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西洋坪小学范文
1.漳州大中专院校都有哪些
您好!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西洋坪路高校园区)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龙海市港尾镇)
广播电视漳州分校(漳福路,瑞京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西洋坪路高校园区)
漳州师范学院(县前直街)
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分部(琥珀路)
漳州卫校(西洋坪高校园区)
漳州天福茶职业学院(漳浦县盘陀镇)
漳州吉马印刷职业学院(蓝田开发区)
中等专业:
漳州工业学校(龙海市九湖镇)
漳州第一职业学校(凤高路)
漳州第二职业学校(元光南路)
漳州农业学校(步营顶)
漳州职工中专(新华南路)
漳州成人中专(延安北路)
漳州财贸学校(大通北路)
漳州龙海技校(龙海市海澄镇)
龙海师范学校(龙海市石码镇)
南靖成人中专学校(南靖县山城镇)
云霄师范学校(云霄县云陵镇)
云霄县卫生学校(云霄县云陵镇)
东山职业中专学校(东山县铜陵镇)
诏安职业中专学校(诏安县南诏镇)
祝您好运!
2.漳州龙文塔的历史发展、漳州八卦楼的历史、漳州西洋坪大桥的简介
龙文塔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 基本信息 龙文塔共有七层,花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层有檐露出。
第一、二层有弧形 龙文塔 隧道式石门各二个,第三层以上各层砌实不设门。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塔下有“憩园”,园中遍栽桃树,每逢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吸引许多游人前来游塔观赏。
龙文塔历经了烽火岁月,沧桑巨变,几经废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创,后又被拆除,趋于湮灭。如今新龙文塔现已迁建于龙文区。
近年来,龙文区人民又在龙文塔下,规划建设了以龙文塔为中心的龙文园艺观赏园,观赏园占地面积约4公顷。由两馆一园一水面构成,与附近的闽南第一碑林,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云洞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巨型石梁桥江东桥,万松关等名胜,连成了漳州东郊的一处名胜旅游区。
相关传说 《漳州诗存》有注:《漳州府志》题作《龙亭山》,首句作“要看红日照龙台三句作“桃色 龙文塔 一番经雨活”。 龙亭山,即腾龙山,又名龙文山,是座泥土合岩石平地突起的小山,上面奇石攒聚,可以俯瞰西溪风光。
传说古时有龙从溪中腾飞升空,因此在此山丘上建亭纪念,名曰“云龙亭”。后来亭圯。
至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龙溪知县刘良璧征得里人林编捐献巨资,建成一座七层石塔,石塔峙立在龙溪学宫(即孔庙)前,世称为“龙文塔”,附近还有座“魁星阁”,掌管文运的神殿。 相关诗文 宋代,漳州府军事判官蔡襄(公元1012~1067,仙游人)曾有龙亭山诗云: 要看红日照龙台,白玉堂高锦障开。
树色一番经雨活,溪光几曲抱山来。 云归深洞天形瘦,风流前村笛弄哀。
拟结青楼遍题咏,思王何吝斗量才。 (载万历《府志》卷一) 漳州八卦楼 漳州八卦楼漳州名胜古迹之一,八卦早期建于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楼阁,题名“威镇阁”。
因八面开窗,取象八卦、雄伟壮观,故又名“八卦楼”。当时楼上有副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是对漳州重建八卦楼,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然后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层楼阁,高出城墙6丈有余(约20多米)。
公元1918年(民国七年),粤军陈炯明驻漳时拆城墙修马路,八卦楼得到保存。 “中华谜史第一馆”入阁 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楼被武斗枪击倒塌,至建设漳州大桥时,夷为平地。
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楼,重建后的八卦楼建设面积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和夹层,高48.8米。 威镇阁俗称八卦楼,始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漳州府志》记载:“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罗青霄以巽隅洼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当时威镇阁的建造蓝图出自漳州同知罗拱宸之手。
威镇阁高3层,采用阴阳八卦为顶面,阁上都用长宽相同的长方形巨石铺成八角形状,每块巨石按方位分别刻着“乾、坤、震、艮、坎、兑、巽、离”的方正大字,所以俗称八卦楼。该楼与芝山顶峰的威镇亭遥相对峙,互为犄角,故名为威镇阁。
威镇阁八面开窗,登临阁顶,方圆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当年的设计者罗拱宸登楼远眺,触景生情,赋联一对:“五名山两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真七儒三及第,漳州文献甲闽瓯。”巧妙地将当时漳州人文景观的精华融入联中。
400多年来,威镇阁历尽坎坷。清初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率反清大军与清军大战漳州城,威镇阁被大火焚毁。
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又过20年,威镇阁阁顶遭雷电轰毁,两年后,知府蒋允君主持重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威镇阁在武斗中被炮火炸塌。1970年,因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兴建沿海十大战略大桥之一的漳州战备大桥时,威镇阁被彻底拆除。
20多年来,漳州父老始终挂念着威镇阁,1997年,政府顺应民意,决定筹巨资重建威镇阁。在各方努力下,1999年春节,威镇阁雄姿再现漳州大地,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现在的威镇阁,依旧为3层建制,八卦形建筑,但规模远超历代。主楼高近52米,高大典雅而不失潇洒,气势非凡,意蕴深长。
主楼前亭左右两边,精巧玲珑的三角亭、四角亭,花台错落有致,其间名花异草争芳吐艳,生机勃勃。护廊由精美的浮雕组成,生动地展现出漳州各地的名花名景,堪称漳州风物精华的缩影。
山门由两根高7.35米、直径1.2米和两根高6.35米、直径1.1米的浮雕九龙华安玉石柱组成,山门楣额“威镇阁”3个大字铁划银钩,笔力遒劲,是著名书法家启功的力作。山门左右各置一只由重达28吨的整块九龙璧雕琢成的石狮,工艺精湛,维妙维肖。
山门前是小广场,广场尽头是一个与威镇阁风格相融的古色古香的威镇阁商业城。 “中华谜史第一馆”入阁 为了提高威镇阁的文化品位,芗城区政府将被海内外誉为“中华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