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庄子的范文
一、关于庄子的作文
从庄子鼓盆而歌看生命的真谛
何逸舟 作于成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一个凡人请教哲学家:“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
哲学家说,背上这个小背篓,沿着这条沙砾路走下去,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你的背篓。
在路的尽头,凡人背着沉重的背篓,十分痛苦,他再次见到了哲学家;哲学家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背着一个小背篓,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想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比如金钱比如名利,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就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累!”
这让我想起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之妻病死,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见庄子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施于是责问庄子:“你与人家夫妻一场,她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忧伤反而还鼓盆而歌,简直是太过分了!”庄子说:“她刚去世之时,我也很是悲伤。可是我后来一想,她的生命本就起于无形;不仅无行,而本无气!而是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吗?如今她虽然死了,却是回归了生命的原本。死生犹如昼夜交错,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那么忧伤呢?我应该为她归于生命的原本而高兴啊!否则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在今天看来,也许这很荒唐。我也不鼓励大家这样做。可是当我们仔细思量,我们却可以从中品读生命的真谛!
鼓盆而歌是因为看穿了事物的本质而表现出来的道家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智者的豁达。也许你我都无法做到庄子这般豁达,可是,人在旅途,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学会放下。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都是一样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谢终是一场轮回,而历史的天空仍然艳阳高照,历史的长河依然奔流不息。正如老子所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无论生死得失,都无须悲戚哀绝,不必有悔意、不必有牵恋。这样才可远离红尘喧嚣,求得心灵平静。
叔本华说:“你想拥有的越多,你就越痛苦”;
郑板桥说,人生贵在“难得糊涂”。
雾里看花花曼妙,水中望月月朦胧。
人生就是一段“放下”的旅程!年少时我们需要放下贪欲和复杂;中年时我们需要放下名利和挣扎;老年时我们需要放下悔意和浮华。一切随风,如剔透的水晶红尘终化。
学会放下,活在当下!
象庄子一样,泛起不系之舟,饱食而遨游天下!
生命,方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二、关于庄子的素材
☆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夏日黄昏》节选)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话题3: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话题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给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
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5: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
(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
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
(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苹。
(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 话题7: 辨 材料加工: 我敬畏庄子的明辨,他的妻子与世长辞,别人为他哀悼妻子,为他感到可惜;而他却自在地击缶而歌。那歌声中没有丝毫哀伤忧愁,没痛哭悲虑。
人们都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奇怪,纷纷问他为什么在这样做。他的明辨,让人感到敬佩;人既。
三、写庄子的文章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研究庄子的学者,无不认为庄子的散文写得最生动、最优美、最有个性化特征,因而历来也最深受人们的喜闻乐见。
庄子散文之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与庄子其人具有“洸洋自恣”1的气质及其散文富有浓厚浪漫主义的特色,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的两种比较突出的不同的艺术流派。
庄子散文可当之无愧地是中国最早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哺育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郭沫若认为,大半个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此话并非言过其实。
值得在这里说明的是,过去我在研究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时,曾根据高尔基对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看法,认为庄子散文是消极浪漫主义。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未必是正确的。
基于此种考虑,本文拟从下面四个方面,对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问题,予以新的研究和探讨,即: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新人耳目的寓言故事;炽热动人的诗人气质;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 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般说来,它的文字大都写得古朴笃实、简洁省净,其中也不乏惊人的奇妙的结构。
但是,它的惊人奇妙之处,若与庄子散文相比,却显得大为逊色。就庄子散文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而言,不仅在先秦文学中独树一帜,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显著的地位。
对于庄子散文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我们为了论述的方便,姑且从其雄奇、险辟、怪诞三点来分析。 《庄子》雄奇宏伟,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庄子》开篇《逍遥游》写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寓言,古往今来,曾博得不少评论家的高度赞赏。晋代阮修,曾作《大鹏赞》日:“苍苍大鹏,诞自北溟。
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
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
志存天地,不屑雷霆。鸳鸠仰笑,尺鷃所轻。
超然高逝,莫知其情。”2把庄子描写鲲鹏其大无比,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志存天地,不屑雷霆”,气势磅礴,势不可当,逼真地再现出来。
这种雄奇壮阔的意境、宏伟浩瀚的景象,是南华老仙匠心独运的卓然建树,为后人留下难得的艺术享受。尽管庄子用此寓言,旨在表现鲲鹏逍遥无为的思想,但在客观上,却能“令人拓展胸次”,给人一种“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3的感受。
所以,取师于庄子的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曾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志)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比,盖乃造化之所为。”4所谓“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即高度评价这篇雄文所取得的浪漫主义成就。
庄子在战国时代,竟能以非凡的才智和气魄,创作出如此高不可攀的艺术佳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怪李白对南华老仙赞叹不已,惊怪其不知为何,竟然能创作出此等峥嵘、浩荡之奇言。
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又用“能飞”来评论庄子峥嵘浩荡的“神妙”之笔。刘氏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
庄子之言鹏,日‘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5庄子笔法,变化莫测,“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神奇雄伟,豪放洒脱。
李白、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大多得力于庄子,从庄子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才使他们在诗词文赋方面取得伟大的艺术成就。苏轼对于庄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据史书记载,当苏轼读《庄子》书时,曾赞叹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6辛弃疾也深受庄子的影响,他在诗词中常常征引庄子的语言。
他说:“案上数编书,非《庄子》即《老》。”(《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7从这些事实,亦可间接地透露出庄子对后代浪漫主义文学起了积极的哺育作用。
在庄子笔下,出现许多雄奇壮观的景象,的确令人大饱眼福。雄奇壮观的景象,在自然界是多有所见的,不足为奇。
然而,在庄子笔下出现的雄奇壮观景象,又不同于自然界所呈现的,它纯属作者丰富的奇特想像,是凭空虚构的奇人奇事奇怪之物。因而《庄子》也就成为天下罕见的奇书。
如《人间世》篇,写齐地有一棵栎社树,其大能遮数千条牛,径宽百围,临山十仞而后有枝,枝大能为舟十数。此等奇树怪木,的确,世上绝无仅有。
《外物》篇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以五十条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旦旦而钓。一年之内,并未得鱼。
后来。大鱼上钓,牵动巨缁,潜人海水,惊扬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焯赫千里。
任公子得此大鱼,离而腊之,大半个中国,都饱食此鱼。此等雄奇壮观景象,又是世上罕见。
读者看到此等波澜壮阔的宏伟气象,真是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如若不是作者具有如此博大气度、广阔胸襟,是难能孕育出这等气势宏伟的篇章的。
相比之下,这对于先秦儒家学派的作家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望尘莫及。庄子写出此则荒诞不经、耸人听闻的寓言,究竟有何意义呢?难道他纯属是胡言乱语、云山雾罩的“侃大山”8吗?否!刘熙载对庄子的寓言,曾有。
四、【庄子美学说的是什么
逍遥游一篇,首先以鲲鹏寓言始,而以和蜩和学鸠与之形成小大之辩;随后转入人间,提示了若干高下不等的境界,终而推出了通贯天道,无己逍遥的中心论旨——无名,无己,无功.陈引驰认为,庄子的无名体现的是知足常乐的态度,但背后透露的是以自我满足为主的价值观念,是比较世俗的,功业的无名.无功:庄子真正关切的是自我的成就,而不是世间的成效,所以,无功不是说完全不留任何功业,而是,这种功业不是用力究心的结果,而是自然得到的世间功业.无己,在庄子看来就是不复执着于原来自己那个世界及其价值.许多学者把“去人合天”作为“至人无己”的正解.我推荐一个研究逍遥游的必读书,宣颖《南华经解》中的论逍遥游.。
五、写一篇关于庄子的200字小作文
读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一种美,美的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一是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拨弄的手足无措,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又有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动?楚国两位大夫请庄子在朝为官,但他还是心如止水,拒绝了诱惑。谁不想大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杠杆天下,实现乌托邦之梦?但再三权衡,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自由的活也不愿被放进精致的盒里,丝绸抚饰,珍藏以死换取“留骨而贵”。
这,是我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可谓,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是一株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在清风夜戾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但对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于是,随着外界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但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这又怎能不叫悚然面对、肃然起敬又油然生爱呢?当然,我并非全然赞赏他的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只是欣赏他的洁身自好、不事权贵,不同流合污。而又更加同意我上篇文章中所述“生无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