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文件整理说明范文

1.《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A/T2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2001-01-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归档文件
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2.2归档文件整理
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2.3件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3 整理原则
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4 质量要求
4.1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
4.2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5 整理方法
5.1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5.2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5.2.1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5.2.2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5.2.3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
5.3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5.4编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归档章设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1。图中“*”号栏为选择项,不选用时无须设置。以下同)
5.4.1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5.4.2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
5.4.3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5.4.4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与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4.5机构(问题):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简称。
5.5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5.5.1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归档文件目录设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见图A2)。
5.5.1.1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5.5.1.2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5.5.1.3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
5.5.1.4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号。
5.5.1.5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19990909。
5.5.1.6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5.5.1.7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5.5.2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
2.档案室如何编写档案立卷说明
根据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指南》及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区本单位实际制定的《档案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表》进行立卷。
一、领导班子及内设机构人员情况1、行政领导2、内设机构及人员二、主要工作情况(职责)三、案卷整理情况立卷的原则: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立卷的方法:根据上述原则,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立卷。
1、文书档案:按年度——保管期限立卷2、会计档案:按年度——保管期限——问题(类别)立卷。3、科技档案:按性质——工程项目——保管期限立卷。
4、声像档案:按问题立卷。5、实物档案:按类别立卷。
如:本年度的文书档案整理的方法是“年度—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主要分为综合、政工、业务类、其它,按期限分永久、30年、10年三类。四、归档范围1、凡是记述和反映本社工作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图表、声像材料。
2、上级颁发的需要贯彻执行的或参照的各种文件材料。五、案卷数量本年度形成文书档案 盒 件,其中永久 盒 件,定期30年 盒 件,定期10年 盒 件。
六、立卷人和立卷时间立卷人:立卷时间:。
3.归档文件整理的整理方法
5.1装订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
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5.2分类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
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5.2.1按年度分类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5.2.2按保管期限分类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5.2.3按机构(问题)分类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
5.3排列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5.4编号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归档章设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1。
图中“*”号栏为选择项,不选用时无须设置。以下同)5.4.1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5.4.2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5.4.3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5.4.4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
室编件与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4.5机构(问题):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简称。5.5编目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5.5.1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
归档文件目录设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见图A2)。5.5.1.1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5.5.1.2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5.5.1.3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
5.5.1.4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号。
5.5.1.5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19990909。5.5.1.6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
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5.5.1.7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5.5.2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297mm*210mm)。5.5.3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
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可以视需要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见图A3)。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5.6装盒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5.6.1档案盒5.6.1.1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
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见图A4a)。5.6.1.2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4b、图A4c)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5.6.1.3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5.6.2备考表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
5.6.2.1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5.6.2.2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5.6.2.3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5.6.2.4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4.档案室如何编写档案立卷说明
根据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指南》及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区本单位实际制定的《档案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表》进行立卷。
一、领导班子及内设机构人员情况1、行政领导2、内设机构及人员二、主要工作情况(职责)三、案卷整理情况立卷的原则: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立卷的方法:根据上述原则,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立卷。
1、文书档案:按年度——保管期限立卷2、会计档案:按年度——保管期限——问题(类别)立卷。3、科技档案:按性质——工程项目——保管期限立卷。
4、声像档案:按问题立卷。5、实物档案:按类别立卷。
如:本年度的文书档案整理的方法是“年度—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主要分为综合、政工、业务类、其它,按期限分永久、30年、10年三类。四、归档范围1、凡是记述和反映本社工作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图表、声像材料。
2、上级颁发的需要贯彻执行的或参照的各种文件材料。五、案卷数量本年度形成文书档案 盒 件,其中永久 盒 件,定期30年 盒 件,定期10年 盒 件。
六、立卷人和立卷时间立卷人:立卷时间:。
5.文书档案单件归档的整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归档文件? DA/T2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 2001-01-01实施 2。
2 归档文件整理? 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2。
3 件?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3 整理原则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4 质量要求 4。
1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
4。2 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5 整理方法 5。1 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
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5。
2 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 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5。2。
1 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5。
2。2 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5。2。
3 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 5。
3 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5。4 编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
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1。
图示中“*”号栏为选择项,不选用时无须设置。以下同)。
5。4。
1 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5。
4。2 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
5。4。
3 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5。
4。4 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
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
4。5 机构(问题):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简称。
5。5 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5。5。
1 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
归档文件目录设置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 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
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 〕"号。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19990909。 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
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5。5。
2 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 5。
5。3 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
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可以视需要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见图A3)。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5。6 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
5。6。
1 档案盒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
(见图A4(a))。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
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5。6。
2 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见图A5)。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
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6.简述会计人员对归档资料进行整理的步骤
1、修整 归档文件装订前,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材料进行修整。
归档文件已破损的,应按照DA/T 25-2000予以修复;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应予复制。 归档文件应按照保管期限要求去除易锈蚀、易氧化的金属或塑料装订用品。
对于幅面过大的文件,应在不影响其日后使用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折叠。 2、装订 归档文件一般以件为单位装订。
归档文件装订应牢固、安全、简便,做到文件不损页、不倒页、不压字,装订后文件平整,有利于归档文件的保护和管理。装订应尽量减少对归档文件本身影响,原装订方式符合要求的,应维持不变。
应根据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确定装订方式,装订材料与保管期限要求相匹配。为便于管理,相同期限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应尽量保持一致,不同期限的装订方式应相对统一。
用于装订的材料,不能包含或产生可能损害归档文件的物质。不使用回形针、大头针、燕尾夹、热熔胶、办公胶水、装订夹条、塑料封等装订材料进行装订。
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宜采取线装法装订。页数较少的,使用直角装订(见附录C 图C1、图C2)或缝纫机轧边装订,文件较厚的,使用“三孔一线”装订。
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使用不锈钢订书钉或浆糊装订的,装订材料应满足归档文件长期保存的需要。 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不使用不锈钢夹或封套装订。
定期保管的、需要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按照6.2.4-6.2.5执行。定期保管的、不需要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的归档文件,装订方式可以按照6.2.4执行,也可以使用不锈钢夹或封套装订。
3、编页 纸质归档文件一般应以件为单位编制页码。 页码应逐页编制,宜分别标注在文件正面右上角或背面左上角的空白位置。
文件材料已印制成册并编有页码的;拟编制页码与文件原有页码相同的,可以保持原有页码不变。 4、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盒脊及备考表项目。
不同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不能装入同一个档案盒。 档案盒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
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 mm、30mm、40mm、50mm等(见附录D 图D1)。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
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起件号填写在上格,止件号填写在下格;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按进馆要求在档案盒盒脊或底边编制。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整理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a)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b)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签名或签章。 c)整理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成日期。
d)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签名或签章。 e)检查日期:归档文件检查完毕的日期。
5、排架 归档文件整理完毕装盒后,上架排列方法应与本单位归档文件分类方案一致,排架方法应避免频繁倒架。 归档文件按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的,库房排架时,每年形成的档案按机构(问题)序列依次上架,便于实体管理。
归档文件按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分类的,库房排架时,每年形成的档案按保管期限依次上架,便于档案移交进馆。 扩展资料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整理原则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质量要求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
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档文件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