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学案范文

    一、幼儿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学习目标 1。

    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

    投影片。 A 案 第一课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

    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 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

    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

    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

    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

    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

    “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

    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

    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课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

    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

    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

    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

    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

    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

    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

    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

    了解原因。 b。

    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

    了解受害者。 d。

    了解漳河的情况。 3。

    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

    引导学生探究。 a。

    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

    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

    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

    二、大学教案范文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案

    . 编号:04

    课时安排:8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际流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掌握沿程损失、局部损失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以及边界层概念及绕流阻力概念。掌握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理解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水力半径等重要概念。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 难点 ?疑点):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1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 0.5学时

    §4-2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1.5学时

    §4-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1学时

    §4-4紊流的特征及紊流切应力 1学时

    §4-5尼古拉兹实验 1学时

    §4-6当量粗糙度的概念与工业管道λ的计算 1学时

    §4-7当量直径的概念与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1学时

    §4-8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1学时

    共计8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的判别,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的特征,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的概念,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紊流理论基础,紊流理论的应用,N-S方程与雷诺应力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拓宽:现代紊流模型的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课——实验

    注意问题:紊流与层流的判别,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与紊流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

    教学媒介:多媒体结合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讨论: 1)紊流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Re数可用来作为判别流态的唯一准则,而临界速度却不可以?

    2. 作业:

    习题:4-2、4-5、4-8、4-9、4-10、4-14、4-16、4-19、4-21、4-22、4-23、4-24、4-25、4-27、4-28、4-29、4-30

    三、大学教案范文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案 . 编号:04 课时安排:8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际流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掌握沿程损失、局部损失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以及边界层概念及绕流阻力概念。掌握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理解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水力半径等重要概念。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 难点 ?疑点):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1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 0.5学时 §4-2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1.5学时 §4-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1学时 §4-4紊流的特征及紊流切应力 1学时 §4-5尼古拉兹实验 1学时 §4-6当量粗糙度的概念与工业管道λ的计算 1学时 §4-7当量直径的概念与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1学时 §4-8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1学时 共计8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的判别,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的特征,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的概念,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紊流理论基础,紊流理论的应用,N-S方程与雷诺应力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拓宽:现代紊流模型的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课——实验 注意问题:紊流与层流的判别,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与紊流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 教学媒介:多媒体结合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讨论: 1)紊流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Re数可用来作为判别流态的唯一准则,而临界速度却不可以? 2. 作业: 习题:4-2、4-5、4-8、4-9、4-10、4-14、4-16、4-19、4-21、4-22、4-23、4-24、4-25、4-27、4-28、4-29、4-30。

    四、语文教案范文

    观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

    五、幼儿园大班教案怎么写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按照教学大纲做好课堂内容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及相关的教学指导,安排好一月或一周的学习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制定每节课的课堂教案,如果需要多媒体教学,那么就应该制作PPT课件等。

    二、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幼儿园教案的编写

    因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决定,教案的编写尽量简单,突出,要有特色,根据儿童心理制定教学流程,选取教具,活动过程中应考虑到安全、健康等影响因素。

    四、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五、教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即上面说到的四个大点: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

    《美丽的树林》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运用已有经验,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用装饰的手法画出各种各样的树。

    3、通过颜色的使用及搭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纸、勾线笔、油画棒。

    2、教师相关的经验准备。(如能很快地画出一些不同的树)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果树,引出秋天的树。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果树,引起幼儿的兴趣。

    2、这是什么?(苹果树)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瞧,满树都是红苹果。

    3、你们看苹果树有一个大大的树冠,把许多苹果都围了起来。这个树冠是什么形状的呢?(椭圆形)

    4、秋天到了,除了苹果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果子画在黑板上,便于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5、你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了解其装饰手法。

    1、画面上的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叶子和树干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形?使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装饰树的不同地方。

    三、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今天我们来画“秋天的树林”,要画出三种以上的树木。

    2、前面的树是完整的,后面的树,有时只能画出一部分。

    3、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的?(五彩缤纷,红、黄、绿等色彩都有)我们要多选择红、黄、橙以及绿色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览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大幅《秋天的树林》。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林,欣赏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关于秋天树林的资料,还通过校信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幼儿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寻找自己的绘画方式,教育幼儿不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六、【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举个例子谢谢】

    活动目标: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重点: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难点:具体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活动准备: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幼儿用书:《紧急电话》.1.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2.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3.游戏“怎么办,做什么”.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

    七、教案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