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衰字怎么写

    1.衰字甲骨文是怎么写的

    没有衰这个甲骨文 衰(cuī ) 【名】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mourninggarmentsofhemp〗 共丧衰亦如之。

    ——《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致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orderfromtopdownward〗。

    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动】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decrease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

    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

    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减少〖reduce〗。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衰(shuāi ) 【动】 (会意。

    从衣,从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

    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义:蓑衣。)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decline;wane〗 衰则气复反入。

    ——《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

    多指道德风尚) 减少;削弱〖fail;decline〗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

    ——《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枯萎;凋谢〖wither〗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乐府诗辞·长歌行》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形】 衰老〖oldandfeeble;decrepit〗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

    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

    ——《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

    多指暮年) 衰弱〖weak;feeble〗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懈怠〖slack;sluggish〗 年既老而不衰。

    ——《楚辞·涉江》。注:“懈也。”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如何发音,念“

    都不对,是cui一声

    “衰”字在现代普通话里有三种读音:

    1.读suō,同“蓑”。《说文·衣部》:“衰,草雨衣”。经传古籍多作“蓑”,本是以草编成的雨衣,南方多用棕榈毛制作,俗称“蓑衣”。“衰”字这一音义,现代口语里已不用了,完全为“蓑”字所替代。

    2.读cuī。常用的意义有二:一是指旧时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后来又写作“缞”。《广韵·灰韵》:“缞,长六寸博四寸,亦作衰。”一是用于“等衰”,即由大到小依一定等级递减的意思,如《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乡置侧室,丈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引申为减退。《广韵·支韵》:“衰,小也,减也,杀也。”这些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现在也很少用了。

    3.读shuāi。衰微、衰落、衰弱等的意思。《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广韵·脂韵》:“衰,微也。”这也是现代常用的音义。

    那么,“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又是什么?读shuāi,还是读cuī?此处“衰”字的意义很明白,是指鬓毛减少,疏落,而不是衰老的意思。再从整首绝句的韵脚来看,与“衰”字相押的是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和末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此三字在“诗韵”即“平水韵”中属同一灰韵,它们的韵腹(主元音)和韵尾本相同,大抵都是ai,唯韵头(介音)开合有别。宋元以后,由于语音发生演变,北京话和其他许多北方话原灰韵的开口(即《广韵》的哈韵)字,如“该、开、、孩、皑、哀、胎、台、来、哉、猜、才、鳃”等,其韵母变读为-ai;而合口(即《广韵》的灰韵)字,如“瑰、盔、灰、回、桅、摧、衰、堆、颓、雷、杯、裴、胚、梅”等,其韵母则变读-ui或-ei。

    因此,无论从字的意义或全诗的用韵来看,这句诗中的“衰”字自然当读为cuī。不仅我们在课堂上这样讲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一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第1版,68页)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1983年12月第1版,52页)也都注读cuī。

    3.<长歌行>里的"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字怎么念

    一、这个字应该读cui(一声),具体解释:

    1、这涉及到古诗的押韵以及读法问题,具体原则是:

    古诗中的读音问题,因为古代汉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有差距,古人写诗是按照当时的读音来押韵的,到了现在就不一定押韵了,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古音来读为好。当然,读作shuai其实也不能算错,只是说没有达到欣赏古诗的层次而已。

    2、举例:

    唐代一个著名的诗人李益,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五言诗,他说:“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朝有汛,嫁与弄潮儿”诗中的“儿”应该读ni(倪),这样才能和“期”押韵,“儿”在古代汉语某一阶段就是读ni的,它还是形声字“倪”的声符,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所以 这个字应该读cui(一声),就是为了同样的韵脚。请看《长歌行》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