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使用过渡方法的范文

    一、怎样运用过渡的方法

    一篇文章要由一层一层意思,一段一段内容组织而成。

    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 衔接转换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常言道:“过河架桥,上楼搭梯”。

    文章中层层的转换,段段的发展,同样少不了“桥”、“梯”。所以人们通常称上下文 的衔接转换处为“过渡”。

    过渡处理得好,文章便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反之,则文脉 不通,文气不畅。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一是文章的开合关键处,如由总说到分 说,或由分说到总说;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时。

    二是文章斗折转换处。 如由正到反,由好到坏,由此及彼时。

    三是表达方式变换处。 如由叙述到议论,由 议论到抒情,由顺叙到插叙时,都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如下几种: 1。 借助叙述过渡。

    记叙文,尤其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过 渡。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等记游类散文,就是以随时交代立足点的变化或 时间的推移方法,使上下文连贯。

    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作者运用倒叙的 方法开头,从北京王府井特种药品商店急促的电话铃写起,在叙述了事情的起因, 向北京求援的缘由之后,第三段末尾用“一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 着开始了……”这样一段简短的叙述把读者拉回到现实的紧张抢救活动中,巧妙地 完成了文章内容的过渡。 2。

    借助说明过渡。《山地的回忆》开头的几个自然段与眼前事,在叙述到阜平 不种棉花,很多活计用麻线代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时,写道:“就是因为袜子,我 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

    那是个冬天,该是1941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 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这段交代说明,不仅使文章自 然地转入了倒叙的内容,同时还点明了“山地的回忆”的题旨。

    再如《呐喊•自序》 从“仙台学医”写到“东京治文”,这中间的过渡,也是借助一段说明性文字来完 成的。 3。

    借助议论过渡。《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讲完松鼓峰战斗后,有这样一段议论 性文字:“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 的深厚热情。

    ”接下来便转入马玉祥救朝鲜儿童这一故事的叙述,这段议论使前后 两层意思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一件小事》在写倒老女人摔倒之后,也是通过一段 议论,转人车夫对这件事的态度的叙述的。

    4。 借助抒情过渡。

    《秋色赋》在具体描写了柿树、苹果、山楂、葡萄之美后,紧接 着总揽一句:“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接下去就是一小段议论,表达了自己喜 欢秋色的原因。 这个抒情句,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描写到抒情的过渡。

    5。 借助设问过渡。

    这种过渡,多出现在一段的开头或末尾。例如《什么是知 识》一文主要就是借助设问层层深人,展开论述的。

    记叙文中,运用设问过渡的也 不乏其例。《猎户》一文中就有好几处这样的过渡。

    此外,还可以借助对话、联想等手段过渡。一篇文章中过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即使是文中的一处过渡,也可以同时釆用几种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就同时采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将上文叙述“百草园”的活动,同下文叙述“三味 书屋”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和谐严谨地连缀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而《猎户》中 插入对尚二叔的回忆,就同时运用了联想与设问的方式,自然地将回忆部分引了出 来,可谓“接转轻妙”!。

    二、用过渡法写人写事的作文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至少一件事详写字数越多越好意思就是先写他的不好,在写他的好我的奶奶我最亲近的人要数奶奶了。

    奶奶已经年过七旬了,满头半黑半白的头发,额头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它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奶奶虽然年龄很大,但身子还是很硬朗,天天忙里忙外,总不呆着。

    奶奶有很多孙儿孙女,最疼爱,最喜欢的孩子当然是我了。有什么好的东西,什么好事都要给我留着,不管什么事都宠着我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她很爱翻看书本。

    一有功夫就拿我学过的小学课本翻看着。一次,她边看边跟我说:“你们现在多好,有人供你读书。

    还不赶紧学,学得好好的,不让谁说这说那。唉!我那时多想读书。

    当时有个非常好的老师跟我妈商量:‘让你家孩子上学吧!什么也不用交。’可我没那命,我妈妈说:‘她上学谁给我做饭干活。

    ’说啥也不让我上学。瞅瞅现在,出门到外,一个大字也不认识,多憋人。”

    我总是喜欢听她唠叨。奶奶很勤劳,每天早上起得很早,收拾屋子、做饭。

    整整一上午,在家洗洗刷刷地忙个不停。忙完了,也到中午了,又该做午饭了,一天也不能但我一点都不觉得,奶奶身穿红色衣服,黑色的裤子,每天精神抖擞的,就像小孩子一样。

    奶奶爱好运动,每天早上都很早起来晨练,每当我起来时,奶奶就站在阳台上打太极拳,嘴里还念叨着:宝贝孙女儿,快吃早餐,别上学迟到了!奶奶打太极拳的样儿与众不同,奶奶…我的奶奶快80岁了,但我一点都不觉得,奶奶身穿红色衣服,黑色的裤子,每天精神抖擞的,就像小孩子一样。奶奶爱好运动,每天早上都很早起来晨练,每当我起来时,奶奶就站在阳台上打太极拳,嘴里还念叨着:宝贝孙女儿,快吃早餐,别上学迟到了!奶奶的样儿与众不同,奶奶把腿张开,左手往旁伸直,右手握拳额头前上方,随后说了几声:看招!又换了姿势……奶奶每天吃完饭都要出去走走,只要不下雨,即使下雨了,奶奶也要在家里走来走去,唉,我奶奶!奶奶很贪玩,是“老小孩”。

    她事也不做,事也不过问,只图高兴。有一次,奶奶陪我妈妈买菜,买完菜都十一点半了,可奶奶不回家,她和老奶奶谈得很投机,于是就陪那个老奶奶去了一回菜市,奶奶连中午饭都没回来吃,哎!贪玩的“老小孩”!奶奶的耳朵很不好使。

    每当我喊她时,她总会听成懒懒,于是我把奶奶喊成了懒懒,奶奶就说:“奶奶儿呢!”我想:奶奶,都说对了,怎么就听错了呢?奶奶个电脑迷。每当我玩超级玛丽时,她都要凑看看,当我玩失败时,她就我,是,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于是就让她玩电脑,可惜啊!她连关都要失败,唉!不管怎样,我是喜欢奶奶!。

    三、在文章写作中,文章过渡有哪些方法

    文章的过渡主要有以下13种方法: (1)悬念式过渡:悬念式过渡就是过渡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西门豹》一课,前一部分记叙了西门豹摸清河伯娶媳妇一事,后一部分写了他惩治巫婆等恶人,破除迷信思想的经过。中间用了悬念式过渡,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真灵呀!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就发人深省。

    西门豹也相信河伯娶媳妇吗?要不为什么说河伯娶媳妇真灵呢?他为什么要去送新娘呢?激发读者阅读课文。 (2)感叹式过渡:感叹式过渡是在文章的转折处发出感叹,转入下文。

    例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开始交待“我”参观人民大会堂,然后写参观过程,中间用了感叹式过渡:“人民大会堂真雄伟壮丽!”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入下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的装饰和雄伟壮观的气势。从而突出建筑工人的伟大。

    (3)总述式过渡:总述式过渡就是用概括介绍下文的方法进行过渡,这样使读者对下文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再通过阅读下文进行具体地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开头之后,按春夏秋冬四季记叙小兴安岭之前,用一个总述句:“小兴安岭的林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来过渡。

    (4)转折式过渡:转折式过渡就是运用转折句式使文章由一个内容转入另一个内容。例如《小交通员》一课,在介绍立安冒着风雪往工人住宅区送报纸和文件之后,又写立安机智地骗过特务,在17号门前的墙上画记号暗示给革命者。

    中间用了:“可是”这个转折词做了过渡。 (5)设问式过渡:设问式过渡就是通过设问,使文章实现过渡。

    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开头介绍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而伽利略却抱着怀疑的态度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这中间用了设问式过渡:“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可以推出二个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6)重复式过渡:重复式过渡就是在文章的几处运用相同或相似内容的词语过渡。使文章从一个内容过渡到另一个内容。

    重复式过渡可以强调语意,加深感情,连贯情节。例如《凡卡》一课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先后三次中断,重复出现“叹了一口气”这样过渡表达了他越写越痛苦,越写越心酸的悲痛感情。

    把心里情感推向了高峰。三次写信的巧妙衔接,使文章波澜起伏,颇有回味。

    (7)总结式过渡:总结式过渡就是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对前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对后一部分内容做总述。这样过渡段或过渡句就成了前后内容的概括。

    由此,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用了这样的过渡:“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句话的前半截总结了前一层的主要内容,后半截指出并概括了下一层的主要内容。

    使文章完成了由上一层向下一层的过渡。 (8)自然式过渡:自然式过渡就是一种不用过渡段,不用过渡句,也不用过渡词,而是用地点、场面的转移或观察点的变换来表示的一种方法。

    这类过渡一般适用游记、参观记。例如《人民大会堂》一课就是用参观地点的变换来过渡的。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直接用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来完成过渡的。 (9)承上启下过渡:承上启下过渡就是承接上文,启发下文的一种过渡方法。

    使文章过渡自然,浑为一体。例如《颐和园》一课就是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在走完长廊以后,要写万寿山,这时用:“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在写完万寿山以后,下面要写昆明湖,这时用:“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来过渡。

    这样,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这篇课文所写的三个景点就连成一体了。 (10)关联词式过渡:关联词式过渡就是运用关联词使文章完成过渡。

    这种过渡主要用于内容不复杂,不必着力显示的情况,一般用“既然……那么”、“虽然……但是”、“虽然……还是”、“因为……所以”、“尽管……还是”等关联词语。 (11)时间式过渡:时间式过渡就是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过渡。

    时间式过渡一般适用于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文章。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就是用了时间式过渡的:“那一天,天还没有亮。”

    ,由开头过渡到志愿军到敌人前沿阵地潜伏;“中午的时候,”又过渡到敌人用“火力警戒”,邱少云烈火烧身,壮烈牺牲;用:“黄昏的时候,”又过渡到我军发起冲锋,夺下“三九一”高地,全歼敌人。 (12)序数过渡:序数过渡就是用数目字:“一”、“二”、“三”等等做文章的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适用于一些较长的文章,其中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成为一体的文章,按各部分顺序先后用序数标明。例如《小英雄雨来》就用了序数式过渡。

    (13)空行式过渡:空行式过渡就是用空行把上下文隔开,做为文章的过渡。空行过渡适用于文章内容由几个故事组成,彼此之间自成段落的文章或诗歌。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写了深切怀念伯父鲁迅先生,“伯父启发我认真读书”,“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几件事,彼此之间用了空格隔开做文章的过渡。

    四、写作文怎样过渡

    怎样写作文(八):怎样过渡2(史振声)讲第一个问题:过渡的概念 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所谓“过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具体一点说:由这层意思向另层意思转换;或由这段内容向另段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起来,这就是“过渡”。

    “过渡”的实质:它是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衔接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讲第二个问题:过渡的作用桥梁的作用: 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和接榫作用。

    过渡像桥梁,它连接两头,连接层与层,段落与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衔接起来。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而且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 过渡好,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前后连通贯; 需要过渡而没过渡,或过渡欠妥,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甚至会给读者的思路造成混乱.连接不好的文章,就会显得生硬、别扭、不通畅。

    因此,要重视文章的过渡,学会过渡技巧。讲第三个问题:要重视过渡技巧 (一)、要重视文章的过渡。

    一篇作文,当一层意思说完转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注意内在的联系,还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让读者的思路顺利的由前者过渡后者,不致感到有什么空隙。 (二)、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过渡呢?〖从适用范围上看〗1、在结构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总述转为分述;或由分述转为总述时,需要过渡)。

    2、在内容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一个问题转为另一个问题;或由一层意思转为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又如:从一件事情的叙述,转到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过渡)。 3、在表达方式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叙述转为议论;或者说由议论转为叙述时,需要过渡;又如: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4、在表现手法变化中,需要过渡(由顺叙转为插叙;或由插叙转为顺叙时,需要过渡;叙述与议论,顺叙与倒叙、插叙等相转接时,需要过渡。如:运用插叙时,在起止处,需要过渡。

    又如: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当引入倒叙时,要交待清楚;当事情交待完毕,仍回到顺叙时,也要过渡。)。

    5、记叙时间发生转换;或地点发生转移时,需要过渡。 (三)、有时,还不用过渡。

    有的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具有自然过渡的属性,上下意思很紧密,就范不必另加什么过渡段落、过渡句。学会词语过度讲第四个问题:过渡技巧常用的有四种(用词语、句子、段落、(一)学会词语过渡 1、词语过渡的概念。

    什么是过渡词语?当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意思的转换,并不复杂时,一般用其所长一个词、一个短语来过渡。词语过渡及句子过渡,统称“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是文章过渡的一种方法,是文章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 2、词语过渡的作用。

    语句衔接,它在上下文中起桥梁作用,使前后相关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承上启下。在写作时,重视语句衔接,可使文章完整、紧凑、自然、流畅。

    3、、过渡词语的过渡方法常用的过渡词: 用连词:(因为、所以,因此等。) 用副词:(不过、固然等。)

    用方位词:(以上、以下、此外等。) 用序数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一、二、三等。)过渡短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样看来、总而言之 等。)

    用关联词语: 1、总分关系的:分述如下、综上所述、总之 等。2、两段之间是转折关系的:后一段落常用:但是,反过来说。

    3、两段是补充关系的:另外、还有 等。在意思有较大的转折时:用:然而、不过,至于,现在 等词过渡。

    用时间、方位词语:如去年、今年,过去、现在(表示时间转换); 前面、后面,东、南、西、北等(表示地点转换) 4、〖词语过渡训练〗写作文 题目1:我站在鲜红的团旗下。提示:1、这是需要发挥联想的题目。

    2、要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表述自已的成长过程。3、要注意语句衔接。

    题目2:《——促使我进步》。提示:1、在半命题中可以填上:爸爸、妈妈、姐姐等。

    2、“促使”是题眼,“促使”的方法:或是言教,或是身教;可以是学习上的进步,也可写思想认识上的进步。3、要注意语句衔接。

    用过渡句过渡(二)学会用句子过渡 1、、过渡句的运用。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过渡,或用二个句子过渡。

    句子过渡,常借助“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可是”等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来过渡。 2、、过渡句的作用。

    过渡句起到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之作用。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过渡,如果过渡句在一段之首——起承上启下作用;如果过渡句在一段之末——起启下的作用。

    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在时间、场面、议论的重点等有大的转换时,在各大层次之间进行转换时,在叙、议之间,互相转换时,往往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有时,也用空行来表示。

    3、根据过渡句所在的位置,有三种过渡方法: a过渡句置于段首:用下段首句过渡。 用下段首句过渡,起挈领下文的作用,称为“启下过渡”。

    如《党员登记表》文中用“这实在是出乎。

    五、请运用过渡、照应的手法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在这个人世间,所有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甚至毁灭。但唯有母爱,它永远是那么伟大、无私,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小时候,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我总喜欢让妈妈抱着,那种感觉十分温暖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妈妈也经常抱着我散步。妈妈,你知道吗?在那些日子每当我被你小心翼翼地抱着,我就会有一种无比的自豪与快乐。透过别的小朋友的目光,我知道他们也正羡慕着我有这样一个妈妈。于是,妈妈的手臂就成了我在当时第二个摇篮。

    上小学后,我不能再让妈妈抱着我了,而妈妈也再也抱不动我了。妈妈就开始和我手拉着手进出。她将她对我的爱意表达在了她那经历过沧桑的手。放学时,妈妈总是拉起我的手,轻轻摇着问我当天在学校中的表现。调皮的我也就狠劲的甩着你的手,用恶作剧似的语调向妈妈“报告”着自己的表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成了我和妈妈在小学期间最大的默契。

    又上了一个台阶——初中后。我再也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来与妈妈拉手了,每次见到妈妈只是匆匆地向妈妈摇摇手。妈妈也不强求我这么做,她又改变了自己表达爱的方式。每当夜深人静,而我又正在做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时,妈妈总是轻轻地走进书房。或是为我带来一杯香醇的牛奶;或是为我带来一个甜甜的苹果;或是为我递上一杯浓浓的咖啡……让我在那繁忙的学业中也能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给予我的母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母亲的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之类的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母爱是你身上的一件厚厚的衣服,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啊,妈妈我一定会深记您的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