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需要人文导向范文
一、科学需要人文导向做出分析
一、科学与人文的二分法 科学的发展促进技术的更新,有些技术产品损害人类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于是科学和人类利益之间关系问题称为科研热点、生长点和扩展面,人们用二分法概括为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
因为用词不当,引起思想争论。笔者认为,该用“人本”时就不要用“人文”。
中文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在英文中是一个词即Humanism。《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Humanism词条的释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版)。
在英文中可通过上下文认定Humanism的词义,而在中文中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词义差别通过汉字“文”、“本”和“道”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应该酌情选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和人本主义(Humanism)两大思潮”、“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都是正确的译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提法用词不当。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科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科学精神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被消解了。 恰当的提法为“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对立统一”。
1、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定义 ①科学是分科建构的真理性知识体系以及人们追求真理的实践活动(科研活动)。 ②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2、人本和人本精神的基本含义 ①人本是人的根本地位——主体地位,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②人本精神是人类追求价值的宝贵精神。
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需要以人为本 1、科学研究需要人本导向——努力增进人民利益。
现代科学研究是群体性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科学研究要有顶层设计、宏观导向。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十九大报告 2、科学应用需要人本导向——严谨危害人类利益。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应用有法律。
科学应用是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危害人类利益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狭义的科学技术是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
例如,原子弹、生化武器等等。 一些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2003年发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第四条规定: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二、科学需要人文的指导吗
需要。
1、科学研究需要人本导向——努力增进人民利益。现代科学研究是群体性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
科学研究要有顶层设计、宏观导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十九大报告2、科学应用需要人本导向——严谨危害人类利益。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应用有法律。科学应用是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
危害人类利益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狭义的科学技术是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例如,原子弹、生化武器等等。
一些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2003年发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第四条规定: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三、科学需要人文的指导吗
需要。
1、科学研究需要人本导向——努力增进人民利益。
现代科学研究是群体性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科学研究要有顶层设计、宏观导向。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十九大报告
2、科学应用需要人本导向——严谨危害人类利益。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应用有法律。科学应用是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危害人类利益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包括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狭义的科学技术是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例如,原子弹、生化武器等等。
一些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2003年发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第四条规定: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四、科学与人文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科学为人文提供思维方式,人文为科学提供研究方向,两者相辅相成。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求善也须求真。
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人类的诞生到世界的消亡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过程。
从价值观取向来看,人类信奉和依赖的价值体系是多方面的,如:理论认识上的真、艺术追求美、社会政治上的权、经济上的富、社会及个人引为上的善、宗教信仰的圣等等。现代科技文明的突飞猛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都为现代社会物质的追求提供了便利。而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脱离人本来谈价值,当然更无法脱离科学价值本身谈人文。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日渐彰显,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工具理性膨胀,可是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负效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人们呼吁对科技发展实行社会控制。要实现这种控制,就必须依靠人文学科来指明方向。
五、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1科学与人文有哪些不同点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六、【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人文是为人之本,它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第一,人文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存亡.文化概念、民族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概念,绝对不是“基因”的概念.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至今唯一幸存的古老的文明实体.只有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人类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风风雨雨,没有消灭,也从未中断,而且还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之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什么原因?是文化.我记得1995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举行基础教育报告会,季羡林先生在报告中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归根到底是两点,第一爱国,第二有骨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哲理中整体思想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集中体现,国重于家,家重于己,格、致、诚、正、修,为的是齐、治、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现在也讲,要弘扬民族文化,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到世界上去,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我们一份力量.第二,民族文化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国家强弱有三个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族凝聚力是人和,其核心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贡去做官,他问孔子怎么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孔子告诉他,一、粮食充足,二、兵力充足,三、民信.粮食充足的发展是经济实力,兵力的发展是军事实力,民信就是凝聚力.第三,没有人文,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是全面的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一个社会没有物质文明的进步,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野蛮、愚昧、落后;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没有人文文化的发展,就是卑鄙、无耻、下流;但是,如果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而没有精神文明、人文文化,就是大灾难.第四,人文决定人格的高低.人格是度量人性、情感、做人的尺子.一个人的品质或思想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人格,中层是法纪观念,顶层是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绝对是第一位的,统领一切.但是,基础是人格.没有人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遵纪守法,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五,对个人而言,文化严重关系到一个人涵养的深浅.人文涵养,包括言行的文雅、度量的大小、见识的远近、待人的厚薄等.我曾推荐学生读两篇苏轼的文章,《贾谊论》与《留侯论》.前者论贾谊,后者论张良.两人都很有才华,贾谊失败了,张良成功了;因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张良则志大量大,才足识足,“有过人之节”.第六,人文关系一个人思维的愚智.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曾获得诺贝尔奖.他发现人的大脑,左脑功能主要同科技活动有关,同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关;右脑功能主要同文艺活动有关,同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灵感、顿悟有关,其记忆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因此,人主要应开发右脑,而文艺也主要作用开发右脑.日本学者春山茂雄认为,左脑是个人脑,右脑是祖先脑,人类大脑进化五百万年的精华都在右脑,人的重大决策几乎全由右脑最后作出.因此,要有高超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强大的创造力,一定要重视人文文化,重视右脑.科学和人文交融 才能全面提高素质科技和人文是同源共生的,同源于世界,共生于大脑.科学承认客观实际,人文也承认客观实际;科学研究客观规律,人文也研究客观规律.王之涣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望得远.为什么站得高,就望得远?因为地球是圆的,视线的切点是圆.尽管王之涣不知道地球是球体,但他知道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文学家都是承认客观实际的.人文对科学而言,贯穿科学始终,为科学导向,为科学提供精神动力.同样科学对人文也很重要,科学要贯穿人文始终,为人文奠基,为人文提供素材,为人文保证正确的道路,为人文的发展与表现提供犀利武器.因此人文跟科学是互动的,互补的.不管是科学还是人文文化,都要通过自己的反思、怀疑、批判、发展,追求深刻性、普适性,科学精神侧重于求真务实.人文精神侧重于求善务爱,两者核心就是为了更美、更新.因此可以讲,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间有科学基础;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有人文的内涵与精神.科学和人文交融有很多好处.第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既求真,又求善,方能形成全面的责任感,从而有动力,有激情,可达到全身心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创造性奇迹往往在这个境界中迸发出来.第二,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交融,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第三,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交融,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思维,一要正确,二要有原创能力.逻辑思维保证思维的正确性,直觉、灵感、顿悟与形象思维,保证思维的原创能力.第四,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交融,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科学方法讲实证,讲严谨、有序,讲“理”;人文方法讲体验,讲宽松、活泼,讲“情”.合“理”顺“情”,自然有效.。
七、如何看待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1、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如何做人。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技问题。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便能产生最佳效应,推动社会和事物前进。
2、科学与人文是互相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人文是一种理想追求,价值观点,是做人的基础。科学,是人文发挥作用的工具,只有在人文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