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文
重庆市市级部门财政专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书评价结论怎么?重庆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 项目实施依据、申报可行性、必要性及其论证过程; 3。
项目基本用途、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二、项目预期绩效目标 1 .项目绩效总目标是什么,阶段性(当年)目标; 2 .预期主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
三、评价工作情况 1。 是否落实评价工作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评价工作; 2。
是否按评价要求和项目特点选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具体选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3。 现场勘验,检查、核实项目有关数据资料情况。
四、绩效实现情况 1。 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哪些调整,有何依据? 2。
项目预期要投入多少资金,实际投入多少资金,实际总 支出多少?分阶段 (本年) 计划投入多少资金, 实际支出多少? 其中区财政资金计划投入多少,实际支出多少,即财政预算完 成率有多少 ?。
如何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可以使决策层进一步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而且通过以项目为对象的绩效评价,达到对项目实施单位、主管单位的绩效评价,以促进各相关单位选择好项目、管理好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前期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评价指标及释义;二是评价指标权重或百分值;三是评价指标得分的评分标准。
指标体系制定的难点在于:一是财政支出项目类型繁多,既有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支出,也有建设和购置类支出、政策研究类和管理类支出,不同项目有很大差异,很难找到一套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项目;二是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取向,权重如何设置,为什么这个指标的权重高于那个指标。虽然在经济数学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但实际工作是复杂繁复的,N阶行列式往往也难以反映管理者对指标的价值判断。
经过实际工作探索,针对这两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指标制定中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设置:一是国家和地方有关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政策;二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决策和管理的需求;三是项目的特点。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供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框架,对于3个一级指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直接使用,对于二、三级指标,根据工作实际,选用通用指标,设计符合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指标。
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应科学客观、重点突出、操作方便,同时要与相关业务处、预算单位多沟通交流,吸纳多方好的建议。对于指标权重的设置,可以采用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
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实施单位、评价人员四方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四方意见,拟定指标初步权重,再发给四方征求意见;综合反馈意见,给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和百分值。这样的做法,一是群体决策、集思广益,避免受某些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形成统一的权重分配方案;二是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有效,容易形成共识。
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完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经济、社会信息。评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直接关系着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有效。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个有效的评价手段——《项目信息调查表》。《项目信息调查表》包含项目单位信息和项目信息,以及信息来源与依据。
调查表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认真分析计算评价指标的得分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逐项在调查表中列出。评价人员在分析项目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调查表,并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交流、逐项确认。
然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要求和《项目信息调查表》所填项目实际情况,逐个指标分析绩效得分,最终得出项目绩效总得分。《项目信息调查表》的应用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让评价人员明确需要收集哪些项目信息;二是让被评价单位明确评价人员收集了哪些评价信息;三是调查表经双方确认,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真实;四是提高了现场评价的工作时效。
报告撰写阶段的重点在报告主要内容的把握绩效评价报告核心在于报告应该结论有数字、得分有依据、原因有分析、问题有建议。绩效评价在强调定量评价后,有很多评价报告只注重罗列数字,对数字的分析评价不够,造成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不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从操作层面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正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着这样的功能,因此,如果仅仅从财政的角度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很难全方位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与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长期以来,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而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公共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并把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形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各种探索,再加上经济理论界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如下几种比较主流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2、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3、综合指数法,即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该方法目前被中国多个部门采用,评价的准确度较高、较全面,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计算等方面较复杂,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4、因素分析法,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5、生产函数法,通过生产函数的确定,明确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借以说明投入产出水平即经济效益水平的一种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Y=f(A,K,L…),其中Y为产出量,A、K、L等表示技术、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生产函数法不仅可以准确评价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对评价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函数关系的确定较为复杂。
6、模糊数学法,采用模糊数学建立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将模糊的、难以进行比较、判断的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计算,从而明确个单位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劣。7、方案比较法,主要用于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首先评价各方案有无经济、社会效益,然后,对各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事前估算,并根据估算结果进行方案选择。8、历史动态比较法,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
9、目标平价法,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先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也可用于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还可用于规模及结构效益方面的评价。10、公众评判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但应用范围有限且有一定模糊性。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经过系统。
如何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可以使决策层进一步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而且通过以项目为对象的绩效评价,达到对项目实施单位、主管单位的绩效评价,以促进各相关单位选择好项目、管理好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前期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评价指标及释义;二是评价指标权重或百分值;三是评价指标得分的评分标准。
指标体系制定的难点在于:一是财政支出项目类型繁多,既有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支出,也有建设和购置类支出、政策研究类和管理类支出,不同项目有很大差异,很难找到一套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项目;二是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取向,权重如何设置,为什么这个指标的权重高于那个指标。虽然在经济数学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但实际工作是复杂繁复的,N阶行列式往往也难以反映管理者对指标的价值判断。
经过实际工作探索,针对这两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指标制定中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设置:一是国家和地方有关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政策;二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决策和管理的需求;三是项目的特点。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供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框架,对于3个一级指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直接使用,对于二、三级指标,根据工作实际,选用通用指标,设计符合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指标。
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应科学客观、重点突出、操作方便,同时要与相关业务处、预算单位多沟通交流,吸纳多方好的建议。对于指标权重的设置,可以采用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
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实施单位、评价人员四方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四方意见,拟定指标初步权重,再发给四方征求意见;综合反馈意见,给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和百分值。这样的做法,一是群体决策、集思广益,避免受某些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形成统一的权重分配方案;二是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有效,容易形成共识。
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完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经济、社会信息。评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直接关系着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有效。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个有效的评价手段——《项目信息调查表》。《项目信息调查表》包含项目单位信息和项目信息,以及信息来源与依据。
调查表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认真分析计算评价指标的得分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逐项在调查表中列出。评价人员在分析项目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调查表,并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交流、逐项确认。
然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要求和《项目信息调查表》所填项目实际情况,逐个指标分析绩效得分,最终得出项目绩效总得分。《项目信息调查表》的应用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让评价人员明确需要收集哪些项目信息;二是让被评价单位明确评价人员收集了哪些评价信息;三是调查表经双方确认,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真实;四是提高了现场评价的工作时效。
报告撰写阶段的重点在报告主要内容的把握绩效评价报告核心在于报告应该结论有数字、得分有依据、原因有分析、问题有建议。绩效评价在强调定量评价后,有很多评价报告只注重罗列数字,对数字的分析评价不够,造成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不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求《关于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的论文一篇 3000到5000
一、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广义看,目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都或多或少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内容,但这些行为主要是以监督检查为主要目的,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从财政资金管理看,各级财政部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也采取了一些绩效管理的方法。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已有初步基础,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
总的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而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又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
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
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
体现在: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往往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审核、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五)支出评价结果的约束乏力。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系统化原则,整体规划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改革方案。有效的制度不可能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但这个制度体系不是以多少论效率,而是以其客观性、科学性论效率。比如,如何衡量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公共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性特征,而且某项支出效益的取得又与很多因素有关。
因此,试图直接、准确地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确实不易。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即在定性评价的前提下采用同类相比的方法实施定量评价。
如用于学校教学楼建设的教育经费是“造楼”还是“造人”?从定性的角度看一目了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难度极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绩效评价涉及到某些人或某群人的小利益,但对整个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制度体系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认识实施的难度,从理论上论证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与规模、预算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事业的发展规划、财政支出管理的决策机制、重要项目评价报告的听证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由易到难、由重点到一般逐步展开。
英国和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从公众和议会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具体项目开始,逐渐扩展到全部财政支出;从重点评价支出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逐步转移到对财政。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文章
如何在现有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做好财政监管工作,使有限的财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课题。
建立单位、财政、审计三个层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加强财政支出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财政管理职能、改进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为此,本文就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作一探讨。
一、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目标、对象和范围选择评价目标概括地说就是评价财政支出和耗用效益,即财政支出的合比例性、效益性;评价对象包括财政部门、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公共支出项目。与此对应,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可分为综合效益评价和项目效果评价。
综合效益评价包括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评价和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评价,项目效果评价是指对具体支出项目所产生的效益的评价。二、评价方法的选用、指标的设置和标准的选取1.评价方法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手段。
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对于成本和效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难以使用。
②最低成本法(也叫最低费用选择法)。它适用于成本易于计量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一些社保项目支出。
其优点是简化效益的计算,在效益确定的条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③综合指数法。
它在计算多种经济效益指标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标。通过将各环节或各经济效益单项指标值进行综合,并以此说明总体和各环节的经济效益水平。
此方法准确度高、全面、适用广泛,但在指标选择和标准值确定方面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④公众评判法。
即通过选择有关方案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或抽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等项目进行评价,缺点是适应范围有限,有一定的模糊性。
⑤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注重考察公共支出项目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将各种费用影响因素尽量列举出来,同时将各种可能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列举出来,加以排序,进行综合分析。
⑥历史动态比较法。将某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历史上的变化和效益波动情况,通过历史数据排列,既可看出发展趋势,也可了解相关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分析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
⑦摊提计算法。主要用于研究项目支出,利用年盈余回收的时限计算投资风险。
摊提时间越短,投资风险越小。⑧目标评价法。
它是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先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财政支出评价的载体,财政支出效益必须通过评价指标予以体现。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先决条件,因而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完整性、科学性及易操作性等特点,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按照评价目标和财政支出范围分层设置。
3.评价标准是衡量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标准。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是使评价结果科学、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
①关于支出项目评价标准,一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效率、质量管理等标准,来源于项目技术质量统计资料;二是项目效益标准,包括成本净现值、资金到位率、财务收益率、投资利税率等标准,主要来源于项目财务统计数据;三是项目的社会效益标准,如公众满意度、就业、环境改善及脱贫情况等。②关于部门(单位)评价标准,包括部门办事效率、标准成本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等标准资金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资金使用最终效益是评价资金使用单位效益的基本标准。③关于财政支出综合效益标准,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为主要目标,具体有反映财政资金规模水平、财政收支发展状况、财政资金适度水平、自给能力及管理水平、合理支出结构等标准,取值基础可以是历史经验数据或通过纵横对比分析采集。
评价标准值的选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既要依赖庞大的系统支撑,又要与部门政策标准、社会认知度及其他标准相衔接;既要解决标准值层次性问题、社会效益量化问题,又要尽可能解决标准值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问题,逐步建立起与支出指标相适应的标准值体系。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包括一套科学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还应有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评价工作制度体系,包括评价的组织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及工作流程、结果运用等。
1.单位、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三层次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制度安排。单位负责提出购买公共产品的依据和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结果的项目设计,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部门支出项目的目标、任务、投入规模与结构、投入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支出项目执行结果与计划的对比、项目投入规模与实际达成目标的对比,来评价项目是。
如何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较法。
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
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三)摊提计算法。
研究某项支出通过年度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四)最低成本法。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六)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的情况。
(七)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执行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八)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公众评判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如何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较法。
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
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三)摊提计算法。
研究某项支出通过年度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四)最低成本法。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六)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的情况。
(七)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执行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八)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公众评判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