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1.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的书写格式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

    1.死亡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抢救经过及死亡情况。其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科别、死亡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注明时、分)、住院天数、入院诊断、死亡诊断、记录时间(注明时、分)。

    (2)入院病历摘要。

    (3)住院经过摘要。

    (4)抢救经过。

    (5)最后诊断及死亡原因。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尸体检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其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死亡患者的门诊病历附在住院病历后一并归档。

    2.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

    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教科派人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3.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 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教科派人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4.怎样病人进行全院死亡病例讨论

    医院十二项核心制度明确规定了医院应重视死亡病例,并组织讨论。

    而事实上,各家医院对死亡病例讨论大多重视不够,或流于形式、或忙于记录,真实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 死亡病例是一本医疗的教科书,里面饱含着医疗活动的经验、教训。

    在重危病人的救治中,究竟哪些医疗措施是正确、有效的,哪些医疗措施是失败、无效的,一定应当通过实践总结,一定应当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才能掌握、才能应用更好。 死亡病例一般比其他病例医疗活动的记载更完整、更系统、更全面。

    一般比其他病例更加危重、更多抢救、更多教训。因而,临床意义、教学意义、科研意义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死亡病例的认真讨论与总结,可以对医院与科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类似病例的抢救治疗带来积极的参考与互补作用,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实行了五个不放过的内部严管制度。

    每个季度组织全院高级职称医生对医院的典型死亡病例进行学术讨论。称之为:季读课。

    有主诊医师汇报病情与救治情况、有医务处通报家属意见与投诉、有院内外专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分管院长通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分析意见并组织讨论。 最后,要求所在科室一周内拿出整改意见,交院长批办、处理。

    通过重视死亡病例,加强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收效是非常明显的。当事科室与医务人员的认识大为提升、防范类似并发症与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