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序言范文
一、可以给我几篇为诗集写的前言的范文吗
席慕容《河流之歌》前言 代序 此刻的心情 席慕容 从十四岁开始正式学画,这么多年了,遇到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还是会留起来,舍不得卖掉。
从台北到布鲁塞尔、从慕尼黑再回到石门,一捆一捆的画布跟着我搬来搬去,怎样也舍不得丢掉,因为心里知道,那样的作品在往后的日子里是再也画不出来的了。 因为,正如同人类的成长一样,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面貌,过了这个阶段,再要往回走就是强求了。
所以,在今夜,虽然窗外依旧是潮湿而芬芳的院落,灯下依然有几张唱片、几张稿纸,可是,而对着《无怨的青春》的初稿,我深深地觉得,世间有些事物是不会再回来的了。就好像一颗离我越来越远的星辰,眼看它逐渐变小、变暗、变冷,终于在一个我绝对无法触及的距离里消失,而我站在黑暗的夜里,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心里是有一点悲伤和怅惘的,但是也同样含着感谢,感谢的是:藉着它曾经发过的光和热,让我写出了一些自己也很喜欢的诗句,使我在每次回顾的时候,仍然可以信它、爱它和怀想它。 所以在《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里,我参差地放进了我十几到三十几岁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相仿佛的面貌,一方面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如果只把这些诗当成是一种记录,那么,诗里当然有我,可是,如果大家肯把这些诗当成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诗里就不应该是只有我而已了。 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
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的安排原来都有深意,我愿意沿着即定的轨迹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 我会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时刻,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强求。
当然,诗仍然是要写下去,只是,在明天,我会写些什么,或者我将要怎样写,就完全不是此刻的我可以预知的了。 生命的迷人之处,亲爱的朋友啊!不也就都在这些地方了吗? 《废名诗集》前言 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作家、学者。
其一生以1949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文学创作为主,兼及诗学、佛学研究。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枣》、《桃园》,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诗论《谈新诗》,佛学专著《阿赖耶识论》等。后期除少量创作外,主要从事学术研究,著有《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诗讲稿》、《跟青年谈鲁迅》、《鲁迅研究》、《美学讲义》、《新民歌讲稿》等。
废名以其风格特异的小说名世,但从本质上讲,他乃是一位诗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周作人就曾说过:“废名君是诗人,虽然是做着小说。”
(《〈桃园〉跋》,《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三十年代鹤西(程侃声)也说废名“到底还是诗人”。(《读〈桥〉与〈莫须有先生传〉》,《文学杂志》1937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废名是以新诗人的姿态步入文坛的,他最初发表的文学作品即是诗。
他将诗的特质熔入小说创作之中,多用唐人写绝句的手法,构筑一方远离尘嚣、如诗如画的乡村世界,展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浓郁,富有田园风味和牧歌情调。
他的小说不仅影响了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而且对卞之琳等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37年,孟实(朱光潜)就及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在为《桥》所写的一篇书评中说《桥》“对于卞之琳一派新诗的影响似很显著,虽然他们自己也许不承认”。
(《桥》,《文学杂志》1937年7月1日第1卷第3期)晚年的卞之琳承认自己主要是从废名的小说里“得到读诗的艺术享受”。(《〈冯文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卞之琳三十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观念化写作方式等方面,与废名小说确实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
废名生前公开发表的诗作不多(近50首),可他写的诗却并不算少。1931年10月17日,他曾在《〈天马〉诗集》一文中说过:“我于今年三月成诗集曰《天马》,计诗八十首……今年五月成《镜》,计诗四十首。”
1958年1月16日,他在《谈谈新诗》中写道:“我从前也是写过新诗的,在1930年写得很不少,足足有二百首……”1949年以后,他用新民歌体创作了《歌颂篇三百首》,在报刊上发表过《工作中依靠共产党》、《迎新词》、《欢迎志愿军归国》等数首诗。由此可知,废名至少有诗作500首。
这些诗歌除部分散佚者外,多数以手稿形式存留下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废名重视自己的诗歌,远胜于其小说。
他讲新诗,专门介绍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他将自己的诗歌与卞之琳、林庚、冯至等诗人相比,一面承认他们写得好,“我是万不能及的”;一面又很自信地说:“我的诗也有他们所不能及的地方,即我的诗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他们则是诗人写诗,以诗为事业,正如我写小说。”
“我的诗太没有世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若就诗的完全性说,任何人的诗都不。
二、诗的前言怎么写
(字写大一点,我们老师说这个好)《xxxx》序言 XXX(名字)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诗是心灵的歌,像寒冬里的一杯清茶,浓浓的温馨曼妙于全身。
它虽然没有音乐的优美旋律,也没有画的精美别致,可是却能让人从跳跃的文字中体会到艺术的存在,它独特的创造性和感染力令人动容。我们欣赏了从古至今的诗人笔下独具匠心的诗赋,感受了诗的魅力,吟诵了诗的美妙佳句,每一笔画都蕴藏着振奋人心的感动。
由此也唤起了我们对诗的渴望。诗的海洋里有最美的贝壳,诗的夜空里有永放光芒的星星,诗的花园里有无数绚烂的花朵!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殿堂,领略中外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营造一方纯净的圣土。
2011.几月。几日。
三、如何写一本诗集的序
呃。
. 我也喜欢写诗 序应该可以写一些诗稿的来历与你对这些诗的感觉. 范文: 《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独怪,或则肝胆照人。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治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苦而萃之,其人宛在。
《苟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
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 1960年5月8日 《桑榆斋诗稿》序 余与江翁俊卿老先生相识,是在丁卯之岁,虬溪诗社筹备之时也,迄今十有八年矣。
其时余且入不惑,江老则六十有六。十八载以还,诗酒交流,遂成莫逆焉。
去秋,江老邀余一行至高砂端溪江府,并致欢迎诗二首,其一云: 高朋清兴访柴扉,正值秋风送爽时。 三径增光心自乐,小楼闻赖意飞驰。
只争简慢稀来客,莫笑寒酸滥赋诗。 翠竹丹枫堪共赏,人情淡水见真知。
余与同行者十数人即席草作,纷纷酬唱,良多吟味。旋即,江老将酬唱之诗结集成册,名之曰《端溪小唱》,并自序曰: 癸未菊之望后二日,晴空万里,丽日行天,送爽秋凉,迎来嘉客。
正是:“晴空鹤阵排云上,大地金风吹客来。”欢聚草庐,谈笑风生。
尤幸旧雨新知,多为骚客。宾主兴致勃勃,雅意盎然,即席赋诗。
为记一时之盛,邓仰清君提议将各位佳作结集,并由他负责编印刊出,留为纪念。余思斯举,既为荣幸之史,又是一宗韵事,故写数言以记之。
日前,江老弟子邓仰清翁于火烧桥邓府召开“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交流会,余与江老皆被邀请。会后,江老引余至邓翁书斋,以《桑榆斋诗稿》一卷见示,命余为序。
虽同出虬溪诗社,而论年龄,则为父辈;若论才学,则远在我之上也,安敢为序?然则江老坦诚平易,推心于余,使哑言无以借口矣。 江老诗名已蜚声国内外,《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二十世纪中华诗人代表作》、《当代情诗精选》等十几种大型巨编,皆刊其佳作,日本《吟咏新风》亦曾多次收录。
江老于诗词造诣之深,盖根于天性,少年聪颖强记,弱冠入省立沙师四年制本科,受业于严格先生守常,为学日进,得益良多。中岁为学究先生,壮岁教学长校、投笔务农、悬壶问诊,暮齿入中华诗词学会、长沙岳麓诗社、吉林长白山诗社。
虽坎坷经历,而胸怀日阔,兴时感事,写物抒情,良非虚荣也。 江老曾有《夕阳明吟集》、《草庵敝帚集》、《草庵嘤鸣集》三册陆续行世,凡一千七百余首矣。
今得《桑榆斋诗稿》一卷而读之,数日而毕,未始不反复三叹于江老之先获我心也。读其诗,即可温故,又可知新。
诗辄秀色,与天湖山竞爽,非胸中空洞,神相为用者能之乎?《桑榆斋诗稿》即将行印问世,盖诗篇累二千四百首矣。今年已八十有四,犹笔耕不辍,其志如此,可喜可贺可敬者也。
先师严格老先生为三山诗社副理事长,别有建树,今江老不啻为严先生之传法弟子,已于法外者,未负所望也哉。 沁园春 原玉敬和江老《谢徐肇敏吟丈赠〈雏凤声〉并致才女林晓雪》兼贺《桑榆斋诗稿》付梓 桃李初开,蕾闹枝头,校苑迎春。
喜清华北大,时输尖子;夏瓜冬豆,多赖春神。艺海无涯,书山有路,学子莘莘代代新。
朝前看,恐青春孤负,前景如茵。 黄花晚郁堪珍,更万里夕阳衬彩云。
忆沙师求学,名题金榜;端溪从教,神渺经纶。茂叔观莲,渊明爱菊,江老胸怀国粹魂。
携手处,把栏杆拍遍,梦逐前人。 甲申暮春谨书于安宴斋 2004.5.12 诗格·人格——《土楼居诗稿》序 ●郭义山 郭澹波老师《璧园斋漫录》和《土楼居笔记》相继刊行后,又整理刊印他的诗歌选集《土楼居诗稿》,以公之同好,传之后人。
郭老师生活并不宽裕,这本诗集是在友朋的资助下才得以同读者见面的。在物质反差越来越大的现实生活中,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尽管其外部身份不断掉价,显得有点寒酸,然而他内心的高贵却从不消失,物质的贫穷并不能改变其精神的富有。
相伴诗心,美德为邻,以诗会友,其乐融融,这正是中华传统诗词艺术的承继者的风貌和写照。 通读《土楼居诗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至少有二: 一是诗人气质。
澹波师是写新诗起家的,50年前即有《屋檐下》新诗集出版。写旧体诗从1991年开始,“高龄六五学吟讴”,他谦称“学得不深不透”,然而翻开他近期的创作,无论是格律,还是意境,大都渐臻完美,达到很高的品位。
七绝组诗《土楼居笔记自序诗》等诗作,登上《中华诗词》等国家级诗刊,深受行家好评。澹波师的成功除了虚心和善于向诗坛方家大雅学习外,主要得力于青少年时期炼就的敏锐感受生活、抒发情感、形象反映现实的悟性。
由此,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新诗和。
四、前言古诗范例
陆游词集 前言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 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 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 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后记 诗有四要三弊: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
然骨力坚苍,其弊也窘;才思横溢,其弊也滥;句法超逸,其弊也轻与纤;惟济以兴味高妙则无弊。 《宋诗精华录》四卷,以初、盛、中、晚四期划分宋诗,注重艺术上的比较分析。
陈衍认为苏轼诗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平。《宋诗精华录》选苏诗八十八首,为数最多。
第二推崇陆游、陈与义、戴复古诸人,对杨万里诚斋体清新自然的风格和艺术上的独创亦十分赞赏,《宋诗精华录》中常常能看到对杨诚斋“工而自然”、“用心而不吃力”、“体物浏亮”之类的赞语,甚至以为“作白话诗当学诚斋,看其种种不直致法子”,足见推许。 钱钟书(1910--1998)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一版)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宋诗选本中最受关注者,在海内外影响颇大。
然此书编选之际(1957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环境很不正常。这部书作为文学研究所编校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读本丛书的第五种,它的选目必须经过所内集体讨论才能决定,编者本人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因而在今天看来,这个选本的入选篇目令人颇有遗珠之憾。后来钱先生曾为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宋诗选注》而写了一篇前言:《模糊的铜境》(又载《人民日报》1988年3月24日),文中说:“这部选本不很好;由于种种缘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
五、诗歌的前言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的春景,诗中的花红,是朱熹笔下幻化出千万光彩,这是春之灵感,这是春之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的碧叶,诗中的夏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的花,诗中的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景,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中的梨花,诗中的冬雪,在岑参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灵魂,这是冬的乐曲,诗中的雪,诗中的冬,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湿润了诗,诗更淅沥着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拂动着诗,诗将风轻扬。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裳薄,日暮倚修竹。”
诗中有佳人,佳人如诗赋,佳人的舞姿如诗般柔美,诗中的意境如佳人般艳丽。 “沧海月明珠如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中有奇景,奇景如诗秀,诗如明珠蕴月,月如丽诗流传千古。 诗,是在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
诗,是中国流传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 诗,是中国古文化幻化万千绮丽的亮点——在历史中,在传说里,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与倾倒的亮点。
六、有谁知道关于诗歌的前言怎么写
最好贴出来看看~~不过,出书呢,当然要有前言了~至于序言和后记,可有可无了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
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七、诗歌的前言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的春景,诗中的花红,是朱熹笔下幻化出千万光彩,这是春之灵感,这是春之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碧叶,诗中的夏花,在杨万里的笔下妙趣横生,这是夏的生命,这是夏的标志,诗中的花,诗中的夏,诗一样的夏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秋景,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秋的精神,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叶,诗中的秋,诗一样的秋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的梨花,诗中的冬雪,在岑参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灵魂,这是冬的乐曲,诗中的雪,诗中的冬,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湿润了诗,诗更淅沥着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风拂动着诗,诗将风轻扬。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裳薄,日暮倚修竹。”诗中有佳人,佳人如诗赋,佳人的舞姿如诗般柔美,诗中的意境如佳人般艳丽。
“沧海月明珠如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中有奇景,奇景如诗秀,诗如明珠蕴月,月如丽诗流传千古。
诗,是在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
诗,是中国流传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
诗,是中国古文化幻化万千绮丽的亮点——在历史中,在传说里,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与倾倒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