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律诗

1.律诗怎么写
1、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2、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写诗要押平声韵。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3、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4、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两句为一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前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5、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
6、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7.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8、律诗的写作和章法
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
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
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
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9、格律诗的句法
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
1-2。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10、格律诗的字法
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
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
2.怎么写律诗或绝句
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而来,--截(绝)句.
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十四言(上下联各七字)或十言(上下联各五字),分半断句成联,颔联与颈联必成对偶(对仗),而首联与尾联可以对偶(对仗)也可不对偶(不对仗),大多情况下是不对偶(不对仗),因此,一般的如果把首联或尾联截取而成的绝句是不对偶(不对仗)的,相反如果从颔联和颈联截取而成的绝句就是对偶(对仗)的;如果是把首联或颔联截取的绝句,或者是把颈联和尾联截取的绝句,则是有不对偶(对仗)和有对偶(对仗)这种情况.
就是这样,绝句就看你怎么截?但一定把要律诗搞清楚的.
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既非律诗,又非绝句.尽管有对仗,但它只有六句.并不符合以上所说的要求.
还要说明一点就是:尽管绝句出自律诗,但写绝句并非是写好律诗再截取成绝句的,因为绝句已经从律诗中完全独立出来了,已成为一个新的诗歌的样式(这里的新是从唐朝来说的).所以要写绝句,直接按要求写就可以了.要写好一首好的绝句并不比律诗容易.
3.七律诗怎么写
首先,不以辞害意。七律,仄韵,仄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 ⊙●◎○○●▲
14、七律,仄韵,平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 ◎○⊙●○○▲
15、七律,仄韵,平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 ◎○⊙●○○▲
16、七律,仄韵,仄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漂泊红尘荡客身 逢君知己他乡遇
水拂翠柳暖春花 风戏茂林惊鸟路
旧梦还来四海深 新影转去三江暮
今生所愿住南山 满目清愁魂去处
……底下是一学生做的还不错 但是不和律……
漂泊红尘荡客身,晴色空蒙遇贵人。 拂水柳花犹带暖,隔林莺舌已生亲?
还来旧日三江水,似隔前身四海贫。 植成小筑偿所愿,结篱南山满目春。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4.【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例如《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编辑本段]基本句式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首句仄起仄收式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5.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一)
写诗词无外乎四点,一是炼字,二是修辞,三为谐律.四为造境.谐律其实很容易,只要弄懂规则就可以了.比如格律诗,只要把握住“韵,声,粘,对,拗救….”等一些基本规则既可.如果你一旦注明自己写的是格律诗“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那么就必须遵其格律,不可以服从意境为由而借口任意出律.其实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的快乐.有人说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即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既不易但也有趣、耐看.格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四声分两大类即平和仄.诗中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恰恰是产生与平仄的变化之中.大家知道中国的《易经》中分阴、阳两大类的爻,它们分别组合后即变化无穷,代表了天地间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正是用阴爻与阳爻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而交际舞却是用左右脚的变化才展现给人们蓬嚓嚓的优美舞步的.那么格律诗不也正是由平仄的变化才使其千百年来在文坛上久盛不衰吗!中国的近义,同义词很丰富,不是找不到相近词汇的.假如自己写的诗失粘,其它平仄又合律,难以改动,那么你就声明是“阳关体”好了.如:王维的代表作《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中唐以前人们最重视的是犯“孤平”对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要,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失对.象这种失粘,失对的例子很多,如:柳宗元的《江雪》,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等,但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只能称“乐府诗”“古绝”“古风”.当然不是格律诗不等于不是好诗,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不得的.添词要照谱添,一个是平韵,一个是仄韵(包括入声韵),另一个就是换韵,换韵有三种, 1;“平仄通叶格”既换韵不换部,如,《西江月》、《蝶恋花》、……等. 2;“平仄转换格”既换韵又换部.如,《清平乐》、《调笑令》、……等. 3;“平仄错叶格”既换韵后又回到原部.如《相见欢》、《诉衷情》……等.最近我有个朋友乘兴照词谱添了100首《满江红》词,但却不守律.还自称:不在乎格律,有好的意境可以放弃格律…云云.我说;你既然选中了这个词牌,就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你去写自度曲,自由诗好了,为什么还冠以词牌名呢?比如《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其韵脚为“歇,烈,月,切,雪,缺”等都是入声.我这朋友坚持偏要用仄声.《清平乐》,本来是换韵又换部的,他却用平仄同部.我对他说:“你用了《满江红》的词牌,而又不是按照它的格律,那末,最好就另外起一个词牌的名字,如《满江黑》或其他,以便与《满江红》相区别.”,“我看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旧格律比较好.因为旧格律毕竟有了长期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发展变化,成了定型.这在一方面固然说明它已经凝固起来了,变成了死框框”.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而是邓拓先生在《燕山夜话》中讲的.如果你非要坚持,那你只能是孤芳自赏了.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添词会很容易的.但真正一首好诗词,并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来.有的人一生写诗词上千首,如果有几首那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如宋时的苏麟当时是浙江杭州巡检,他看到当时范仲淹周围人都巴结范而写首著名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而流传千古.他一生也仅写这首.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所以,对初入诗词门的朋友,当然不要为什么清规戒律所难住,就象喜欢踢足球的人,首先弄懂什么叫“越位”(如诗词中的出律)什么叫合理冲撞(如诗词中的拗救)等….一旦这些规章懂了,最后的目的是进球(如诗词中的佳作).写诗前首先要谋篇布局,律绝也讲究“起,承,转,合”,也就是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这样一首诗出来才会有味.有好多朋友喜欢写景,写景要言情,铭志.而不单单是为写景而写景,当然也有纯写景物的,也有不讲起承转合而成千古名诗的,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虽说是全都写景,也没什么转合,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就象四幅画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可是,它照比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比起来就逊色多了.杜牧在此诗中前两句,通过一件旧兵器的发现,一件小事的描述,让人没感觉到与赤壁有什么关系,而在第三句中突然一转,假如东风不给与周瑜取胜的天机,恐怕他的爱妻小乔,早己为曹操所获了.作者就发现一件前朝旧兵器,而联想到赤壁大战一件大事.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假如我们要写《赤壁》的话,肯定会把赤壁大战写得如何壮观,场景何等宏大…但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