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论证有效性范文
1.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文章该怎么写
转给你一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对于2003年的“考试大纲”的写作部分,2004年的大纲坐了比较大的改动。
如何解读大纲变动的这些部分,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写作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看究竟有哪些变动,这些变动暗示了我们些什么。
一.文体名称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最引人瞩目的变动就是文体名称的改变。 2003年的考试大纲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以及评论型作文。
2004年的考试大纲依然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 相对于2003年的文体名称,2004年的文体名称依次变更为:文字材料综述、论说文以及论证有效性分析。
2003和2004年前面两种文体,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变动,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研究。我们现在关心的只是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和2004年的“论有效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试题一开始就会给我们提供一份材料,在占有和分析这份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我们的写作。其次,所谓“评论型作文”,写作的重点就是要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评论”。
但是,评论的方式、切入点有各种各样。 也正因为如此,评论性的文体我们也可以继续再分,比如我们就可以把“评论”分为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杂文以及书评等。
按照内容和形式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观点(论点)感兴趣,并依次为切入点,主要对原材料成问题的论点进行评论,这就成了传统的“驳论文”;我们也可以对其得出论点的论证过程感兴趣,主要对原材料的逻辑性进行分析,这就是2004年考试大纲中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 所以,很显然,“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多种理解。
另外,由于我们中国人过去很少从材料逻辑性和形式性的角度写过“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看到的、读到的“评论”主要是观点和内容性的评论,也就是主要是思想性的评论,比如新闻评论。 所以,只要一提到“评论型作文”,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要求我们对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评论。
而这种思想性的评论,恰恰不是我们的MBA“评论型作文”所要考试的文体。对于国人的可能的、普遍的误解,2003年的大纲编写者大概对此是有所预知的。
所以,2003年考试大纲在解释这种“评论型作文”的文体的时候,进行了如下的阐述:“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 如何对试题所提供的论证进行“评论”?考试大纲为了防止考生的误解,进一步补充说,考生主要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对原材料进行评论。
这些评论的方面主要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唯恐考生误解了这种文体,2003年的考试大纲在给出“评论型作文”样题的时候,又不厌其烦地提醒考生这种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
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这实际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MBA写作考试的“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对原材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
不仅如此,在2003年1月份的全国入学考试中,出题者在给出了“评论型作文”的材料之后,再次郑重“提示”如下:“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可惜,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出题者的这番苦心和好心,依然把自己的文章写成了传统的“驳论文”,关心的依然只是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而对原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却未加任何的分析。
自然,这样文不对题的作文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分数的。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2004年的考试大纲决定不再使用具有歧义性的“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而是直接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个名称。
应该说,2004年的更名可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目名称很清楚,就是要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
重点在逻辑性“分析”,而不在思想性“评论”。 二.文体排序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其次值得关注的变动就是文体排序的更改。
2003年“考试大纲”中说,“写作试题分为三种类型”,它们依次分别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并且还规定了,“文章摘要为必考题,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考其中一种”。
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二者考其一”,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究竟考哪一种文体?但是,在2003年1月份实际的考试之中,最后考试的却是“评论型作文”。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评论型作文是不是我们将来MBA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向?甚至是每年必考题之一?而传统的立论型作文是不是正在被MBA写作所淘汰? 当然,我们不能。
2.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
考试大纲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表述是:“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
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换个角度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考生:(不是证明其有效,而是相反) (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主要的几个逻辑问题; (2)中肯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对于大纲中的文字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论证”包含结论、论据和论证形式三个要素,所以,全面准确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应该是:一手抓题干论据,一手抓题干结论,在尽量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最后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 2、“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寻找论证过程中的缺陷,也即论据推结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题干中的其他非逻辑的缺陷,比如错别字、语法问题等都不是论证有效性分析需要关心的。
3、“要求考生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这里强调的对逻辑错误的“分析”。 4、“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只要考生找出的是题干论证过程客观存在的逻辑问题,并且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关于写作“提示”: 由于很多考生在考前对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型一无所知,所以出题者一般都会在写作要求、题干之后附录上下面这样一些“提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某辅导班的老师说,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提示”。所谓提示,意思是,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就按照它的思路去做;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那么,“提示”就不是硬性的规定,不是必须要遵循的“写作要求”,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你的文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测试的能力包括: 1、准确地梳理出题干论证的推理图式的能力。 2、寻找和确认题干论证中的逻辑错误的能力。
3、中肯简要地分析这些错误何以为错的能力。 4、条理清晰地写出一篇流畅优美文章的能力。
3.论点论据写完后有一个论证,论证怎么写啊
转给你一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对于2003年的“考试大纲”的写作部分,2004年的大纲坐了比较大的改动。
如何解读大纲变动的这些部分,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写作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看究竟有哪些变动,这些变动暗示了我们些什么。
一.文体名称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最引人瞩目的变动就是文体名称的改变。 2003年的考试大纲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以及评论型作文。
2004年的考试大纲依然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相对于2003年的文体名称,2004年的文体名称依次变更为:文字材料综述、论说文以及论证有效性分析。
2003和2004年前面两种文体,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变动,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研究。我们现在关心的只是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和2004年的“论有效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试题一开始就会给我们提供一份材料,在占有和分析这份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我们的写作。其次,所谓“评论型作文”,写作的重点就是要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评论”。
但是,评论的方式、切入点有各种各样。也正因为如此,评论性的文体我们也可以继续再分,比如我们就可以把“评论”分为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杂文以及书评等。
按照内容和形式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观点(论点)感兴趣,并依次为切入点,主要对原材料成问题的论点进行评论,这就成了传统的“驳论文”;我们也可以对其得出论点的论证过程感兴趣,主要对原材料的逻辑性进行分析,这就是2004年考试大纲中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所以,很显然,“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多种理解。
另外,由于我们中国人过去很少从材料逻辑性和形式性的角度写过“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看到的、读到的“评论”主要是观点和内容性的评论,也就是主要是思想性的评论,比如新闻评论。所以,只要一提到“评论型作文”,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要求我们对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评论。
而这种思想性的评论,恰恰不是我们的MBA“评论型作文”所要考试的文体。对于国人的可能的、普遍的误解,2003年的大纲编写者大概对此是有所预知的。
所以,2003年考试大纲在解释这种“评论型作文”的文体的时候,进行了如下的阐述:“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如何对试题所提供的论证进行“评论”?考试大纲为了防止考生的误解,进一步补充说,考生主要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对原材料进行评论。
这些评论的方面主要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唯恐考生误解了这种文体,2003年的考试大纲在给出“评论型作文”样题的时候,又不厌其烦地提醒考生这种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
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这实际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MBA写作考试的“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对原材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
不仅如此,在2003年1月份的全国入学考试中,出题者在给出了“评论型作文”的材料之后,再次郑重“提示”如下:“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可惜,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出题者的这番苦心和好心,依然把自己的文章写成了传统的“驳论文”,关心的依然只是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而对原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却未加任何的分析。
自然,这样文不对题的作文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分数的。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2004年的考试大纲决定不再使用具有歧义性的“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而是直接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个名称。
应该说,2004年的更名可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目名称很清楚,就是要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
重点在逻辑性“分析”,而不在思想性“评论”。 二.文体排序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其次值得关注的变动就是文体排序的更改。
2003年“考试大纲”中说,“写作试题分为三种类型”,它们依次分别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并且还规定了,“文章摘要为必考题,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考其中一种”。
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二者考其一”,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究竟考哪一种文体?但是,在2003年1月份实际的考试之中,最后考试的却是“评论型作文”。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评论型作文是不是我们将来MBA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向?甚至是每年必考题之一?而传统的立论型作文是不是正在被MBA写作所淘汰? 当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