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法怎么写
1.书法的书字怎么写
书法的书,笔顺是“横折,横折,竖,点”。
写的时候,注意中间的一竖的写法,叫做垂露竖。
垂露竖,“垂露”竖画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相同。常用方式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另一种收笔方法是“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竖画的收笔方向涉及到竖画的态势及笔意的连贯问题。竖画的收笔方向必须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关联。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左边,则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右往左收;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右边,则收笔应该由左往右收,笔画与笔画之间才能呼应贯气。
书法中竖的一种写法,其收笔以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成为垂露竖。
收笔时提笔圆转并回锋收笔。
2.怎样写好书
如何写好书法,有人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吗?只要照着字帖克苦临摹,那不就能写好书法了吗?如果你是这么认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临摹字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要临摹字帖中字的笔势、结字以及用笔方法等。
如蔡邕 《九 势》中说道:“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浅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意思是说:“书法用笔起笔藏锋,收笔回锋,将劲力贯注在点画只中,锋毫运用体现出充足的力度,字形就会显示出绮丽的光彩。所以说:势来运笔时应当挥洒自如,不可犹豫滞止;势去收尾时也应顺其自然,避免急切阻遏。
只有柔软的毛笔才能写出这奥妙无穷的书法来。 临摹是不仅要观察用笔,更要观察字的结体、间架结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孙过庭《书谱》上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勿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意思是说:“刚开始学习字的间架结构是,只要求能够平稳工整;做到平稳工整以后,必须追求奇岖变化;待达到险绝以后,有必须回归到平正。 ” “复归平正”中的“平正”,实际上是既有变化,有很平稳,一种悠然朴素的样子,并完全是一开始的工整,是比工整更高层次的平正。
临摹是就是要看出这些变化来才行。 要想学好书法读帖是关键,要想读懂帖,必须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分析,结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帖。
苏轼的《书论》上说道:“凡是之所贵,必贵起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子难于宽绰而有余。”
意思是说:大凡天下人觉得可贵的事,必定是由于它很难做到。楷书难在能够飘逸飞扬,草书难在能够谨严浑穆,大字难在能够紧密无间,小字难在能够宽松有余。
这些话就从侧面证明了读帖的重要性,初学者不仔细看帖,以为楷书总是写的规矩方正,草书写的灵活,所以写起来就会发生错误,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不难发现楷书也会飘逸飞扬,草书也能谨严浑厚。 当你的用笔,结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再加入自己的风格,进行书法创作时就会发现写起字来得心应手。
二。书写时间 书法既是文字表达方式,又是你书写时情绪的反映,当你心情好的好的时候,则写出来的字就会春意盎然,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字会写得剑拔弩张。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书写的话,那么会事半功倍,写得好上加好。如孙过庭《书谱》上说:“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
合则流媚,乖则绸疏。略言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和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无合也。
心虑体留,一乖也;意违势曲,二乖也;风暴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称合之际,优劣互差。”
意思是说再则同一时候作书,都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 合适则流畅秀润,不和则凋零疏落。
简单说其原由,各有五种情况:精神舒畅,没有繁杂的事务打扰,这是第一种合的条件;感受恩惠,酬答知己朋友,是第而种合的条件;时令温和,气候宜人,着是第三种合的原因;有成心的笔墨纸张,激发创作欲望,这是第四种合的条件;忽然间有灵感闪现,这是合的第五种原因。 相反则是五种不合适的。
所以要切记在恰当的时间进行书法创作。 三。
心理状态 学习书法久的人会发现有一段时间会处在原地踏步的状态,不会进步。这时候正是体现了人的意志的表现,如果咬着牙不放则终究还是会进步的。
如果当你遇到了这段时期是,请不要放弃,即使地调整心态,就比如半杯水,你不要看那一半是没有水的,而是要去看那一半是有水,这样始终怀着乐观的心态去学书法,就不会觉得是枯燥乏味的,就会发现始终发现自己是在一点一点地在进步,就会始终充满信心,更会觉得对书法越来越来有信心。 学好书法我认为,这三点是不可少的,做到了这三点科学学习书法的方法,再加上克苦的努力,相信是一定会成功的。
3.怎样写行书
首先要明白,行书起源比揩书要早,行书不是楷书变来了,历史上是先有行、草书再有楷书。
第二,行书与楷书的书法审美是相通的,有着紧密的联系。楷书基础常常是行书的基础。
告诉你这些,是想告诉你,不要用楷书的写法写行书,行书与楷书是两种字体。许多人在写行书时就象写楷书,行家一看便知。
所以,在学习行书时要注意几点:
要先从基本点划开始,每一笔都要符合行书的要求。
楷书与行书在结体、笔顺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有,行书是由撇开始写的,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掌握行书的写法。
找本喜欢的行书字帖,每日临摹-尊重原帖,坚持数月-持之以恒,注意笔速-快而有据,注意对照-总结提高。
还有一点,即使你不会写楷书,如果只是书法爱好者,可以直接从行书入手。
4.书法落款怎么写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敬 ,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
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
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
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
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
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
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