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艺术生山东考察报告范文

    1.急需 艺术生考察报告独一无二的 3000字左右 去过的地方西递杭州西湖

    北京考察 2009年5月29日上午,我们坐上了去北京的客车,为期四天的艺术考察也就拉开了序幕。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抵达北京考察第一站--琉璃厂。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是一务著名的文化街。

    一个集图书、古玩、文具、书画于一街的文化中心。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坐了一上午的车再加上烈日当空,同学们已经倍感疲惫了,但是谁也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都纷纷下了车,街道比我想像的要窄一些,也许是现代化的大马路见的多了吧。

    走在街上,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以文,字,诗会友的时代,刚才还是高楼大厦,充满着现代气息,现在已经是如此古朴,宁静,里里外外两重天啊。任你心情有多沉重,到这里应该会轻松起来的,心也会虔诚起来,在这里很有一种归属感,毕竟这里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很能让人产生联想。

    况且这里也是是我们的先人治学、经营人生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贵族,文人志士,经国之才在这里驻足过,高谈阔论过。甚至以前的大清皇帝也常来这里吧。

    在琉璃厂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画和一些大师们的作品,一间间画坊一幅幅作品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恨不得自己有千双万双的眼睛来欣赏,但是时间有限还没等我们一一欣赏完就到了集合的时间,虽然有很多地方我们还没有转到但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心想以后一定要再来转个够。 下午6点多我们到了这次考察的住所,位于丰台区的京石旅馆,旅馆的门面并不大但里面干净整齐,我们两人住一间房,这天真的很累,吃过饭洗漱完后我们早早的就进入了梦乡,期待着明天的考察旅行。

    第二天,也就是5月30日,上午7:00我们出发到北京考察的第二站--潘家园。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市场分为工艺品大棚区、古旧家具区、古旧字画书刊区、古玩区等四个经营区,共有三千多个摊位。

    市场的经营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回、满、苗、侗、维、蒙、藏、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下车走出停车场后, 走进大棚区,随着人流,地摊上的各种旧货,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如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遗物等。

    这里的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也有许多外国人来这里光顾,中午我们在吃自备午餐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者,老者对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美术国画方面的事,他说要画好国画也不只是国画,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要有良好的文学素质,他要我们多看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他说一个画家如果不懂文学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画家,他只是一个机械一样的画匠,他的话让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真是我的一个意外的收获,它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虽然我们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学到了多年来都没学到的知识,告别了老者以后我们去了大棚区南边的书刊区,这里的书籍真的很多,有许多书都是在书店买不到的,价格也很便宜,我们都尽量去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书籍,我们在潘家园待了有一天的时间,是这次考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们获得战利品最多的地方。 2009年05月31日我们去了艺术考察第三站798艺术区,颐和园。

    在考察798之前我先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工厂旧址,德式建筑,由于央美的搬迁使得798工厂得以逐渐被利用。当时由于798工厂的租金便宜,厂房高大,非常适合搞艺术创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入住逐渐形成艺术区,一时间798成了最时尚最前卫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区,这里构成复杂,机构丰富,不仅有工作室,画廊,酒吧,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

    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

    2.求一份艺术生外出考察的报告

    纪念馆》、《西湖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深深的感受到了美院里韵味十足的艺术气息。

    第三站在上海。 这是很多人向往已久的城市,他的繁华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地处中国长江入海口,是神州旅游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旅游大都市,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来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

    来到上海的第一天,我们先到了有中国艺术前沿之称的“八号桥艺术基地”!“八号桥”是文化创意集聚区,拥有最时尚的建筑设计、产业样式,还有时尚而年轻的工作人员,处处充满时尚创意的元素。而谁会想到,这里原本是上海废弃的汽车配件厂的旧厂房。

    近年来,随着上海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城市繁华区中大量的旧厂房、老仓库闲置下来。如何激活这些闲置资产,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研发器”,成为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同时把其培植成上海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成为上海筹划文化产业的精彩之笔。 “八号桥”文化创意集聚区是申城因地制宜培植文化产业的缩影。

    “八号桥”名称的由来充满创意,这个地方位于卢湾区建国中路八号,遂取名“八号桥”。“八号桥”的建筑风格同样充满创意,他们利用这些大型的老厂房,因陋就简,通过多姿多彩的“桥梁”连通并分割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工作间。

    然而“八号桥”的最大创意还在于这里的企业经营的几乎全部是充满创造、充满创新、充满创意的文化产业。“八号桥”磁石般地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

    对这些企业来说,入驻这里不仅能够得到充足的创意客源,而且还能享受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租户共享空间”。比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等,为业主们提供了许多互动的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互相碰撞,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

    就连这里提供餐饮服务的小店也是创意味十足,谓之为“后院”。“后院”的风格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有着宽敞的玻璃窗和明媚的阳光,一个装满漂亮植物,好吃好玩宜于休闲的地方。

    沐浴午后阳光,置身“后院”的竹制藤椅,你可以聊聊心情,更会激发你的无尽创意。 “八号桥”还为大型城市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样本和参考。

    设计者说:“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特色现代化园区,希望‘八号桥’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中心城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提供参考。” 诸如“八号桥”此类的文化创意在上海随处可见。

    上海新天地又是一个好例子。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

    最老的街坊、最旧的里弄与现代文化创意的结合,使得这里成为年轻人和新兴时尚的集聚地,成为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汇集区,老式弄堂、烛光晚宴、露天小吃、高档宾馆、各种肤色的外国朋友,旧上海的风情呼之欲出,国际时尚消费形态俯拾皆是。目前这里已是上海炙手可热的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八号桥”的成功、“新天地”的繁华,是理念的成功、创意的成功,细想起来最终还要源于文化所物化出来的力量。 之后参观考察了城隍庙、上海博物馆 城隍庙。

    上海的城隍庙可谓名扬天下,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城隍庙还被称为老城隍庙。

    1995年开始修缮,并接待信众和游客。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八仙,门旁有石狮一对。

    大殿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堪称“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

    上海博物馆为国家级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于1995年迁至今址,其建筑为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同时也使得博物馆由远而望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博物馆一楼为倒“T”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雕塑与古代青铜器。深墨绿色的青铜器具营造出浓郁的商周氛围,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二楼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用真实的文物讲述了古老中国的高超制陶技术与作品;三楼为正方形,集中展出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历代皇室玺印。

    传统古建筑风格和儒雅的书卷气息清晰地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四楼为圆形,主要展出了历代钱币、古代玉器、明清家具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在上海的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梦寐以求的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嘴尖上,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

    东方明珠塔背拥陆家嘴地区崭新的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由。

    3.求一份艺术生外出考察的报告

    纪念馆》、《西湖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深深的感受到了美院里韵味十足的艺术气息。

    第三站在上海。 这是很多人向往已久的城市,他的繁华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地处中国长江入海口,是神州旅游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旅游大都市,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来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

    来到上海的第一天,我们先到了有中国艺术前沿之称的“八号桥艺术基地”!“八号桥”是文化创意集聚区,拥有最时尚的建筑设计、产业样式,还有时尚而年轻的工作人员,处处充满时尚创意的元素。而谁会想到,这里原本是上海废弃的汽车配件厂的旧厂房。

    近年来,随着上海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城市繁华区中大量的旧厂房、老仓库闲置下来。如何激活这些闲置资产,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研发器”,成为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同时把其培植成上海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成为上海筹划文化产业的精彩之笔。 “八号桥”文化创意集聚区是申城因地制宜培植文化产业的缩影。

    “八号桥”名称的由来充满创意,这个地方位于卢湾区建国中路八号,遂取名“八号桥”。“八号桥”的建筑风格同样充满创意,他们利用这些大型的老厂房,因陋就简,通过多姿多彩的“桥梁”连通并分割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工作间。

    然而“八号桥”的最大创意还在于这里的企业经营的几乎全部是充满创造、充满创新、充满创意的文化产业。“八号桥”磁石般地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

    对这些企业来说,入驻这里不仅能够得到充足的创意客源,而且还能享受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租户共享空间”。比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等,为业主们提供了许多互动的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互相碰撞,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

    就连这里提供餐饮服务的小店也是创意味十足,谓之为“后院”。“后院”的风格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有着宽敞的玻璃窗和明媚的阳光,一个装满漂亮植物,好吃好玩宜于休闲的地方。

    沐浴午后阳光,置身“后院”的竹制藤椅,你可以聊聊心情,更会激发你的无尽创意。 “八号桥”还为大型城市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样本和参考。

    设计者说:“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特色现代化园区,希望‘八号桥’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中心城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提供参考。” 诸如“八号桥”此类的文化创意在上海随处可见。

    上海新天地又是一个好例子。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

    最老的街坊、最旧的里弄与现代文化创意的结合,使得这里成为年轻人和新兴时尚的集聚地,成为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汇集区,老式弄堂、烛光晚宴、露天小吃、高档宾馆、各种肤色的外国朋友,旧上海的风情呼之欲出,国际时尚消费形态俯拾皆是。目前这里已是上海炙手可热的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八号桥”的成功、“新天地”的繁华,是理念的成功、创意的成功,细想起来最终还要源于文化所物化出来的力量。 之后参观考察了城隍庙、上海博物馆 城隍庙。

    上海的城隍庙可谓名扬天下,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城隍庙还被称为老城隍庙。

    1995年开始修缮,并接待信众和游客。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八仙,门旁有石狮一对。

    大殿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堪称“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

    上海博物馆为国家级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于1995年迁至今址,其建筑为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同时也使得博物馆由远而望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博物馆一楼为倒“T”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雕塑与古代青铜器。深墨绿色的青铜器具营造出浓郁的商周氛围,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二楼主要展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用真实的文物讲述了古老中国的高超制陶技术与作品;三楼为正方形,集中展出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历代皇室玺印。

    传统古建筑风格和儒雅的书卷气息清晰地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四楼为圆形,主要展出了历代钱币、古代玉器、明清家具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在上海的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梦寐以求的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嘴尖上,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

    东方明珠塔背拥陆家嘴地区崭新的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东方明珠广播。

    4.关于写一份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 问题已经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内会更加严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本人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有六大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比去年增加22%,因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就业市场上各种职位的空缺越来越少,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也就成了廉价劳动力。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诈骗成分,最怕的就是不但工作没找到,反而别不法份子坑了一笔。

    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教育质量下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一些高校为了填满大学四年课程时间,竟把很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安排进来,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原因四 用人单位的挑剔.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事实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成为胜任那个工作岗位。毕竟刚刚毕业的学生,是一张白纸,除了学校学的很书面的理论知识,哪来到工作经验,又有谁能提供给他们工作经验呢,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 原因五大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特别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经常高不成低不就,找工作自然就成了难事。

    原因六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很多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以上这几点都是影响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许多毕业生面对这样的情况都很无奈。近3年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显示,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其次是理科,文科更低。

    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艺术类学生。 在全国“艺术热”的大背景下,艺术人才呈现出了供需两旺的态势,但是工作的稳定性、收入的高低、年龄的制约让艺术类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着同样的就业难。

    据资料说:现在普通专业就业率能达到70%以上,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率可达到80%甚至90%以上,而美术、音乐等专业签约率不超过45%,不仅远低于一些基础学科的就业率,甚至低于师范类学生50%的就业率。而一些专业艺术高校的就业率更低,不少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固定工作,只能在艺术培训班短期代课。

    造成艺术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艺术招生和报考呈现非理性的状态,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比较小,目前已基本呈饱和状态,而各高校为了多收取学费,不考虑社会需求还在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其次,艺术类专业的针对性很强,专业划分很细,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因此,就算毕业后跨专业就业也比其他专业学生难 在艺术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如何让自己更好的就业,成了艺术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艺术生也有自。

    5.艺考调查报告结果如何

    独家调查 人们往往习惯将一年一度的高考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各大院校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或者艺术系等进行的专业招生考试(简称艺考),其竞争之惨烈更甚于高考——今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淘汰率高达98%! 3月8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发放了三试榜,532人闯关成功;3月9日开始,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开始了为期3天的专业初试,近800人将争夺90个名额;昨日,广州美术学院正式开始阅卷,录取率为1∶25…… 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上述三所高校,除了听到追梦考生的心声外,还从考官口中套出点考试“秘笈”。

    地点:北京电影学院 被称为“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最难考专业”的表演学院今年依然没有降低难度——共有4234人竞争75个名额,淘汰率高达98%。 3月8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发放了三试榜,仅有532人闯关成功。

    校方透露,三试从3月9日开始持续到14日,淘汰率也非常高,2/3的考生将铩羽而归。

    6.山东省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文明发祥地----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陶文”、邹平县丁公村“龙山陶书”、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据专家考证,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先秦: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代,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东夷各部族活跃在山东地域。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山东西南部。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两个最大的分封国——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

    山东建制沿革----金代以前,山东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清代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

    齐鲁之邦----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并以“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7.山东省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文明发祥地----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

    在山东还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陶文”、邹平县丁公村“龙山陶书”、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据专家考证,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先秦: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代,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东夷各部族活跃在山东地域。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山东西南部。

    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两个最大的分封国——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建制沿革----金代以前,山东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

    清代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齐鲁之邦----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并以“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