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怎么写
1.怎么写微作文
微作文,就是写在微博上的文字,一般要求在140个字以内。应微博的要求,文字一般比较具有及时性,多是生活中的真实记叙和情感的真情抒发,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奇思妙想。
微作文对于选取素材、精练作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即作文不是作业,而是自己的情感表达。所以对于同学们来说,不妨试试写微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描写,或是对一件事的记叙,或是自己的一小段随感,就算是一个点子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啦!
微作文短小、精练,语言生动、简洁,内容生动、吸引人,甚至像消息一样“一事一报”,具体的写法有几种:
一、叙述式微作文
即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记叙一件事。 二、描写式微作文
即采用描写的方式,根据目击的情况,对生活中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描写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分神态、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
三、议论式微作文
往往采用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事实,唤起读者的注意。
四、抒情式微作文
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它与叙事相对,抒发出最感人的内心情怀。抒情方式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直抒胸臆法等。
2.读后感微文怎么写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三、读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3.家乡的美景(微文)怎么写
我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里,我的爸妈是工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
我家乡的风景可美啊!
春天,家乡的柳树贴近水面开放,桃花仙子把自己圆圆地脸抹得粉红粉红的。
夏天,一池荷花在池塘里翩翩起舞,飘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荷叶还可以当一把把)
伞,下雨天,摘下一片荷叶挡雨。
秋天,菊花姑娘在秋雨里得到鲜艳的、五光十色的颜色,给秋天带来了凉爽,给
秋天带来了快乐,菊花姑娘还能为秋色增添光彩。
冬天,一朵朵雪花在空中飞舞,梅花仙女在傲霜里展开自己红艳艳的花瓣,让冬
天变得十分艳丽。
3
我的家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很美丽。
春天,小草从地里慢慢地把小脑袋探了出来,柳树长出了嫩嫩的小叶子,桃树开
出了一朵朵粉红的小花朵儿,一阵春风吹来,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迎风飘扬。
夏天,树木长很茂盛,很茂盛。小草也长了很多很多。草地上还长了许多许多五
颜六色的小野花儿,有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粉红的,各种各样的小野花在草
地上,可真是美丽极了!
秋天,一片金黄,一阵秋风吹来,一大片,一大片的黄树叶落了下来,好象给大
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服。
4.微文是什么
微文,汉语词语,释义为微博文章(微小说也是其中的一种)。
微文特点篇幅短、内容高度凝结、传播性强。
微文学最早开始于小小说(Flash Fiction,也叫微型小说)文体,后经短信、微博等载体的发展得以扩充,微文学工作室经过归纳总结出微文学的概念,并将其分类为:微小说、语录体、小美文、微观点等多个分支。
微博文学是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形式,其载体一般仅限于微博平台,其篇幅控制在140字左右。因此,微博文学也是微文学的一种。
而微文学不仅限于微博平台的创作,任何传统或网络形式都可展示微文学作品。一些媒体或百科网站经常混淆微文学、微博文学的概念,与当下微博盛行不无关系,实际上,微文学只是传统文学的一种,其主要区别就是篇幅和可读性,因此微博文学的创作更难于微文学创作。
扩展资料
“微文化”的表现特征
“微文化”的产生,使文化主体更倾向于平民阶层,任何公众都可以生产“微文化”,并进行传播。在“微时代”,社会公众借助电脑、手机创造“微文化”。
相比传统文化,“微文化”门槛较低,成为社会公众青睐的文化创作形式,“自媒体”“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一般,占据了“微时代”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流。同时,“微时代”中,文化创作和传播不以主体身份划分,社会公众和社会精英可以在同一个平台发表观点。
此外,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社会精英、意见领袖的认可度降低,普通百姓的观点反而更容易被认可,也为“微时代”下的文化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微文化”的核心在于“微”,任何微小的文化都能够在“微时代”广泛传播,一个表情、一声感叹、一张图片、一段文字都是“微文化”的主要内容构成。“微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主体的语言和文字功底不进行要求、对主体及语法和态度没有限制。
任何内容都可以在“微时代”进行传播,只要发表的观点被社会公众认可,就是受欢迎的“微文化”。同时,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微文化”以短小精炼的形式满足公众的碎片化时间需求,公众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关注自己喜爱的文化内容,促进了“微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文化与传播密不可分,再优秀的文化也要通过传播影响他人。相比传统的文化传播,“微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网络普及让“微文化”呈现出多向、互动、网状、裂变式传播,
并且有着“一次采集、多形态生产、无限次传播”的特性,微博、微信、各类APP都是传播途径,点赞、转发、评论都是传播方式,“微文化”实现了个体与群体、虚拟与现实的同步文化传播,让信息的获取与传递更加便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传播生态。
同时,“微文化”的传播具有粘性,以微信群为例,微信群将具有相同爱好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信息传播共同体,群内文化的传播频率、渠道、方式都明显提高,加速了“微文化”的传播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文化
5.微型小说怎么写
微型小说的写作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
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 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 校。”
(《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 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
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
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灸人口。可以 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
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
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
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
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 “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
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 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 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 修》。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 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
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 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 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三、密。
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
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
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 文无定法——关于微型小说 曾经一时兴起写了一篇小说,结果被批为无病呻吟且缺乏小说基本要素。我不会编故事,但对这个没有小说基本要素之类的说法还是不服气。
所谓小说的基本要素不外乎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老套的要求。 说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好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一个笑话《“贵族”与“爱情”》。
大学文科教授让每位同学写一篇短篇小说,要求小说中必须有“贵族”和“爱情”两个基本要素。 几天后,学生们相继完成了作业。
当教授看了楚峰头同学的小说后,非常无奈,因为两个要素都存在,小说内容是:“公主怀孕了。”教授只好让他再添加一些“幻想”要素。
过了几天,楚峰头又把他的“大作”交给了教授:“织女星座的公主怀孕了。” 教授看后非常生气,遂又令他在加一些“神秘”要素。
这回,楚峰头的小说变成了:“织女星座的公主怀孕了,是谁干的呢?” 教授实在忍受不了了,他使出了最后一招儿,那就是让楚峰头再增加“宗教”要素。 几天后,当教授带着胜利的微笑,看了楚峰头的小说后,竟把它撕了个粉碎。
“织女星座的公主怀孕了,OhMyGod!是谁干的呢?” 可见这个所谓要素的说法根本不是评价文章的标准。小说贵在出新,特别是微型小说。
但是出新不仅仅是情节的出乎意料,最重要的应该是选材及个性化的情感。而且个性化的范围应该在陌生化的新奇感之内,不应是晦涩难懂。
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无论怎样翻新总也脱不了一般的情节框架。无论是无意识的认同还是有意识的反叛,总归是基于同一种心理状态。
挖空心思编来的文章不过是一时的技巧之作,算个游戏罢了,而且通常是大家都觉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然后有意思,然后有意思,然后……就没了。 为何见书欲喜,见书欲悲,见书以为然?精品的著作总是心血之凝,哪怕作者以为是游戏之作,但其实是在放松的状态下体现出的真实自我。
现在一般人学写小说似乎有这个毛病,比小说家更讲究什么要素的具备,其实那倒可以算做练习的必要,对于小说创作本身是没什么作用的。怕的就是连评价者也以这样的观点去看。
就象时下里似乎人人都可以学画水墨画,大众的参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