认知和判断力下降,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三是进入大学,即18岁以后,归为成熟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已逐步成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调查显示,有20名学生选择“12岁以下”开始信仰宗教(19名少数民族学生,1名汉族学生); 3名学生选择“18岁以上”开始信仰宗教;5名学生选择“12岁~18岁之间”开始信仰宗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信仰始于幼年时期,并且和他们的民族有着必然联系。
然而,我们进一步观察数据发现: 41%的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动机是因为“承袭家庭传统”,而促使学生正式皈依所信仰的宗教的关键因素,34%的学生选择了“在宗教信仰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并且,让学生维持和鼓励自己坚持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49%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宗教之后思想和个性所得到的升华”;37%的学生认为“与没有信仰的人相比,宗教信仰带来更深沉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生活充满更多的喜悦和欢乐”。(该组数据均为选项里面学生所选比例最多的回答)这个结果与前面得出的“大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是自身民族与生俱来的”稍有出入:“民族信仰”只是一块敲开宗教信仰大门的红砖,而真正的钥匙是宗教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3)大学生对待宗教的行为表现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动机。在回答“如果你有参加宗教活动,那你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133人选择“祈福”,有87人选择“参观浏览”, 69人选择“好奇”,46人选择“陪同他人参加”,37人选择“兴趣”,27人选择“忏悔”。
大部分学生通过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到宗教场所进行祈福、祷告,来缓解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说明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而是通过宗教信仰使自身得到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
另外,有18%的同学“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其中:36人想皈依佛教,16人想皈依基督教,12人想皈依伊斯兰教,5人想皈依道教。由此可见,佛教在大学生中形成的影响最大,这与佛教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深刻内涵有着密切联系。
不光是大学生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在广大民众间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例如:农历2010年正月初五财神爷过生日,60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