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我国航天成就范文

    我国航天成就范文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突出成就】

    我们在卫星发射技术、探月技术和载人航天方面有着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上发射成功率最高的运载火箭之一,可与美国的“大力神”和俄罗斯的“质子”系列火箭相媲美.还有我们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测器,虽然跟美国和俄罗斯的飞船、探测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们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好像还成功研制出了反卫星技术,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进步,也是航天技术的进步.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我们还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这都是非常傲人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计划于201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空间站,于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我国航天成就有哪些】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比国际社会至少晚了30年,比航天强国美国、俄罗斯至少落后半个世纪.但是,我国自从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舟”一号载人试验飞船后,先后于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连续4次发射成功“神舟”系列号的不载人试验飞船.航天专家认为,这些成功表明,我国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和其他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实现“多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这次太空飞行中,我国还实现了第一次天地之间对话,创造了其他多个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这颗探测卫星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执行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完善发射,使中国人向着千百年的登月梦想逼近.。

    关于中国航天成就的资料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

    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

    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

    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

    中国航天成就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周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

    据介绍,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白皮书指出,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白皮书说,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白皮书说,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白皮书说,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人类航天事业成就】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航天成就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1] :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升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8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1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月降轨控制,顺利进入准备月背着陆预定轨道。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嫦娥四号将实现国际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国际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国际上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

    2、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18年11月19日,中国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三号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2018年,中国北斗系统加速组网,先后圆满完成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新纪录,跃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航天实施了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测器等为代表的39次航天发射任务,相比2016年创下22次的中国航天发射纪录,2018年发射次数创下中国航天史发射次数新高,跃居世界首位。

    4、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2018年2月2日,中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该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科学数据,为研究和提取与地震前兆相关的空间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为未来建立空间电磁场和电离层应用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

    5、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中法航天合作谱新篇

    2018年10月29日,首颗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是由中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首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的系统层面的、全流程的合作。

    该卫星装有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和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可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中法海洋卫星将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的9月7日和10月25日,海洋水色环境卫星海洋一号C星和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B星先后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这个青年网-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