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春节习俗范文
1.茂名市的春节习俗作文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
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
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
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2.茂名市的春节习俗作文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3.茂名民风民俗作文400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
反正就是漏洞百出,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我连忙拍手叫好。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今年的元宵节。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也一扫而光了。 不展芳尊开口笑,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灯无月不娱人,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实践起来可难着呢,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呦,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表妹好雅致,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巨大的走马灯,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框架也准备好了,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处处灯火辉煌;,望着这热闹劲。
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咱俩不如去逛逛,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 如何消得此良辰,让我垂涎三尺,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春到人间人似玉,一路逛下来,大街上张灯结彩,有一支做工精美。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
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呵呵” 在这一天。
满街珠翠游村女,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有月无灯不算春,这样看有什么意思,人们逐渐富裕起来,我可是卧虎藏龙哦,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 灯烧月下月如银。“嗯;人行道",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沸地笙歌赛社神,有清一色的,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好呀好呀,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挑选好竹子是关键,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说得轻巧,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竹子挑好。”
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
4.茂名的习俗
年例 过了春节,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陆续开始了。
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说来源于“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
这天晚上有观灯的风俗,“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观灯的情景,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也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日时间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
年例期早的从年初五便开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语“最早黄竹,最迟艾屋”,是说高山镇黄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馆镇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
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5.茂名地区的习俗
茂名和湛江,阳江属粤西地区,都有独特的“年例”习俗。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邻近的湛江、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
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
少数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一、年例分布地 在粤西,有年例这种风俗习惯的地区主要有:茂名(现管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和化州市和湛江、吴川一带。
二、年例来由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一说:据父老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
据父老相传,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一说,年例和洗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
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洗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洗太夫人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见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
当地人如此敬重一位爱国的巾帼英雄,也多少反映出他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或许把洗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
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种文化内涵,是泯灭不了的。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
三、年例时间 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动。
年例开始的日子各个地方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隔壁的村落都会在不同时间做“年例”,主要是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亲戚相互走访。 四、年例的重要性 粤西人过年例,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所以每当中国大地正在为过年而忙碌准备的时候,仍保留年例这一习俗的粤西人却会在过年后不久各自的年例期忙碌起来。春节的意义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意义不重,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区里,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慢慢将春节转化为自己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不过在农村,为人乐道的还是年例,做“年例”,探“年例”,吃“年例”是农村人不变的节目,许许多多的小孩子也在盼年例。年例是茂名人最为熟悉的节日,据说在文革时期,因政治原因和年例中回穿插一些“游神”等迷信活动,一段时期被终止过。
但随着动乱的过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年例这一独具粤西特色的节日再度盛行。传统的年例也有不少改变:迷信色彩的活动相对减少,而更注重亲朋戚友之间的感情联络。
可以说,年例已变成粤西人年末的狂欢节,是庆祝一年辛苦丰收,联络感情的节日。年例大概流程。
粤西人常说“睇年例”和“吃年例”,而现在在粤西城市中,一般的年例都以吃为主,更多的习俗在农村还保留着,所以要了解地地道道的年例还是要深入农村中。 五、游 神 “摆宗台”是神游的一部分。
这是年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上供桌。
最显眼的供品当然是鸡。茂名人无鸡不成席,自然也就无鸡不上供了。
经过挑选取和煮制的一只只鸡,胖鼓鼓、油汪汪,脖子挺起一个弯,显得雄赳赳的。鸡的嘴里总要衔着一个利事袋(相当钱袋),是准备接纳神的恩赐的。
鸡头都朝向一个方向——神将要莅临的方向。除了鸡以外,酒、肉、鱼、水果等一切人们在节日里享用的东西,都要拿来给神歆享。
有些地方供品中间还要插上高高的腊烛,横竖成行,光焰闪耀,增添了不少温馨神秘的气氛。烟花爆竹是不可少的。
它们随着其他供品,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向供桌旁,盘卷着对神的虔诚,有的几乎大如磨盘。孩子们把一盘盘的爆竹展开,一挂一挂地接在一起,连成几十丈长年全村人的同心结,和驱魃迎神的红色的阵。
迎神的气氛越来越浓,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忽然,一阵罗鼓响。
6.茂名大坡中秋习俗作文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
“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7.各位大侠帮帮忙,跪求,茂名过春节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晚上,我们一家围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有小品,相声,精彩的杂技和唱歌跳舞,奶奶看的高兴的笑了,爷爷看的拍手叫好,我也开心的手舞足蹈,爸爸对我微微的笑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礼花漫天飞舞,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开的花……,爷爷拿来了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打开一看,一条漂亮的围巾,爷爷说:“冬天很冷,戴好围巾别着凉了,”啊!爷爷把他对我的关爱送来了,把对我的关心送来了。我心里默默的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会关心你们的。
这个春节家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8.茂名的习俗
年例
过了春节,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说来源于“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这天晚上有观灯的风俗,“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观灯的情景,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也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日时间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从年初五便开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语“最早黄竹,最迟艾屋”,是说高山镇黄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馆镇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