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饮料市场营销文献综述范文

    高分!急求一片《食品市场营销策略》的论文 3000字 参考文献大于5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一、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 (一)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的组织基础及法规、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环境条件。

    1.组织基础。绿色组织的建立最初始于美国。

    70年代,美国成立了数百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皆的社团组织---绿党。

    1991年日本成立了“再生运动市民工会”,1992年在法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现已有近100个围家参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绿色组织。国际性绿色组织的出现,对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法规环境。在国际性绿色组织建立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

    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多达180多项。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9000、IS014000(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淮和1995年4月起实施的IS01800 (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房。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农产品等纳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印记”。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至此,有别于传统非关税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形成。 3.社会实践基础。

    近年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欧美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美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低投人持续型”农业政策。

    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欧共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新农业政策,改变以往大量投人化肥、农药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政策;日本也正积极推动“环境安全型”新农业政策。其宗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

    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无疑为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 4.市场观念环境: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有些团体提出了“绿色消费主义”, 为国际市场带来了绿色消费热。

    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79%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88.3%。

    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 5.社会需求环境。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以20%的年递增率增加。预计再过十年,其消费量将是现在的5倍,这种需求大有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的趋势。

    目前,西欧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需求市场,消费量最多的是奥地利、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趋明显,而其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在相当程度上只有依靠进口。由此可见,有机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主动的生产和营销策略。

    生产者、经营者更明确地意识到开发有机食品可增加其利润和竞争力,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更重要的促销手段,而获得了绿色标志的有机食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二)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环境。

    随着国际有机食品营销环境的变化,国内人均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1990年国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并在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国内组织、法规、技术、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使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市扬环境基本具备。 1.组织基础。

    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并由该中心注册绿色食品标志,负责推行和管理此标志,同时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申请使用绿标的审核程序,并在30个省(市)建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等,为国内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组织法律基础; 2.法规、技术基础。我们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制定了绿色食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态环境标准,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加工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等,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技术基础; 3.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

    截止目前,我国已开发了包括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14大类2400多种的绿色食品,建成了千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00多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百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社会实践。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

    求一篇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王老吉营销战略探研一、王老吉发展现状王老吉是具有1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凉茶品牌,创立于道光年间,以其创始人命名,在两广地区深受喜爱。

    然而,多年以来,王老吉一直是作为一种“药茶”被人们饮用,他具有极其浓厚的中药形象,因此在两广以外的地区很难大规模的推广。直到2003年,王老吉的销量才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年销售额增长近400%,其采用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王老吉的销售额已经从起初的1亿,攀升到2004年的10亿,并仍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目前,王老吉在国内饮料行业的地位不断攀升,已经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了分庭抗衡的态势,在内地的产销量甚至有超过可口可乐的趋势。

    二、王老吉营销成功之处(一)品牌定位在2003年之前,王老吉的销售状况一了全国人民心灵的同时,也让他们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的生产商。捐款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营造了很强大的震撼效果,在当时“捐款比富”的形势下,捐款一亿所创造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投放4、5个亿广告所能达到的效果。

    随后,一篇被疯狂转载,跟贴无数的热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王老吉,一下就捐款一个亿,真的太狠了。

    绝对不能在让王老吉的凉茶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见一罐买一罐,坚决买空王老吉的凉茶,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就收王老吉!支持国货,以后我就喝王老吉了,让王老吉的凉茶不够卖!让他们着急去吧!”就是这篇“封杀王老吉”的热帖,将追捧王老吉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这篇热贴像病毒一样不断的被各大网站、论坛传播,却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扩散。

    这种将事件营销与病毒式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其2008年营销活动中最大的亮点。(三)文化内涵在每一罐王老吉上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凉茶始祖王老吉,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逾百年历史”。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王老吉能够取胜的又一重大原因。对于传统凉茶来讲,拥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并不只是王老吉一家,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文化内涵的价值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王老吉在深化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不但把传统文化的招牌扛了起来,并且以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观众都知道,其实这部电视剧就是以百年老字号的同仁堂为原型的,应该说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了同仁堂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宣传。

    王老吉也借鉴了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剧《岭南药侠》在央视播出,让两广以外的众多消费者开始了解王老吉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用讲,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深究其内在原因,模糊的定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王老吉作为一种传统凉茶在两广地区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王老吉”就是凉茶的代名词,就像一提到创可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邦迪一样。

    但它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更像是一种饮料。而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会本能的认为,不苦的凉茶降火的效果会比较差。

    作为凉茶他表现出了一种“药力不足”的形象。另一方面,在两广以外的广大地域,消费者对凉茶的概念并不了解,想让消费者认同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药茶,难度是超乎想象的,进行消费者教育的投入太高,回报效果也很难预期。

    很有可能为其他凉茶品牌做了嫁衣,免费帮他们进行了消费群体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一旦消费者教育过程中出现偏差,中药色彩太浓,很容易遭致消费者的抵制。

    因为传统中医观点中认为,是药三分毒,明明是中药方子,却让消费者当成饮料大量饮用,必然难以接受。作为饮料他很难摆脱“中药方子”的形象。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身份,王老吉必须解决定位的问题,究竟是凉茶、还是饮料。经过成美营销的策划,最终确定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功能型饮料。

    至此,王老吉彻底摆脱“中药方子”的形象,弱化其治疗效果,不是为降火,而是预防上火。通过这样的重新定位,新形象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销售额不断攀升。

    (二)事件营销2008年最经典的事件营销,非王老吉莫属。“封杀王老吉”的热帖从天涯论坛不断的向各大论坛转载,在网络推手的精心【故事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岭南文化,在此基础之上认同这种文化。

    三、王老吉面临的困境(一)中药成分,身份尴尬随着一纸诉状将王老吉送上法庭,消费者对王老吉成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配方中的夏枯草是一味纯中药,长期饮用真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是药三分毒”,有病的时候饮用中药都要格外谨慎,没病的时候大量服用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消费者的诸多疑问使王老吉陷入了困境。

    被消费者广泛任何的“预防上火”的功效,正是由其配料中的几味中药实现的,成败皆由其配方而起,如何摆脱这种尴尬是王老吉面对的最大难题。(二)两乐围剿,腹背受敌就在王老吉以独特的植物饮料身份沾沾自喜的时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两个劲敌并没有坐以待毙,植物饮料的定位虽然。

    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的范文我们老师让我们写一份关于软饮料的调查报

    2008凉茶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一.背景信息:性别:职业:在广州居住时间:___年省籍:年龄:□12-17□18-21□22-25□26-29□30-34□35-39□40-44□45-49□50二。

    问卷内容:1。你每周饮用多少罐(瓶)凉茶?请填写具体数字。

    (找出重度消费者)罐(瓶)/周罐(瓶)/月2。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购买罐装凉茶:(找出重点进攻渠道)□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居住社区内的士多或超市□大街上的士多□其他地方(请填写):3。

    请说出你知道的几个罐装凉茶品牌:(1)(2)(3)(4)(5)(6)(7)(8)4。你认为凉茶的功效好在什么地方?5。

    你认为凉茶美中不足之处在哪里?6。王老吉与其他凉茶相比优势在哪里?7。

    王老吉的不足之出在哪里?调查目的:设计本问卷的目的是为了对凉茶市场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调查,想了解消费者对凉茶功效的整体优劣评价,并找出市场第一品牌“王老吉”的优势与不足所在,这样方便公司的新品牌罐装凉茶在市场上找到一个突破口。 同时想找出重度消费者购买凉茶的渠道和消费习惯,为公司的渠道策略及其他推广策略找出依据。

    1。你每周饮用多少罐(瓶)凉茶?分析:大部分人83。

    3%的消费者每月饮用不足4罐凉茶,也就是每周1罐左右。16。

    7%的消费者每月饮用8罐以上,也就是每周多于2罐,甚至有8。3%的消费者是几乎每天饮用。

    建议:公司多寻找一些每月饮用8罐以上的重度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以便开展后续的营销活动。2。

    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购买罐装凉茶购买凉茶的地点分布比较散,无明显规律,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才能进一步分析。3。

    请说出你知道的几个罐装凉茶品牌:王老吉是占第一位的,提及率达到100%,非常令人羡慕的品牌地位。 黄振龙以75%的提及率排在第二位,邓老、徐其修、白云山、和其正以25%的提及率共同排在第三位,春和堂、夏桑菊、广东凉茶等以8%的提及率排在后面。

    我个人认为,凉茶新品进入市场,最好第一阶段不要打广告,因为从以上数字可以发现广告宣传效果很大部分被行业第一名的广告给抵消掉了。 同时,也是这些凉茶品牌没有一个准确定位所造成的后果,比如,和其正打了很多广告但是没有人记得准(不是记不住,是记不准确产品的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因为缺乏定位创意。

    4。你认为凉茶的功效好在什么地方?答案都基本是“清火”,在广东,消费者对凉茶功效高度一直认同,没有分歧。

    5。你认为凉茶美中不足之处在哪里?味道苦、没有美容功效、价格贵等。

    6。王老吉与其他凉茶相比优势在哪里?品牌优势。

    7。王老吉的不足之出在哪里?33%的消费者认为价格贵,16。

    7%的消费者认为其效果一般,同时也有16。7%的消费者认为其味道偏甜,25%的消费者认为其包装单一(有的认为单一包装不太方便)。

    凉茶一罐3。5元的零售价的确在饮料同行中算偏高的了,所以竞争对手都把价格定在跟王老吉一样的零售价时,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很多竞争对手把价格定的跟王老吉一样高,但他们没有想到消费者中的一部分已经对王老吉的高价有“意见”了。后来者要定同样的高价,代价会比王老吉更大,而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拍脑袋的结果是,在没有任何证据之下,把凉茶的价格定的比领导品牌还高,结果有的企业亏损额还大过销售额。 笔者真心希望这不是事实,是谣传。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求一篇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王老吉营销战略探研 一、王老吉发展现状王老吉是具有1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凉茶品牌,创立于道光年间,以其创始人命名,在两广地区深受喜爱。

    然而,多年以来,王老吉一直是作为一种“药茶”被人们饮用,他具有极其浓厚的中药形象,因此在两广以外的地区很难大规模的推广。直到2003年,王老吉的销量才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年销售额增长近400%,其采用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王老吉的销售额已经从起初的1亿,攀升到2004年的10亿,并仍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目前,王老吉在国内饮料行业的地位不断攀升,已经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了分庭抗衡的态势,在内地的产销量甚至有超过可口可乐的趋势。

    二、王老吉营销成功之处(一)品牌定位在2003年之前,王老吉的销售状况一了全国人民心灵的同时,也让他们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的生产商。捐款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营造了很强大的震撼效果,在当时“捐款比富”的形势下,捐款一亿所创造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投放4、5个亿广告所能达到的效果。

    随后,一篇被疯狂转载,跟贴无数的热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王老吉,一下就捐款一个亿,真的太狠了。

    绝对不能在让王老吉的凉茶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见一罐买一罐,坚决买空王老吉的凉茶,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就收王老吉!支持国货,以后我就喝王老吉了,让王老吉的凉茶不够卖!让他们着急去吧!”就是这篇“封杀王老吉”的热帖,将追捧王老吉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这篇热贴像病毒一样不断的被各大网站、论坛传播,却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扩散。

    这种将事件营销与病毒式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其2008年营销活动中最大的亮点。(三)文化内涵在每一罐王老吉上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凉茶始祖王老吉,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逾百年历史”。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王老吉能够取胜的又一重大原因。对于传统凉茶来讲,拥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并不只是王老吉一家,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文化内涵的价值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王老吉在深化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不但把传统文化的招牌扛了起来,并且以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观众都知道,其实这部电视剧就是以百年老字号的同仁堂为原型的,应该说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了同仁堂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宣传。

    王老吉也借鉴了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剧《岭南药侠》在央视播出,让两广以外的众多消费者开始了解王老吉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用讲,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深究其内在原因,模糊的定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王老吉作为一种传统凉茶在两广地区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王老吉”就是凉茶的代名词,就像一提到创可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邦迪一样。

    但它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更像是一种饮料。而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会本能的认为,不苦的凉茶降火的效果会比较差。

    作为凉茶他表现出了一种“药力不足”的形象。另一方面,在两广以外的广大地域,消费者对凉茶的概念并不了解,想让消费者认同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药茶,难度是超乎想象的,进行消费者教育的投入太高,回报效果也很难预期。

    很有可能为其他凉茶品牌做了嫁衣,免费帮他们进行了消费群体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一旦消费者教育过程中出现偏差,中药色彩太浓,很容易遭致消费者的抵制。

    因为传统中医观点中认为,是药三分毒,明明是中药方子,却让消费者当成饮料大量饮用,必然难以接受。作为饮料他很难摆脱“中药方子”的形象。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身份,王老吉必须解决定位的问题,究竟是凉茶、还是饮料。经过成美营销的策划,最终确定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功能型饮料。

    至此,王老吉彻底摆脱“中药方子”的形象,弱化其治疗效果,不是为降火,而是预防上火。通过这样的重新定位,新形象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销售额不断攀升。

    (二)事件营销2008年最经典的事件营销,非王老吉莫属。“封杀王老吉”的热帖从天涯论坛不断的向各大论坛转载,在网络推手的精心【故事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岭南文化,在此基础之上认同这种文化。

    三、王老吉面临的困境(一)中药成分,身份尴尬随着一纸诉状将王老吉送上法庭,消费者对王老吉成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配方中的夏枯草是一味纯中药,长期饮用真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是药三分毒”,有病的时候饮用中药都要格外谨慎,没病的时候大量服用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消费者的诸多疑问使王老吉陷入了困境。

    被消费者广泛任何的“预防上火”的功效,正是由其配料中的几味中药实现的,成败皆由其配方而起,如何摆脱这种尴尬是王老吉面对的最大难题。(二)两乐围剿,腹背受敌就在王老吉以独特的植物饮料身份沾沾自喜的时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两个劲敌并没有坐以待毙,植物饮料的定位虽然特别,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