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背景怎么写
1.本科生学术背景包括什么
学术背景是过去从事的学术活动以及取得学术成果。
一般包括发表的论文,承担的课题,以及获得的专利等等。如何参加竞赛 ——增加学术背景之竞赛篇 学术背景是申请研究生的关键,是招生委员会关注的核心因素。
每个人都有最基 本的学术背景-GPA 。但是如果你的 GPA 不够高,怎么办?光靠 GRE 、TOEFL 是不 行的,因为它们无法有效的体现你在专业方面的学术潜力。
要增强学术背景,可 以从两个方面:学术竞赛和科研。学术竞赛在大学里面相对普遍。
大到世界级的,小到校级的。但是对申请有用的 竞赛,主要是大范围的,比如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或者省级的。
对于理工科的 学生来说,世界性的竞赛如美国数学建模大赛,ACM 程序设计竞赛等,全国性的 如“挑战杯”。这种大规模的竞赛获奖,对申请是很有帮助的。
你写一堆校内的 竞赛,就算都是一等奖,一般也用处不大。下面我就学术竞赛中会遇到的一些问 题给些建议。
怎样找队友?很多竞赛都要求组队参加,比如 ACM 程序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都要求3 人团 队,“挑战杯”的团队人数可以多达十几个。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分工明确,每个 人有不同的背景,有自己的特长。
而光找身边的熟人,可能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建议可以在学校 bbs 发帖组队。
发帖的时候,应该明确的写出已有成员的背景和 特长,并列出希望找什么样的成员加入。也就是说,帖子要写的正式一点。
我以 前在学校 bbs 看到不少“组队帖”,大部分都写的很简短,比如“招募计算机系 牛人参加数模比赛”。首先,你得写明是什么样的“牛人”,得擅长什么技术?其次,你也不具体写一下自己的情况,人家牛人为什么要和你组队呢。
怎样找指导老师?找老师的时候,要比较详细的写明比赛要求,初步想法 (比如说 “挑战杯” 比赛,你需要先有一些初步的 idea ) ,成员背景等。一般来说,只要你写的比较具体,态度真诚,比赛内容与老师的研究方向一致的话,老师一般是会接受的。
找什么样的指导老师?从3 个方面来考虑。1 ,老师人要有时间指导你们。
比如学院院长很可能就没有 足够的时间给予指导。2 ,老师要“专业”,他的研究方向或授课内容,得与你 的项目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给予有效的建议。
3 ,老师尽量要对你将来申请有帮 助。指导老师是非常合适的推荐人 ,因为通过竞赛,他对你的学术能力有较深的 了解。
如何与指导老师沟通?每次正式讨论之前,必须先把一些问题想好。与老师讨论的时候,要善于表达自 己的看法,即使你的想法不成熟,也要表达出 “我已经认真的想过了这些问题” ,而不要总是等着老师提建议。
另外,在没有正式讨论的时候,也要尽量每周或每 两周发一封邮件(以团队的名义),汇报一下进展。指导老师之后很可能成为你 的推荐人,所以要多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对转专业的帮助。参加学术竞赛对转专业很有帮助,它能够提供你相关的经历。
我有一个朋友,他 计算机的背景,申请到了很好的金融的研究生 program ,因为他本科时候参加了 “花旗杯” 全国金融科技应用大赛,拿到了全国第3 名,还因此获得了花旗的实 习机会。另外一个朋友,电子系的本科,申请到了商科的研究生 program ,得益 于他参加 “挑战杯” 创业大赛的时候与队友一起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策划。
这 些经历都可以 “包装” 到自己的文书中,充分体现自己在新的专业方向上的潜力。拓展成论文或专利 另外,学术竞赛的不少成果,经过拓展,是很容易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
这些 论文和专利,也许对指导老师来说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你申请学校可说是一大 亮点。所以竞赛之后,也可以与老师多交流,看看有无拓展的可能性。
2.什么是学术背景
学术背景是学习经历,参与的研究项目,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项目的级别,自己在项目中的地位,或参与的重大课题的讨论、方案的制订,参与标准的制订等等经历。
比如说大学的学术背景:应该填写参加过哪些科研活动,是何种层次的,取得了何种成绩,或者有哪些科研成果。
拓展资料: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3.关于保研和考研,华东理工大学,急
我有个保研的同学跟你情况差不多
首先不要着急,现在再补发论文肯定来不及,建议不要去做了。
这样,填表时学术背景和研究工作简单带过,怎么带过?
首先强调一下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优秀,(具体内容自己可以详细补充补充)专业基础扎实;
至于研究工作,除了把你跟老师做的那个课题重点写上外,还记得你的专业学年论文或者期末论文的内容吗,可以把那些润色一下,写上。
认真写读研的学习和研究计划,把它和你要攻读的专业紧密结合。 最后,校方老师推荐方面要争取到你们系的权威老师的推荐。
最好去找你的老师谈谈问问看还需要做些什么,不见得要找要带你研的那个老师,任何一个你们专业的了解你们学校情况的老师都行,毕竟是本校的。
4.什么叫“学术背景”呀
看了这个你应该明白了!~~~~企业家品质比学术背景更重要——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赖德胜□ 本刊记者 宗 蕾赖德胜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社之长,他还有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学者身份。
在与记者交谈的几个问题里,透射出他对出版社企业属性的深刻理解、他的热爱与追求。他笑言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没有突发事件,正所谓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率直的性情与深沉的责任感却展现在眉语之间。
企业家品质比学术背景更重要 记 者:作为学者型社长,您认为学术背景对管理工作是否很重要? 赖社长:谈学术背景对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社长的功能或职责是什么,而社长的功能和职责又跟出版社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我想说的是,出版社它应该是一个企业。
至少是大多数出版社应该是企业。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也明确了这一点,这是符合中国出版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
出版社和一般的企业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觉得在当前可能应该更多地承认它的共性。
企业的功能和使命,也定位了出版社社长的功能和使命。社长的使命应该是使你管理的企业效益最大化,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出版社的社长应该是个企业家,是个文化企业家,是个出版企业家。既然是企业家,那么企业家的素质就可能比学术背景本身更重要,比如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市场敏锐度、沟通能力、配置能力等。
当然,管理与学术背景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做为学者我知道知识生产与知识流通的一般过程和发展规律,而图书出版作为知识的承载和生产过程,是这个范畴内的。
做为学者型社长我知道一个学科发展的大致方向,把握学科前沿,更好地与学者沟通,从而有利于把握出版的发展方向。但是利弊从来都是相对的,有的出版人出于自身的学术偏好过分强调所在学科的重要性,把出版社作为实现自己学术兴趣的舞台,这很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
因此,很难一句话来定义学术背景的利与弊,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家的品质,他的创造力,他的亲和力,他的开放度,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打造平台,奇峰突起记 者:员工说,您在出版社提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打造平台,奇峰突起”,这句话包含哪些内容?赖社长:我觉得,作为出版社的社长,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能够为员工发展提供平台,让员工象珠穆朗玛峰那样在青藏高原上凸起,敢于冒尖,成为人才。
影响出版业人才的平台主要有三个,一是产业平台,二是体制平台,三是企业平台。搭建企业平台,要注重三个内容。
一是尊重个体,提升福利。学习研究经济学二十余年的经历告诉我,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要义,是对微观主体的尊重。
只有尊重个体,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目标才能实现。提升福利包括经济福利,非经济福利(晋升的机会,学习的机会,休闲的机会等)。
二是加强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跟教育比起来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因为教育是有限的,而培训是一辈子的事。比如我们出版社每月要进行讲座,并重视学习的考核。
你一年要看哪些书,你个人有哪些培训计划,鼓励出版社员工进修。我们有一些鼓励政策,报销一部分。
每年社里还组织二十多个员工出国考察。最近我们又将派员工到国外学习半年,这是让我们的员工视角更开阔,市场意识更敏锐。
第三点是注重团队建设。个人是重要的,但比个人更重要的是团队,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要做行业领袖记 者:您在单位常提的第二句话是“要做行业领袖”,您很关心市场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我们去年也报道了“京师出版集团” 的构想与实践,请您介绍一下这一蓝图的进展情况。赖社长:领袖这个词很敏感,我们哪敢当领袖呀?但之所以偶尔提及,是因为只有目标高远,才能有足够动力。
套用一句俗话就是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京师出版集团的筹建已一年多了,根据学校的部署,我们准备在2005年9月正式挂牌。
其目的是以出版社为龙头,整合学校的文化出版资源,做强做大。依目前设想,集团下设五个组成部分,除出版社外,还有音像社、京师印务公司、期刊社和出版科学研究院。
以后我们还将成立课程与教材研究院,将市场营销部改组成图书发行公司。其中出版科学研究院,就是想为提升出版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一个平台,我们还准备和有关部门合作,呼吁建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为出版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这是体现行业价值的事。快速发展中的新问题记 者:北师大近两年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师大社的排头兵。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哪些新问题?赖社长:我个人认为北师大出版社发展态势非常好,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有四点:第一,我们的员工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格局。以前我们是以出版教辅为主,最近几年的努力我们转向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以出版各级各类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为主,兼顾教辅和学术著作。
教材的编采质量,印制质量都有新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出版部的人员,编辑、发行人员,出版社的领导都要适应这种变化。员工的质量和数量要不断适应出版变化的格局。
第二, 体制机制如何适应出版。
5.本科生学术背景包括什么
学术背景是过去从事的学术活动以及取得学术成果。
一般包括发表的论文,承担的课题,以及获得的专利等等。如何参加竞赛——增加学术背景之竞赛篇学术背景是申请研究生的关键,是招生委员会关注的核心因素。
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学术背景-GPA。但是如果你的GPA不够高,怎么办?光靠GRE、TOEFL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无法有效的体现你在专业方面的学术潜力。
要增强学术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学术竞赛和科研。学术竞赛在大学里面相对普遍。
大到世界级的,小到校级的。但是对申请有用的竞赛,主要是大范围的,比如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或者省级的。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世界性的竞赛如美国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全国性的如“挑战杯”。这种大规模的竞赛获奖,对申请是很有帮助的。
你写一堆校内的竞赛,就算都是一等奖,一般也用处不大。下面我就学术竞赛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些建议。
怎样找队友?很多竞赛都要求组队参加,比如ACM程序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都要求3人团队,“挑战杯”的团队人数可以多达十几个。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分工明确,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有自己的特长。
而光找身边的熟人,可能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建议可以在学校bbs发帖组队。
发帖的时候,应该明确的写出已有成员的背景和特长,并列出希望找什么样的成员加入。也就是说,帖子要写的正式一点。
我以前在学校bbs看到不少“组队帖”,大部分都写的很简短,比如“招募计算机系牛人参加数模比赛”。首先,你得写明是什么样的“牛人”,得擅长什么技术?其次,你也不具体写一下自己的情况,人家牛人为什么要和你组队呢。
怎样找指导老师?找老师的时候,要比较详细的写明比赛要求,初步想法(比如说“挑战杯”比赛,你需要先有一些初步的idea),成员背景等。一般来说,只要你写的比较具体,态度真诚,比赛内容与老师的研究方向一致的话,老师一般是会接受的。
找什么样的指导老师?从3个方面来考虑。1,老师人要有时间指导你们。
比如学院院长很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指导。2,老师要“专业”,他的研究方向或授课内容,得与你的项目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给予有效的建议。
3,老师尽量要对你将来申请有帮助。指导老师是非常合适的推荐人,因为通过竞赛,他对你的学术能力有较深的了解。
如何与指导老师沟通?每次正式讨论之前,必须先把一些问题想好。与老师讨论的时候,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你的想法不成熟,也要表达出“我已经认真的想过了这些问题”,而不要总是等着老师提建议。
另外,在没有正式讨论的时候,也要尽量每周或每两周发一封邮件(以团队的名义),汇报一下进展。指导老师之后很可能成为你的推荐人,所以要多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对转专业的帮助。参加学术竞赛对转专业很有帮助,它能够提供你相关的经历。
我有一个朋友,他计算机的背景,申请到了很好的金融的研究生program,因为他本科时候参加了“花旗杯”全国金融科技应用大赛,拿到了全国第3名,还因此获得了花旗的实习机会。另外一个朋友,电子系的本科,申请到了商科的研究生program,得益于他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的时候与队友一起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策划。
这些经历都可以“包装”到自己的文书中,充分体现自己在新的专业方向上的潜力。拓展成论文或专利另外,学术竞赛的不少成果,经过拓展,是很容易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的。
这些论文和专利,也许对指导老师来说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你申请学校可说是一大亮点。所以竞赛之后,也可以与老师多交流,看看有无拓展的可能性。
6.怎样积累自己的学术背景,以及认识到牛人给自己写推荐信
学校不是有很多项目么,什么创新学科什么的,每个学期都有,班长院里学校都会通知的,你现在大三还不晚,可以今年申请一个,或者参加一些学校和外边合作办的论文比赛,原来有德勤杯什么的(现在是什么不知道了,赞助单位好像变了),找个比较牛的老师当你的指导老师,当然你论文的选题什么也要好,要是获奖了,可以让你的老师帮你联系那些学术上牛X的杂志社发表(我有同学就是参加那个德勤杯,拿了奖,然后论文还在某个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因为得奖还去德勤实习了) ,关于牛人推荐信的问题,一般找教过你的牛人任课老师说说就行,老师都是很爱帮忙的。
你是哪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