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怎么写

1.怎样才能写好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 威性言论。
它既是表明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代 言,是最为郑重、庄严和有分量的新闻文体。因此,要把精心写作的精神, 贯串于社论写作中选题、制题、写作、修改等各个环节及全过程。
首先,集思广益,集体研究。社论往往是代表一级政府、以编辑部的名 义刊发的权威性言论,因此针对什么样的事件和问题,选定什么样的论题, 表达什么样的中心论点,都应该集思广益,集体研究。
一般的做法是,报纸 编辑部事先研究和审定社论选题的内容纲要,并将它送给有关领导同志审阅, 经审阅同意后,由社论执笔者写成初稿打印几份在编辑部讨论修改,如需要 再请社外专家审阅。 最后交总编辑统稿,必要时再送主要领导同志定稿。
整 个过程贯串着集思广益、集体研究、认真负责的精神。其次,明确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社论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 选题立论的。要回答广大受众普遍关注和急需回答的问题,因此社论是面向 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广大受众的。
这是社论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般的社 论往往从实际问题讲道理,很少从纯理论问题入手的;往往从本地本省的实 际情况出发讲道理,而不会去跨地区讲别人的事;往往以眼前的新闻事件或 新闻问题作为由头然后引申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体现它的新闻性。
当然既 可以谈大问题,也可以谈小问题,从小问题中看出大道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 去讨论,基本的要求是要挖掘得深,理解得透,创见精准。
有人提出社论写 作的基本要求是:快、稳、深、重。快,是新闻性、针对性的体现;稳,指 的是立论和结论都要正确、公允、冷静客观,不能草率、冲动和感情用事; 深,要求社论在评人论事时,尽量达到一定的深度,忌泛泛空论,人云亦云; 重,指的是社论的内容要充实,意义要丰富,分量要重,做到掷地有声、入 木三分,以引起读者和听众的高度注意。
社论写作实践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方面:一是社论是代表编辑 部的,不是作者署名文章。作者不宜以自己主观的偏好与情感来选题立论, 而必须依据客观的需要与读者的需要,在集体讨论以后再来执笔。
二是社论 虽然需要作者“论”,但是,这种论是基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论理,而不是激 烈的辩论,即社论中不打笔墨官司。 三是社论虽然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但有些问题不宜在社论中讨论。
比如学术问题,即使具有新闻性的学术问题 也不适宜。四是社论也不宜评论法律禁止公开评论的事项。
因为法律一方面 保障言论自由,同时也限制媒介滥用这种自由。无论东方或西方,所有国家 都有禁止公开评论的事项。
如尚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的案件,涉及公民隐私与 公共利益无关的案件,不宜公开审判的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都不能 公开评论。至于鼓吹、煽动阴谋推翻政府或叛国的言论更为各国法律所禁止。
其三,语言简练、通俗、生动。报刊社论是严肃的政论文体,要求庄重得 体,但是这不等于说社论的语言是干巴巴很枯燥的。
社论写作要注意学习和准确地运用大众朴素生动的语言,做到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这就需 要社论作者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具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认 真撰写,还要一丝不苟地精心修改。
修改时先看它在理论上是否正确,道理是 否说得明白,是否合乎政策,有没有泄密之处;再看逻辑是否严密,论证方法 是否得当,语言运用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了准确、鲜明、通俗、生动等等。 其四,社论是普适性文体,要面向全社会的公众发表意见,应注意把一 些专门性的业务问题从它们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系上加以阐明,以引起读者 的兴趣和关注,使读者感到亲近。
另外,如若可能,还应该用与读者平等的 口吻写作社论,避免出现居高临下的姿态,易于大众接受。
2.如何书写社论
书写社论的方法:第一,提炼论点。
论点必须具体单一。评论和多数专栏 言论属于跟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社会现象的说 理性小型评论文章,它们不正面接触大政策方针、大是大 非的问题。
第二,关键是把“理”评出来。短评和专栏言论的论点 具体单一,文章也不能写长,但是一定要把道理评出来,这 一点和其他评论以及别的说理文章大同小异。
评论如说不 出一点道理,无论长短,也无论论点怎样高明,都是不合格的评论。第三,采用“短平快”的论述节奏。
从总体上说,评论的 篇幅是比较短小的,文字量极为有限。因此,评论多采用简 捷明快、直截了当的论述节奏。
对于评论的事,要用尽可能 简明的文字交代出来,而不必添加什么铺垫,因而也不需 要绕弯子。 评论的意见主张也宜开门见山,鲜明干脆地告 诉读者,论证问题更要简明扼要,是非曲直的根据在哪儿, 点到为止,而不能像写学术论文那样引经据典,长篇大论。
社论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A。 时效性。
针对一个时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全面 概述,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指导思想,指明今后 的主要任务和奋斗方向。 B。
政策性。社论必须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可以根 据具体问题阐述政策,不能任意发挥。
社论是传达党中央政策的喉舌。C。
针对性。社论都要有的放矢,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个 问题而发,通过对事物或问题的剖析,指明性质。
3.如何撰写社论
首先要选好话题,对焦点问题、冰点问题、群众反响大的关注度高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话题。
这类话题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其次,要高屋建瓴,站在一定高度上分析,包括法律、政策、最新观点、主潮认同和最新理论等,拿来佐证,容易说服别人,证号自己的观点。
三是讲究辩证法,注意全面看问题,判断、评析留有余地,这样容易引起各层次的认同,否则偏激会引发另部分的反感,降低效果。最后注意语言修饰,讲究论证结构完整、逻辑性强,还要注意文体风格、文笔流畅等等。
多管齐下的结果,是能写出好评论的。
4.什么是阐述型社论
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 性社论。
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 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民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 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类社论可分 为以下几种形式:1。
专题式。即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某项方针政策。
它在概述有关方针政 策的主要内涵时,侧重于阐述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及其重要意义,或对有关 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思想疑惑和思想倾向,从思想上、政 治上进行释疑解惑、说理开导,以扫除各种思想障碍或工作阻力。 宏观式。
一般用于论述党的纲领路线、最新精神、奋斗目标和重大决策,面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其精神实质普遍适用于各条战线、各行各业。3。
系列式。是围绕某项方针政策连续发表的社论,各篇之间互有联系又 有各自的侧重点。
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以综合来看总体把握。 4。
补正式。是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实际 情况、包括出现的偏差而写的坚持正确导向的评论,目的在于纠正和防止实 践中对政策的片面理解,划清是非界限,排除干扰,进而使人们加深对相关 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完善贯彻执行的措施、步骤和方法。
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社论怎样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
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点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 抓住新闻特点,与把握新闻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讲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既要讲全,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应该抓住导语。 正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学习两则新闻,应该引导学生提高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