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高职高考的材料作文及范文

    1.高考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综观19年间高考作文,全国试题中命题作文只有4次,其余全部为材料作文。

    研究这些材料作文的命题情况 ,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作文材料的取材范围及话题 如果我们详细审视全国试题并兼及广东、三南试题(上海试题除外)的作文题材,可以发现,用来作文的 材料的取材范围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生活、教育教学、成人成材的问题。

    先看全国试题: 1979年“第二次考试”; 1980年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1984年关于作文问题的师生互叹; 1987年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1989年毕业生填报志愿的困惑; 1991年老师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 1994年为小张同学补课收取报酬的问题。 此外—— 1987年广东试题:南山中学图书馆借书规则的问题; 1988年广东试题:看图作文中学生李雄救起三个落水小学生的问题; 1992年三南试题:B老师的一堂实验课,教育学生“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这类试题在历年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材料均为学校生活的常见现象,师生关心的共同话题。 2。

    科学知识、生产管理常识。 1981年全国试题:古代哲理故事“毁树容易种树难”。

    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常识,又是一个生产管理的 常识问题; 1983年全国试题:“这里没有水”的漫画。这是一个生产常识问题; 1985年全国试题:关于澄溪化工厂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

    1986年全国试题:“树木·森森·气候”的问题; 1996年全国试题:两幅医疗事故的漫画。 这类以自然科学、生产管理知识为题材的试题也在历年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类材料,就其本身的科 学知识而言是极其通俗、浅近易懂的,只要稍加注意,不难理解。 而其中所蕴含的某种哲学道理或者社会观念 却是耐人寻味的。

    3。日常生活、家庭伦理。

    1990年全国试题: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 1992年全国试题:候车亭前发生的故事; 1992年三南试题:“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的漫画; 1993年全国试题:夏夜梧桐树下父亲和儿子、女儿的对话。 这类试题的材料常取自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的某一场景、某个侧面,再提出种种写作要求,让考生生发成 文。

    4。文艺作品 如果不考虑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过的漫画作品的话,真正的文艺作品只有1995年的《鸟的评说》。

    这是一首 寓言诗,它所表达的内容也含有某种自然科学知识(鸟类的知识)问题。 高考作文的材料就其内容而言,就是这样四种(当然,也可从其他角度去划分)。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 比较谨慎的结论:用来让考生生发成文的材料,多为学校生活、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的普遍现象,自然科学的 基本常识,生产管理的普通常。这些材料稍微倾向于城市生活,赋于一定的现代生活的某些特征,有一定的文 化内涵。

    相对来说,这些材料的政治色彩并不强烈,看不出热门话题的痕迹,倒是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某 些特征。 现在我们进而探讨一下,这些材料所涉及到的哲学意义和思想观念上的话题有什么特点呢? 大体上有如下话题:舍己为人,积极进取;勤学苦练,扎实研习;敬业勤勉,择业兴趣;人际交往,和谐 相处;善待他人,孝亲自立;个人修养,文明处世等等。

    涉及到的哲学命题大致有理论与实践,主流与支流, 整体与局部,内因与外因,浅尝辄止与锲而不舍等。 我们讨论高考作文在取材范围和涉及话题的这些特点很有意思,可以帮助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确定一个比较 合适的标高,避免在训练备考中搜奇猎怪,陷入盲目之中。

    二、历年高考作文对材料的处理方式 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作文中处理这些材料。材料作文的本质是根据写作要求表现或者 评析材料(详细分析请参阅《中学语文》1996年第3期笔者所撰《谈谈材料作文》,此不赘述)。

    依据这一认识 ,我们再看看历年高考作文对材料的处理方式有什么特点。 1。

    表现材料的内容或潜内容,诸如缩写、改写、扩写、情境想象、细节描写等。这类试题在全国试题中共 出现过7次,除1978、1979年两次为大作文外,其余均为小作文。

    2。表现材料的形式仅1次,即1991年试题,老师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考生作文表现其构思形式。

    3。表现材料的思想意义。

    这类就材料某一方面的思想意义,来联系社会生活或个人实际发表议论的写作共 7次,绝大部分为大作文。 4。

    辨析材料只考过1次,即1989年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几种不同主张的辨析。 5。

    评价材料也只考过1次,即1985年就澄溪化工厂污染环境一事要求考生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 6。

    鉴赏材料考过1次,即1996用比较的方法鉴赏两幅漫画。 三、高考材料作文试题的几个空白处与薄弱点 我们根据上述作文对材料的处理方式的分类情况来考察历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试题类型,能够发现一些值得 注意的现嫌,这对于我们关注今后试题的命题走向或许会有一些启示。

    1。在表现材料的内容一类试题中,缩写仅考过1次,且已相隔19年。

    而现行教材中不乏写作故事梗概、内容 提要等习题,而这种摘要、提要又的确是一种很有实际用途的写作实践活动,更何况这种文章的写作并不是能 够轻易完成的。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方面的训练。

    改写也只是在1979年出现过1次,而教。

    2.高考材料作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作者:吴与伦比789 2008-5-24 14:25 回复此发言 --------------------------------------------------------------------------------2 99句古代经典名言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

    3.跪求材料作文的作文范文 我们后天高考

    泥人和木人在河边玩,木人调皮的向泥人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没命地喊着:“杀人啦,救命呀!”木人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很难相处啊,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地喊杀人、救命呀?没意思!”两人走到篝火前,泥人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啦,救命呀!”泥人赶快抱离篝火,不理解的说:“你这个人也太难相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烤火,喊什么杀人、放火呀?没意思!” --------------------------------------------------------------------------------------------------------------这个材料其实跟<子贡赎奴>,是一个道理,他们最本质的核心东西是: 己欲,亦勿施于人木人与泥人最终不欢而散,究其根本,是他们不懂得用合适的方法去关心对方。

    木人关心泥人却不懂得泥人怕水,泥人关心木人却不懂得木人怕火,于是他们善意的行为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不仅不能将自己的所憎恶的事物推卸给别人,其实我们所钟情的事物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己欲,有时候,亦勿施于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我们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才能播撒善良的种子,在它润泽的土地上生长出繁盛的枝桠。

    还记得孔子批评子贡赎回奴隶却不求朝廷赏赐的故事吗?先生劈头盖脸批评子贡,子贡只顾满足自己内在良心的发芽,而不顾俗人的从善的愿望和心理,只是一味从自己善良的心地出发,却致使更多的奴隶不能赎回,得不到救助。 是的,海涅说,有时候我们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己之欲,有时候,施于人,反而是一种伤害! 先生对子贡的批评正是先生的通达,他置身于人情人性多元的制高点上,不欣赏子贡慷慨投掷自己的善心和高尚,任其成为伤害一般人的武器。 所以在我们关心他人的时候,不妨多设身处地想想,用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来帮助别人,使自己的善良的举措真正成为抚慰他人身心的良方。

    为何会有宁可饿死而不食嗟来之食的廉者?当今社会就存在一种暴力慈善,对于弱势群体,很多高调慈善者把弱势群体的隐私剥裂开来,昭示天下自己的爱心与高尚,而毫不顾惜弱势者内心的痛楚,这不啻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如此,给他们的是高高的施舍,而不是真心实意平等的给予,又如何期待他们用一颗懂得的心来感恩呢? 真正的善与爱,不仅应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还要俯下身子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弘一法师的过午不食,每起坐时必先摇晃其藤椅,以便让匿藏在藤椅里的小生物逃生,体现了其将爱的播撒不仅在同类身上,更把爱顾及万物生灵之上。

    戴安娜王妃着手套与艾滋病儿童握手,而德雷莎修女却赤着脚穿梭于贫民窟、流感区,流着泪亲吻每一个濒临死亡孩子的脸庞,前者体现的只是她的风华绝代,一种带着距离的疏远;而后者,却是一种人性的最朴素的动人之光。 倘若真心关爱他人,请将他人放在心尖上,用一种如同流水一般轻柔而又是对方最需要的方式去爱护他。

    倘若诚意与人为伍,请将他人放在心坎上,留意他人的点点滴滴,让对方感受到平等真诚与善意。 倘若平等与人为善,蹲下来,轻轻的,在对方真正需要的时候,递上你无限爱意的双手。

    关于这个题材的材料作文,你可以网上搜一下,己欲,亦勿施于人,从这个材料上找你要的文章材料,因为我大学上完了,不太熟悉啊你们现在的写作要求,所以在这只给你提供下查这个作文材料的切入点。

    祝你,高考成功,别紧张,我当年考试时,超发挥比平时高90多分,上了个好点学校。

    你可以的,没问题。

    4.2017高职高考的会考那些作文内容

    恨,不会高于作文满分的45%)写作文时要怀有感恩的心,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作文不管如何,如答案是各个方面,多在作文中表现光明,以吸引住批卷老师的眼球,不要写社会黑暗(这些作文的分数往往不高)中考作文与“励志”方面紧密相连。

    不过要往积极的方面想,读会。切忌开头出现描述性的词,开头最好以“题记”或“小引”或排比为主(可以表现你的文学素养、情,以这样的话为开头的,禁写“恋爱”型作文。

    其中有感悟是十分重要的,有感悟。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

    根据命题人的思维所向。在写作前要根据话题(要求)拟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题目,一般会以一端材料为开头、生动程度等方面,往往会给批卷老师好的印象,在落笔时一定要读通,读懂:“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话题……”等,中学生最好不要写爱、愁。

    5.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为高考(微博)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6.高考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写

    新材料作文: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06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式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式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7.可用于高考作文的材料

    作文备考素材"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

    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不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这也就是说,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 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

    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年轻人的和谐与老年要求的和谐也是不同的,只要是他们能平和共同做的事情就是和谐。

    一对青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浪漫中的激情。 一对中年男女的和谐也许是默契中的满足。

    一对老年男女的和谐便是关爱中的体贴。 只有“和谐”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旋律。

    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凑生活美好的乐章! 《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

    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

    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 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 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是不和谐中的完美。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拼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

    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

    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

    8.高职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写 高分作文

    高职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写 高分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实行网上阅卷,即把考生的答题纸进行扫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再由阅卷老师评阅。如何在有限的评阅时间内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下面专家给考生几点建议:高职高考作文首先要字体工整、美观,便于老师阅卷;其次,立意要符合要求,没有偏题、跑题;再者,下笔前应多花点时间审题、打腹稿。“很多学生在写高职高考作文时有畏难心理,总怕时间不够用,其实下笔前多花点时间审题、打腹稿是值得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下笔前多花点时间审题、打腹稿

    对于这几年频频出现的新材料作文,专家建议,考生应多花点时间阅读材料、寻找文章的切入角度。“在审题和打腹稿方面花个十分钟是值得的。在充分的思考的前提下,我们再落笔,那是水到渠成,或者说顺理成章。下笔前如果能够认真地思考,把材料理解得准确透彻,那么,立意就不容易跑题;然后再为文章搭框架,明确层次关系;使文章血肉丰满,可以引用人事论据、至理名言,使选材更加丰富;灵活运营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专家说,因为高职高考阅卷时间有限,评卷老师评阅的速度比较快,往往一天要批阅上千份试卷,经常会看到一些立意、选材千篇一律的试卷,见多了就会有疲劳感。如果这时出现一篇好文章,这篇文章无论在立意的深刻上、选材的丰富上,还是在结构的明晰上、文采的绚烂上,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一种兴奋感,这样的文章就属于一类文。

    立意要符合要求,不偏题、不跑题

    专家说,考生写作文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关注我的作文是否在立意上符合要求,有没有偏题、跑题;选材上是否丰富,有没有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论点;层次是否清楚,有没有一定的结构,比方说并列式、层递式、总分式。最后

    就是文章的文采,有无文采非常重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灵活多变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