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文学评论怎么写

    1.文学评论怎么写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三步:阅读——选题——写作。

    一、阅读

    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就写作要求看,阅读要做到两个结合,即“点面结合”和“深浅结合”。

    “点面结合”的“点”指的是要评论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浅结合”之“深”是针对所评论的作品而言的,应该对作品反复、深入地阅读,力求读深读透,务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因为只有仔细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不可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直到能够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比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而对于作家生平和其它作品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

    二、选题

    评论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选题”。评论的范围可以是某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选某一问题或某一文艺现象或某种艺术手法来评。初写评论选题不宜太大,可根据作品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要抓住特点,写出新意。但关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专长,也就是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来评,要具备一双慧眼,培养“眼力”,有两点要做到: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在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比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画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旧调重弹;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所不及的。

    三、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得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形象性。

    推荐你看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合集

    2.怎样写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应怎样写?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

    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

    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

    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二、习作示例及评析: 习作示例① 蒙太奇手段,妙! 一一一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蒙太奇手段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试验班 高三(10)班 王一恺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

    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

    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

    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

    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以上两处蒙太奇手段的应用都十分巧妙。 说了半天,那么到底什么是蒙太奇手段呢?所谓蒙太奇手段,就是多组镜头间的切换组合。

    作为导演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它的应用不仅能使整个影片完整连贯,如果经过一些特殊处理,还能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表达效果。由于观众的人生阅历不同,对影片的理解也不同。

    一部影片,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用蒙太奇手段处理是很必要的。 习作示例② 人性美丽的震撼 ——评论《我的父亲母亲》的精巧情节安排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班 高三10班 姜懿 张艺谋的人生经历与他执导拍承德电影风格有很大关系。

    它的出身是农民,生活中形成朴实、忠厚的品质使他的电影形成了独树一帜、玩味无穷的风格。他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把他们的情感刻画的细腻而逼真,让人不能不引起共鸣! 电影的线索一明一暗,两个年轻人的相恋是明线,而两颗心的盼望和关爱是暗线。

    所以,主体不是个人事迹或社会事件,而是人的内心活动。一个花季女孩执著的等待、寻找心爱的人的行动。

    电影实质完全是在描写人。

    3.文学评论要怎么写呀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文学评论 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

    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

    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4.怎样写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应怎样写?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

    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

    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

    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二、习作示例及评析: 习作示例① 蒙太奇手段,妙! 一一一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蒙太奇手段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试验班 高三(10)班 王一恺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

    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

    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

    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

    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以上两处蒙太奇手段的应用都十分巧妙。 说了半天,那么到底什么是蒙太奇手段呢?所谓蒙太奇手段,就是多组镜头间的切换组合。

    作为导演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它的应用不仅能使整个影片完整连贯,如果经过一些特殊处理,还能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表达效果。由于观众的人生阅历不同,对影片的理解也不同。

    一部影片,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用蒙太奇手段处理是很必要的。 习作示例② 人性美丽的震撼 ——评论《我的父亲母亲》的精巧情节安排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班 高三10班 姜懿 张艺谋的人生经历与他执导拍承德电影风格有很大关系。

    它的出身是农民,生活中形成朴实、忠厚的品质使他的电影形成了独树一帜、玩味无穷的风格。他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把他们的情感刻画的细腻而逼真,让人不能不引起共鸣! 电影的线索一明一暗,两个年轻人的相恋是明线,而两颗心的盼望和关爱是暗线。

    所以,主体不是个人事迹或社会事件,而是人的内心活动。一个花季女孩执著的等待、寻找心爱的人的行动。

    电影实质完全是在描写人的。

    5.怎么写文学评论

    微型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

    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

    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

    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

    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

    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

    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

    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

    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

    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6.文学评论怎么写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三步:阅读——选题——写作。

    一、阅读 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就写作要求看,阅读要做到两个结合,即“点面结合”和“深浅结合”。

    “点面结合”的“点”指的是要评论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浅结合”之“深”是针对所评论的作品而言的,应该对作品反复、深入地阅读,力求读深读透,务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

    因为只有仔细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不可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直到能够产生真知灼见为止。

    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比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

    (《列宁论文学艺术》)而对于作家生平和其它作品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 二、选题 评论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选题”。

    评论的范围可以是某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选某一问题或某一文艺现象或某种艺术手法来评。初写评论选题不宜太大,可根据作品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要抓住特点,写出新意。

    但关键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专长,也就是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来评,要具备一双慧眼,培养“眼力”,有两点要做到:一是选取。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

    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在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比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画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

    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旧调重弹;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所不及的。

    三、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得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形象性。 推荐你看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合集。

    7.文学评论如何写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文学评论的写法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抛开学院派的教条不论,从应试的角度,简单地来讲,可以这样理解: 文学评论的终极目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作出评判,简单地讲就是这部作品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好在哪里(或坏在哪里),为什么好(或坏)。

    什么是文学价值呢?总的来说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价值(如思想意义、社会现实意义等),二是审美价值(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意义)。 通常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对他的评论,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既评认识价值,又讲审美价值,浮光掠影,缺乏重点,这是应考大忌。

    应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重点深入评析。我主张的原则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

    怎么把握这个原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在乎意会。 通常而言,写文学评论要求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借助某种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这也是文学评论写作会在文学理论考试中出现的原因。

    但这一点看起来非常高深,往往让考生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本科生通常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几乎是一片空白(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跨专业的与本专业的本科生几乎没什么区别)。 其实借助理论方法并没有那么高深。

    借助任何理论方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文字有说服力,所以,只要能让你的文字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而不必管它属于哪家哪派的理论或方法。因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各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社会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文化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等,都是高深玄虚不可企及的,根本不可能正确运用,即使勉强套用,结果也是贻笑大方,还不如不用。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对于本科生应考而言,尊重常识、回到常识,用普通人通常都有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去讲道理、去分析作品是最有效的方式。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常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其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写好了,也是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历史上的很多批评大家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去写评论的,写出来的评论,深入浅出,普通人都能读懂。

    但前些年,评论界流行套用西方各种尖新奇怪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喜欢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炮制出了一大批半通不通的洋八股,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专业读者看了也不知所云,这种文风几乎成为一种流毒,近几年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反思。所以,现在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批评家那里,尊重常识、回到常识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既然如此,作为专业修养基本还未成形的普通本科考生,就更没有必要去强求所谓的“理论方法”了。 因此,一篇文学评论写作应该讲清楚这几个问题:一是有什么好处(提出观点),二是好在哪里(分析作品),三是为什么好(讲清道理)。

    还有三点必须要注意: 一是要善于把一部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或文学发展的传统中来衡量其价值。比如说散文,从现代以来,散文的发展就有好多流派和传统,如鲁迅式的散文(杂文),如匕首投枪,以思想性、批判性和战斗性著称,周作人式的学者散文,闲适冲淡,以知识性、趣味性著称……等等。

    那你评论一篇散文的时候,就应该善于把这篇散文放在这样的大背景、大传统中去,从一种比较的视野里,去评价其同异和优劣得失。这就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史修养。

    二是应试的评论写作,语言上一定要有一些亮点,这是高分的重要保证。因为理论修养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阅卷人评价优劣的时候,最直接的依据其实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畅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如果再能有点灵性和文采,那就更好了。所以,这就要求写作者有比较好的语言修养。

    三是卷面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格式正确。这个道理,在任何科目中都很重要,但评论写作尤其重要。

    因为一篇评论至少是一千字以上的,这么多的字,如果卷面潦草,格式错乱,阅卷老师读不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写得不少了,不知道有没有讲清楚。

    我给你邮箱里发一篇我2003年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时写的一篇文学评论,事后得知,阅卷老师给了满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借鉴。

    8.怎么写文学评论

    微型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

    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

    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

    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

    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

    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

    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

    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

    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

    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文学评论怎么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