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光老师
一、天一阁的详细资料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溪山逸马图 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东明草堂 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
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范氏故居 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
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司马第 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 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
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
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
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
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千晋斋 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
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
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百鹅亭 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 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
书香墨香,相得益彰。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
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
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 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
二、宁波天一阁英文介绍
The Tianyige Museum is take the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as a characteristic, melts the social history, art in a body's comprehensive museum, occupies a land area of 26000 square meters. The environment is quiet and tasteful, the botanical garden is fine, the building is plain, rich ric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entire distribution by the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area, the botanical garden leisure area, the exhibition display area three great merit energy region is composed. the Tianyige library is our country extant history most long private library, is also in the world one of extant earliest three private libraries, constructs from the bright Jiajing 40 years to 45 years (A.D. 1561-1566), originally for bright Ministry of War right vice minister Fan Qin's book collection place. Is announced in 1982 by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nation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organ. Presently hides each kind of ancient book nearly 300,000 volumes, the treasure wooden tablet used in ancient times for record keeping rare book 80,000 volumes, especially record by the Ming Dynasty local chronicle and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preciously. In recent years, my hall enterprise developed rapidly, increased the Chinese local chronicle collection hall, the silver Taiwan official residence museum, the mahjong source area exhibition hall successively and so on place. The Chinese local chronicle collection hall collects the national all levels of each kind of present age local chronicle more than 6730 book, accounts for the total above 80%. The silver Taiwan museum had demonstrated the Qing Dynasty officials others live at art and the chitectural art, attained for 2000 year “the national museum ten big high-quality goods exhibition best creativity prize”. The mahjong source area exhibition hall demonstrates mahjong's origin and with Ningbo's historical tracing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onstructs in the 20s's Qin ancestral hall by its unique ancestral temple culture, the exquisite folk craft gasps in admiration for the tourist, and includes the fifth batch of nation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organ ranks. the Tianyige Museum year to year holds each kind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display, is remarkable i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aspect result, has won the provincial level Cultured and civilized work unit title since 1996, and is evaluated the provincial level patriotic education base, Ningpo good wind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window, municipal afforested unit and city top-notch scenic site and so on. 天一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 天一阁的藏书柜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
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设 天一阁外观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
“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
三、天一阁游览顺序的作文
游览天一阁
今天,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一个个欢呼雀跃。我们要去天一阁。早就听说了,天一阁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它建于明朝,现在分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和藏书文化区。
终于熬到出发的时刻,满怀着憧憬和兴奋,我们出发了。不久,便看见眼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我们就知道天一阁到了。大门口,有两只石狮子。就像天一阁忠实的守门哨兵,把守着大门。两只石狮子仰头相望,每只嘴里含有一只小石球,样子十分威武。天一阁门上还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南国书城”四个字。怪不得是一座著名藏书楼呢!
一进天一阁,我就四下里张望起来:正对着的是这里的“主人”范钦的雕像。往右走,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活蹦乱跳的鱼。墙上刻有麒麟像,刻画得栩栩如生。画面上,那只麒麟回首遥望,它那饱含着感情的眼神吸引住了我们。旁边是东明草堂,据说,在天一阁建成之前,这里曾经也藏有大量文献,但可惜,我们无法去认真地去读这些东西了。
我们又来到了一片竹林里,春天,竹子长得健壮无比。粗大的竹干把阳光给遮住了。茂密的枝叶也为我们带来了凉爽。接着,我们来到了东园。东园里景色优美,有假山、有明池、还有各种奇花异草。明池水很绿,很深,望不到底。湖水甚至把山也给染绿了,十分美丽。假山也很有趣,高高低低,真想亲自爬一段啊!老师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真的带我们去爬了一段。爬下来,一个字:累!两个字:真爽!三个字:很开心!
天一阁里的古建筑别具一格,四角翘起的屋檐,一片片紧凑的房瓦,华丽的装饰。最重要的还是天一阁里的藏书了。一本本古代文献被摆在木质书架上。真希望我能亲自读一读这些藏书啊!可惜我现在还小,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此次春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一阁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日后也当一个保护天一阁,爱护国家文物的人!
四、请教有关天一阁的知识.
天一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 天一阁的藏书柜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
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设 天一阁外观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
“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建阁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
时藏书七万余卷。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
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三、1949——1993年 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
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分别恢复建制。6月,天一阁建立独立机构,全称为“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9月,市。
五、天一阁的详细资料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溪山逸马图 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东明草堂 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
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范氏故居 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
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司马第 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 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
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
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
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
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千晋斋 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
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
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百鹅亭 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 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
书香墨香,相得益彰。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
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
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
六、请教有关天一阁的知识.
天一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 天一阁的藏书柜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
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设 天一阁外观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
“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建阁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
时藏书七万余卷。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
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三、1949——1993年 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
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分别恢复建制。6月,天一阁建立独立机构,全称为“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