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拼音怎么写的
1.汉字有哪些拼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
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
“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 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
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
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卢戆章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
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等。
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
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
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
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还办了《注音字母报》。
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
2.出字的笔顺怎么写
出的拼音:chū
笔顺、笔画:
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释义:
1.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2.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3.离开:~发。~轨。~嫁。
4.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5.发生:~事。
6.显露:~现。~名。
7.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来到:~席。~勤。
9.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10.显得量多:这米~饭。
11.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12.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3.生字的拼音都怎么写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
2. 造出:~产。
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
12. 不熟练的:~手。
13. 未经炼制的。~铁。
14. 硬:态度~硬。~吞活剥。
15. 甚,深:~怕。~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
19. 词尾:好~休养。
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