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拗怎么写

    1.拗九节拗的读音,怎么写

    拗九节的拼音是ǎo jiǔ jié,拗的读音是“ǎo”。

    拗是多音字,有三种读音。

    (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

    例句: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贯休《偶作》

    (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拗口令”。

    例句: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

    2.拗九节的拗用拼音怎么写

    拗[ ǎo ]使弯曲;使断;折:把竹竿~断了 另外两个音:niù和ào 1、[ niù ]固执;不随和;不驯顺:执~。

    脾气很~。 2、[ ào ]不顺;不顺从:~口。

    违~。 常用的读音是niù,固执、不驯服,组词有: 1、打拗dǎ niù] 反对,不顺从。

    《花城》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 2、僻拗[pì niù] 偏僻,不顺便。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条街上俱是营里军家,不好此事,路又僻拗,一向没人走动。” 3、拗体诗[niù tǐ shī] 亦省称“拗体”。

    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4、拗不过[niù bu guò] 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他~老大娘,只好答应了。

    5、绿拗儿[lǜ niù ér] 青苔。宋 陶谷《清异录·绿衣元宝》:“苔,一名地钱,一名绿衣元寳。

    王彦章 葺园亭叠坛种花,急欲苔藓少助野意,而经年不生。顾弟子曰:‘叵耐这绿拗儿。

    ’ 6、拗字[niù zì]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3.拗九节拗的读音,怎么写

    拗九节的拼音是ǎo jiǔ jié,拗的读音是“ǎo”。

    拗是多音字,有三种读音。 (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

    例句: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鲁迅《药》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贯休《偶作》 (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拗口令”。

    例句: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 。

    4.拗九节作文怎么写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这一天在我们这儿称为拗九,每到这个时候儿女们都要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祝愿,因此拗九节也叫孝顺节。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但最流行的版本是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逝了,儿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带上母亲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到母亲的坟前祭拜。就这样年复一年。有一天儿子梦见母亲对他说,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这一天总是会有一群饿鬼来抢食,母亲人老体衰斗不过他们,就只好饿着肚子。儿子听了伤心不已。醒来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知道母亲爱吃糯米做的甜食,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红豆、红枣、桂园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并在粥里加入红糖,正月二十九这天带到母亲的坟前。第二天,母亲又来托梦说,那些饿鬼又来抢食了,但看见儿子装瓦罐里的又粘又黑上面还有不少说不清是什么象小虫子似的东西,饿鬼们都不敢吃,母亲终于没有饿着肚子,母亲还说儿子送来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欢。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儿子总会熬上一锅母亲爱吃的拗九粥送给母亲。

    人们感叹儿子的孝行,渐渐的这种习俗在民间传开了,每年拗九儿女们都会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达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愿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现在每年的这一天,政府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提醒人们敬老爱老,为父母送上一份爱心和孝心。今天又到了拗九节,你去看望父母了吗?在过去的日子里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事,尽了多少心呢?岁岁拗九,今又拗九,关爱老人要长久;人人会老,今日未老,孝敬父母须趁早。

    浓浓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许是上辈子儿女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们这辈子做他们的孩子来报答他们上辈子的恩情。每个人都想还清这笔债。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题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是拗九节了。可人们被世间太多太复杂的情感冲昏了头脑,而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两个真正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惦记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年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脸上正日渐增加的皱纹,因为那是我们横加在他们身上的;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生日日期,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的电话号码,因为那可能是我们与父母联系的唯一方式。

    家家户户飘出拗九粥浓浓的香气。是父母们为自己熬的吧。他们的儿女也许正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城镇里奔波,却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节日。老人们可能满怀期待地打电话询问儿女是否能回来过节,可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们何曾考虑过年迈父母的感受。失望到最后,只剩无奈和寂寞。

    还记得去年的拗九节。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来自己亲手制作。那种温馨的场面还依稀浮现在眼前。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围在厨房里,做着各自分配的活,不许要过多的言语,那热气腾腾就是最好的证明。

    粥熬好了。我抢着把它们一碗碗装上桌,坐下后却是一阵安静。我想,我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吧,可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当我犯愁,妈妈竟将她碗里的枣给了我。她说,多吃点枣皮肤才会好呢。 我愣了。这似乎是我该说的话。可为什么说这话的竟是妈妈。我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开始哭。本该是开开心心过节的,全都是因为我。我想要挽回。我抢着收拾碗筷,抢着洗碗。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女儿还是爱他们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节给了我无比深刻的回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