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怎么写
1.怎么写这个纠正预防措施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2.纠正措施这么写
先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再针对出错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出错的原因分析要透彻,可以多写几条,并针对每一条原因,写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抓住根本,才能订出好的预防措施. 例如,送错货的纠正预防措施:原因分析:订单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信息收集人员记错货物名称,送货人员未检查是否符合,发货人员未核对货物.预防措施:加强订单传递的过程控制,要求发货员与信息收集人员核对货物品名、数量. 信息收集人员对与收集的货物名称、数量与要货人核对.加强责任制,对因个人原因造成的送错货的情况进行处罚,每次不少于X元.发货人员在发货前检查备货情况.。
3.纠正预防措施怎么写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要怎么写纠正预防措施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5.怎么写这个纠正预防措施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6.如何写纠正预防措施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7.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怎么写
纠正:针对不合格的处置。例如,在审核的报告/证书时发现填写有误,当即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避免错误报告/证书流入顾客手中。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系统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模板来固定报告/证书上的检测/校准项目,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项目遗漏的错误。
预防措施:揭示潜在的可能导致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例如,在阴霾天,许多人出门时戴上口罩。又如,作业现场的张贴的安全警示标识、质量提醒。
8.谁知道如何填写纠正预防措施
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高级审核员 张荣发纠正措施是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审核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审核组织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这是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证据之一,也是提高审核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审核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应该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对于那些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例如:批量性、批次性不合格产品;造成严重影响的顾客抱怨;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中出现的故障等),组织应认真分所原因,针对消除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否则不合格问题会再次发生。
审核中,应注意审查不合格产品的评审记录,产品检验、试验记录、顾客的抱怨、投诉记录等,看其中有无应该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对这些不合格的问题是否分析了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是否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效果。2 确定的不合格原因是否正确有些组织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到位,不正确,不是产生不合格的真正的根本原因。
例如:某组织的一位车工加工一批零件,共10个。结果全部不合格,报废。
该组织对此不合格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原因分析是:操作人员看错了图纸。这个原因是产生不合格的内在原因吗?看错了图纸只是产生不合格的表面原因。
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看错图纸?是这位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质量意识差?还是这位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不会看图纸?另外还应从生产过程控制上找原因,是否实施了首件检验制度?首件检验是否有效?等。3 所采取的措施能否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应针对不合格产生的真正原因,应能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作用。
有些组织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只是“纠正”(只是对不合格的一种改正,一种处置),而不是“纠正措施”(这种情况在审核中经常发现)。例如:某组织在内审中发现有的测量仪器未按期进行校准,对该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将这些仪器送去计量。
显然,这种措施只是“纠正”,而不是“纠正措施”。有些组织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没有针对消除不合格原因,不能起到防止再发生的作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一位车工加工的10个零件全部报废的问题,组织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操作人员下次注意仔细看图纸。这个措施没有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如果这个操作人员下次还不注意看图纸类似的不合格岂不还会发生?所以,这样的纠正措施不能起到防止重复发生不合格的作用。
组织应针对不合格产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是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不合格,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批评,加强质量意识,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并按经济责任制进行惩罚,使其吸取教训。
如果是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差,不会看图纸,应对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调离该工作岗位。同时,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严格有效地实施首件检验制度。
4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审核中,要求组织提供实施纠正措施的证据,并通过查阅有关记录和有关证据,审核纠正措施实施后,是否重复发生了类似的不合格。要注重审核纠正措施的效果,这是审核纠正措施有效性的关键。
5 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是否实施了纠正措施GJB9001A-2001标准8.5.2要求:组织应建立并运行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是针对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按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进行工程分析和统计分析,弄清故障产生的机理,查明故障原因,实施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的一个闭环系统。
在审核中,应注意审核组织的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使用中发生的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记录?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规定的管理级别进行报告?是否对故障进行了工程分析和统计分析?是否弄清了故障产生的机理?是否查明了故障原因?是否针对原因采取并实施了纠正措施?是否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验证?故障是否排除?问题是否归零?故障是否重复发生?是否按技术状态控制要求或图样管理制度对设计或工艺文件进行了更改?等。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审核,既要审核是否按纠正措施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实施,更要注意审核纠正措施的效果,注意审核纠正措施是否达到了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