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怎么写
1.虎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虎的繁体字还是虎,笔顺是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二、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三、相关组词:
壁虎 虎啸 虎口 虎穴 灯虎 虎符 虎步
虎狼 虎威 虎视 虎贲 虎气 虎牙 虎势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会袭击人类的山中兽王。
文言版《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
白话版《说文解字》:虎,山林的兽中之王。字形采用“虍”作边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与虎相关的字,都采用“虎”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灯虎 [ dēng hǔ ]
灯谜。虎:比 喻难猜。
2、虎符 [ hǔ fú ]
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3、虎步 [ hǔ bù ]
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噔噔噔地走上台来。
4、虎狼 [ hǔ láng ]
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
5、虎威 [ hǔ wēi ]
指武将的威风,也指威武的气概。
2.英语翻译鹦鹉躁虎翻译
翻译: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鹦鹉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吹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寒鸦)问鹦鹉,鹦鹉没有话来回答它.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The parrot is hot-tempered the tiger或The parrot manic Tiger 赞同1| 评论。
3.作文老虎怎么写
[老虎]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张图片—东北虎。老虎的身体颜色是黄色加几十条黑色的条纹,嘴巴下面有一些白色的毛,肚子下面是大块的白色中加十几条黑色的条纹。这只老虎身长1.7米,身粗如一个垃圾桶。头上有一个王字不动声色地表明了:它是百兽之王,又是森林的主宰。它的耳朵向竖着,虽然很小,但很有力量,仿佛正听着附近的动静。它的双眼怒视着前方,虎视眈眈。它张开血盆大口,大吼一声,仿佛威震山林,群树颤抖。你们看了一定会望而生畏,可我却为它威风凛凛的样子伸出了大拇指。
东北虎的身躯,比头部长两倍,虎背隆起。由于它用力向前扑,把皮肤撑得很紧,露出了两根肋骨老。两只前腿已越出了岩石,利爪紧收,两只后脚蹬着岩石,做腾空而起之态。它的尾巴很长,向后甩了一圈,尾梢盘在腿上,像一条刚劲有力的钢鞭,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被这咄咄逼人的虎威慑服了。
虎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以前有新疆虎,但建国后,灭绝了。世界总共7大老虎,灭绝了几种。
东北虎我爱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和我的友情,从你的身上,我学到了威猛。力量。勇敢,我要如你一样,刚劲有力,勇往直前!
4.虎字笔顺怎么写
笔顺: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读音:
hǔ
释义: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2. 勇猛、威武。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组词:
1. 虎啸[ hǔ xiào ]
2. 白虎[ bái hǔ ]
3. 壁虎[ bì hǔ ]
4. 老虎[ lǎo hǔ ]
5. 马虎[ mǎ hǔ ]
6. 虎口[ hǔ kǒu]
造句:
1.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2. 爸爸办事认真仔细,大事小情从不马虎。
3. 你看过电影《虎口脱险》吗?太惊险了!
4. 洛阳令居然虎口拔牙,把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家为非作歹的仆人抓去,就地正法。
5. 壁虎那表面粗糙的手掌可以帮助它牢牢地贴住墙壁。
6. 为了躲避天敌的追击,壁虎会自己断掉尾巴。
5.虎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虎字的笔画顺序如下:
汉字:虎
拼 音: hǔ
部 首: 虎
笔 画: 8
解释
虎 [hù]
1、另见 hǔ
虎 [hǔ]
〈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形〉
1、比喻威武勇猛 。
2、比喻残酷凶暴
〈动〉
1、〈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
2、吓唬。也作“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