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报道范文格式

一、考察报告格式
考察报告 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
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
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
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 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
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 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
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
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 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
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 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 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 1。
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
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
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
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 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
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 ”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
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
”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
二、参观新闻怎么写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
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
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
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新闻分消息和通讯两种。
消息一般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尾。
三、考察报告的格式,
社会考察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社会考察报告基本要求1.考察结束时学生必须提交考察报告,学生应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考察报告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500字。3.考察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且必须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能反映出考察单位的情况及本人考察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4.考察报告由封面、正文和附录构成,各部分要求如下:(1)封面反映学生考察的基本信息,按系统一制定的格式填写。(2)正文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考察目的;②考察地点介绍;③考察内容、过程和完成的任务;④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⑤考察报告应该内容真实,要有观点,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5.考察报告的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
(2)页眉:宋体、小五、居中;页脚:正文页码,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封面不编页码。(3)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2磅。
6.考察报告必须由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亲笔签名,按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书写在封面右上方表格内。二、考察报告写作格式和要求 (一)标题。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考察报告”、“关于****的考察报告”等。另一种正副标题结合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二)社会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在专业、考察目的和考察内容撰写。考察报告中既要有文献资料,又要有考察点的资料或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事实。
可以写考察过程中学到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写大学教材与考察所知不一致之处;可以写某一个考察点或考察点的某一个局部,也可以将几个考察点对比、结合起来写。报告要有观点、有论据(文献资料、事实或数据)、有论证过程。
考察报告的基本格式要规范。
四、考察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微力试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考察报告篇一:关于xxx同志的组织考察报告关于xxx同志的考察报告xxx:根据工作安排,公司考察组于xx年x月x日、x日对xxx同志的现实情况及表现进行组织谈话考察,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xxx,男,汉族,xxx年x月出生,广西xx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xx年x月参加工作,经济师职称。
现任xxxx公司总经理。二、考察情况xxxx同志思想作风正派,主动要求进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组织保持一致xxxxxxx。
xxxxx同志工作踏实稳重,具备较强的领导工作能力。自从xxx业务部经理调任xxxx公司x经理岗位以来,对工作层面谋划转换较快,对企业发展大局思考较综合、全面,有一定的工作驾驭能力。
该同志从事过金融工作,有扎实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强,工作思路缜密,勤业敬业;为人和善,关心员工,能积极指导和帮助新员工,与同事相处融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考察中未发现廉洁方面问题。
三、不足之处或建议该同志在处理工作或决策时,不够果断,工作魄力应加强。四、民意情况本次共对xx名员工进行了组织谈话,谈话期间对廖伟雄同志进行了民主测评和推荐。
其中:“优秀”xx票,“称职”xx票;“同意提拔”xx票,“不同意提拔”0票。综合评价:优秀。
五、使用建议建议对xxxx同志提拔使用。考察组:2xx年x月5日篇二:关于某某同志的组织考察报告**同志的工作实绩**同志思想坚定,品德优良,工作勤恳,作风扎。
五、参观新闻怎么写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新闻分消息和通讯两种。
消息一般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尾
六、公园参观报告怎么写
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那里有着许多古代的遗迹,而且鸟语花香,环境非常好。
于是,我们准备去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考察一下。遗迹的现状: 从2002年起,海淀区政府组织实施了小月河环境整治和遗址公园(海淀段)的建设。
在这里,为人们修建亭台池榭、广种花草树木、增加了各类灯光夜景、大型雕塑及公园设施。沿墙有小月河,园内多植洋槐、松树,毛白杨和核桃树等树木,绿化覆盖率达73%。
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沿小月河还修建有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巧妙融合。
公园改造后遗迹的历史: 元大都士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士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原来的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在过去曾被称为北京“龙须沟第二”。在小月河及其元土城遗址周边,违法建设、污水垃圾随处可见,以致于这条臭水沟变得越来越臭、水质污染严重。
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未能改变面貌。共建成八大景区,如“蓟门烟村”、“铁骑雄风”、“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等。
其中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遗迹的故事: 在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由雕塑家楼家本设计的大型组雕《大都盛典》刻画了700多年前元世组忽必烈“骑象进京”建元大都的情景。
元世祖忽必烈骑着大象进京,前面是四只大象开道,场面十分壮观。我们的感想: 公园里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小月河的水也变得波光粼粼。
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听着这儿的溪水潺潺,足可以打动你那儿心灵身边许久都没有抚弄的心弦;当你身临其境之时,你一周以来疲惫的心情能在这里得到极好的放松。当夜晚悄悄的降临、华灯初上之时,这里的景致更是宜人。
很多人来这里跳舞。人们搬来录音机,放上音乐,就开始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有跳交谊舞的,跳健身舞的,还有一些人围成一圈踢毽子,整个公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让人不舍得离开……。
七、考察报告怎么写
考察报告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
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
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
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
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
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
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
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1.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
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考察对象广泛。
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
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
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
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
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入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