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礼贴怎么写

    1.请贴怎么写

    喜贴、请贴如何写(格式大全)

    传统的喜贴,一般都是以男方父母家长的名义发给亲朋好友的。

    现在,也有部分新人选择自己出面出资筹办婚事,或者双方家庭合办,

    所以喜贴上的名字也越来越丰富。大家在写喜贴时常常会有疑问。

    下面我按照邀请人分类,收集了一些喜贴文字,供新人们参考。

    1、家长出面

    1)文言体——男方

    谨择X年X月X时为小儿XX授室寅备喜酌

    敬候 X府XX阁下 玉趾

    恕套 XXX鞠躬 2)文言体——女方

    谨定X年X月X时小女XX与XX君结婚治筵

    敬请 X府XX阁下 玉赐

    恕套 XXX鞠躬 3)传统体——男方

    XXX先生/女士:

    小儿XXX与XXX小姐结婚,谨订于X月X日X时喜酌

    候教 XXX暨男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4)传统体——女方

    XXX先生/女士:

    小女XXX将于X月X日于归,谨订于X月X日X时谈酌

    候教 XXX暨女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5)现代体——单方面

    亲爱的XXX先生/女士:

    X月X日X时是我们的儿子(女儿)XXX与XXX小姐(先生)举行婚礼的时刻,我们热情地邀请您和家人,与我们在XX饭店XX厅共同庆祝他们的结合。您的出席将是我们的荣幸。

    敬请 光临 男方(女方)家长XXX

    XXX 6)现代体——两家共同出面

    谨订于XXXX年X月X日X时为我们的孩子

    XXX与XXX举行婚礼

    席设XX饭店XX厅

    恭请阖府出席

    新郎家长:XXX,XXX

    新娘家长:XXX,XXX

    7)西文体

    XXX先生与XXX女士

    邀请您大驾光临

    他们的女儿(儿子)

    XXX小姐(先生)

    与 XXX先生(小姐)

    的婚礼 XXXX年X月X日

    X时 XX地点观礼

    并于 X时 于XX饭店XX厅设宴

    2.送、写礼帖时有什么样的礼仪

    贴,或称柬,实际是一种用词典雅、装贴精美的简短书信,在过去的各种交际场 合广为运用,如婚礼、寿礼、乔迁之喜、添丁之喜等各种场合。

    在现代生活中,它们 已不称“帖”,而称“柬”或“卡”,被引用到很多领域,除结婚、寿礼等传统场合适用 “请柬”外,召开、邀请出席某项活动也大量运用请柬。“贺卡”也被广泛运用,除结 婚、生育、生日、贺喜等场合利用贺卡表达祝贺外,在重要节假日也用“贺卡”来传 递问候。

    此外,我们常见的明信片虽然是“信”的形式,但由于具有简短、精美的特 点,而且被大量用作问候、恭贺用途,所以也可归为礼帖类。

    3.婚嫁双方的礼贴怎样写

    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此其大略也。

    今就我所记亿的汉族旧式婚礼记述如下: 一、放定 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

    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相看。 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

    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

    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黄色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

    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

    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

    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二、过礼 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

    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 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

    (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

    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 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担任)押送。

    事后,女方应将猪腿、羊腿各一只送给两位大媒,以示谢意。 三、过嫁妆 过嫁妆是在喜期的前一两天,女方将陪送给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

    当时女方备办的物品、一般有座钟、簟瓶、帽镜、茶叶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连同箱笼、衣服、被褥、首饰,个别家还暗送木器家俱。另外,还有一盏长命灯,也就是一盏铜或锡制的点灯草的灯台。

    运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窝脖”(即用肩扛的雇工)的。用高抬的可分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

    这要看女方的经济条件。少于十六抬的,就找搬运工搬运。

    押送人员除两位大媒外,女方还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妆送到男家后,男方将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并请送妆官客过目。

    个别家还找来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谓之“响房”。 四、婚礼: 结婚当天按当时习俗执行的礼仪,就是婚礼。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我国历来把娶亲办喜事当成人生的一大乐事。

    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请亲友,注明为第几男或第几孙“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红缎绣花八人抬的大轿。

    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为一对开道锣。

    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

    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

    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礼服——蓝色长袍、青马褂,头戴小礼帽,足穿青缎粉底官靴。迎亲去时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来往全由伴郎陪伴。

    迎亲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顾下轿,入内休息。 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

    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

    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如后再逐一将茶杯取回。

    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

    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

    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

    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

    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

    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

    4.请帖怎么写

    写喜帖十分讲究,一定要注意格式及意义,不要有错别字,字迹要工整,尤其是长辈,礼称一定要写,有些十分讲究的老人,如果贴子写得不好,会被认为是不尊敬.以下是我以前写贴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祝新人新婚快乐.

    由新人派贴

    送呈(受邀人姓名)台启(后面不写) 注:送长辈要先注明礼称,例:舅父XXX合家

    送朋友要注意有无结婚,没有结婚的知

    其有女朋友的,也要注明,例:XXX及女友

    已婚的要在名字后面加上合家

    订于XXXX年XX月XX日(当然是填结婚日期啦,一般要先写公历,后写农历)

    为(我俩)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酌(摆晏酒店名称)恭候 光临

    XXX,XXX敬约 注:先写男方,后写女方

    席位(XX) 时间(XX时:XX分) 注:席位号可咨询酒店方

    由新人父母派贴

    送呈(受邀人姓名)台启(后面不写) 注:送长辈要先注明礼称,例:舅父XXX合家

    送朋友要注意有无结婚,没有结婚的知

    其有女朋友的,也要注明,例:XXX及女友

    已婚的要在名字后面加上合家(这里的

    长辈及朋友是指父母的长辈及朋友)

    订于XXXX年XX月XX日(当然是填结婚日期啦,一般要先写公历,后写农历)

    为(我儿XXX,媳XXX/女XXX,婿XXX)举行结婚典礼

    敬备喜酌(摆晏酒店名称)恭候 光临

    XXX,XXX敬约 注:先写父名,后写母名

    席位(XX) 时间(XX时:XX分) 注:席位号可咨询酒店方

    5.婚嫁双方的礼贴怎样写

    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此其大略也。

    今就我所记亿的汉族旧式婚礼记述如下: 一、放定 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

    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相看。 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

    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

    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黄色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

    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

    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

    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二、过礼 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

    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 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

    (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

    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 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担任)押送。

    事后,女方应将猪腿、羊腿各一只送给两位大媒,以示谢意。 三、过嫁妆 过嫁妆是在喜期的前一两天,女方将陪送给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

    当时女方备办的物品、一般有座钟、簟瓶、帽镜、茶叶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连同箱笼、衣服、被褥、首饰,个别家还暗送木器家俱。另外,还有一盏长命灯,也就是一盏铜或锡制的点灯草的灯台。

    运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窝脖”(即用肩扛的雇工)的。用高抬的可分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

    这要看女方的经济条件。少于十六抬的,就找搬运工搬运。

    押送人员除两位大媒外,女方还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妆送到男家后,男方将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并请送妆官客过目。

    个别家还找来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谓之“响房”。 四、婚礼: 结婚当天按当时习俗执行的礼仪,就是婚礼。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我国历来把娶亲办喜事当成人生的一大乐事。

    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请亲友,注明为第几男或第几孙“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红缎绣花八人抬的大轿。

    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为一对开道锣。

    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

    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

    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礼服——蓝色长袍、青马褂,头戴小礼帽,足穿青缎粉底官靴。迎亲去时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来往全由伴郎陪伴。

    迎亲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顾下轿,入内休息。 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

    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

    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如后再逐一将茶杯取回。

    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

    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

    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

    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

    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

    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裹上插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