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
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听课记录范文小学数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怎样写听课笔记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课桌,来,我们一起摸一摸它,咦?它是什么形状的?那它有多长呢?用手比划比划。同桌比一比,看来我们的桌子是不是一样长呀?除了用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它吗?上节课我们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那你们同桌两个配合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吧!汇报:铅笔、文具盒、尺子……师: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师: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1、活动一:认识刻度尺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师:同学们瞧,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
谁和他的发现不同?生:我看到尺子上有cm。(板书)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点。(随即板书厘米cm 0刻度)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2.活动二:介绍1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也就是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自己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指名学生上台自由说一说。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2)体会1厘米的长度a.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b.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好,别动。c.师:那你再用你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够一厘米吗?(比1厘米短一些)文具盒的厚度呢?本子的厚度,铅笔的长度(比一厘米长的多)师:好大家把手放下,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记住1厘米了吗?伸出1厘米。
看谁的1厘米长个了。(3)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师:那我们再我们的教室里,在自己的身体上或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可以和同桌或前后交流一下。
生可能回答: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电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针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1厘米)3.活动三: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哪儿到哪是4厘米呢?赶快找一找,(课件出示尺子)生上台发言。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课件演示)4.活动四:学生测量铅笔的长a.师: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生回答(多位同学回答)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b.教师示范,学生动手量一量。同桌交换测量。
c.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师:听说呀动物学校的小熊,也在学着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你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她们谁量的对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谁来说一说哪幅图测量的是对的,哪副图测量的是错的,为什么?5.活动五:量一量,画一画(1)师: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纸条快拿出来小组合作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先猜一猜,再测一测有多长?(2)汇报展示。(展示。
小学数学评课范文
这四位火星学习网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她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四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四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何老师《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中,教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握手游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去握,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中—搭配衣服、搭配早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测老师的穿法,帮老师搭配上装和下装。
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创设“世博中心—台湾馆—中国馆”的路线的选择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
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如,《分苹果》一课,郭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10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分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几和几,从而探究10的加减法。
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验10的各种分法,以及10的加减法。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又如,何老师《搭配中的学问》也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个学习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搭配衣服”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以“两件上装和两件下装”的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再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摆一摆,最后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出上装和下装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在引导搭配的表示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在纸上用数字、字母、文字等形式来表示,并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悟的。
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经历了实物操作(摆一摆)到图形符号(即用数字、字母、文字等连一连)的过程,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而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能充分地感悟: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在四节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生活中的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比时,教。
四年级数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0不能作除数。(5)任何数乘以1都得原数。
(6)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找到起点,把起点的四个方位找到。
(2)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内错角(角度相等)(4)看清题目中1格代表多少米、千米。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6)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7)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a-(b+c)(8)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 ÷b ÷c=a ÷(b *c)(9)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读作:是把数学文字表示的小数改写成汉字表示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末尾的“0”一般不读出来,整数部分中间连续几个“0”读成一个零,而小数部分中间的连续几个“0”都要读出来。
(5)写作:是把汉字表示的小数写成数学文字的小数。(6)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表。
(7)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大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首先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8)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9)小数点移动:小数点向右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数)扩大(倍数)移动 (位数)缩小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就缩小10倍);两位小数九扩大到原数的100倍;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就缩小100倍);三位小数九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就缩小1000倍);------------(10)生活中的小数小单位的数化成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大单位的数化成小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1公顷=10000平方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元=10角=100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位数)精确到(数位)看(数位)一位十分位百分位两位百分位千分位三位千分位万分位-------------------------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求近似数时,先化单位,再按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第五单元三角形(1)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为了表达方便,一般的三角形都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a+c>b b+c>a(5)三角形的分类名称特征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其余两个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其余两个是锐角。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7)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列竖式的对齐方式: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注意:得数末尾的“0”要去掉。(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a-(b+c)(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4)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这叫做 加法结合律。
(a+b)+c=a+(b+c)第七单元统计(1)怎么样画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连线(把相邻两个点连起来)。(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一眼从图中观察到最高和最低;坡度越陡,说明变化趋势越大。
小学听课记录怎么写?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实录包括: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进入听课现场,记录听课重点
(略)
三、课堂听课评价
课堂听课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结构、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几方面阐明这节课的得失,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依据,要体现这节课的“质”,为了突出重点,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点评。评价还要从建议的角度,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
一份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一、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2)、 抽生列竖式(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49.5—32.48=?(2)列竖式:49.5-32.48---------------17.02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四、布置作业略评点: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