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中文系论文范文4000

    求中文系学年论文 要求四千到五千字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

    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第一时间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手机调查。

    调查目标(1)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现状(2)研究怎样解决手机一族问题调查方法(1)采访调查(2)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活动计划: 阶段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活 1 研究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 动 2 拟写问卷 问卷调查打印好 计 3 社会调查 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划 4 分组讨论 问卷分析 5 总结 书写调查报告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

    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分析: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下面是我们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分析: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三星,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

    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00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

    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

    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中学生购买手机36人是为了通信,占总人数的38.70%,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有6.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约占22.58%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约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7.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23.56%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

    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5、手机的使用情况(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

    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00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

    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25.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11.23%,怕被人骚扰,的占15.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11.65%。(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

    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

    【谁有论文,急用,一共2篇,4000字一篇,4500字一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4000字

    日本土地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和中国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

    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 源,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基本生存条 件,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且已比较成熟,有许多地方 值得我国借鉴。 1 日本土地资源概况 日本国土面积为377835km2,境内多山,国土的三分之二被森 林所覆盖,其中森林面积占66. 5%,农用耕地占13. 3%,住宅用地 占4. 6%,河流湖泊占3. 5%,道路占3. 2%,荒野占0. 7%,其他占 8. 1%。

    在仅有的农用耕地中,平原和盆地主要耕种水田、台地和 山坡主要耕种旱田,牧场和草地极少。 2 日本的土地管理法制特征 一是土地立法完善。

    日本的土地立法十分完善,已形成了纵 横交错、系统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国土管理各领域的 全国性法律数量多、涉及范围广,由国家颁布的国土管理方面的基 本法律达40多部;每项法律之后,都附有非常繁多的施行令、施行 规则以及解释立法条文的规定等附属法律、规定;每项法律法规条 文具体、细致、针对性强,因而可操作性强,执行过程中很少因法律 的模棱两可问题引起争议。

    二是土地执法严明。有关国土管理法 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在日本都是全国统一的,无论国土管理 部门、国土管理相关部门,还是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都必须遵守。

    这种公正、独立的土地执法体系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得以 贯彻的根本保障,确保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指导思想科学。

    日本在制定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时,特别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强调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日本在战后就强调在充分开发国土资源的同 时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这种认识自1974年制定《国土利用 计划法》开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 日本的土地市场管理 一是土地供应与总量控制。

    日本的城市用地供应总量主要通 过土地规划进行控制,土地规划体系由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国土利 用规划、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构成。日本土地规划按 层次分为全国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和市、镇、村规划三级,每级 规划都是对各自区域内国土利用合理组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设 想。

    目前为止,日本已完成了五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还制定整备 计划,确保土地开发的顺利进行。为了缓和土地供需矛盾,日本鼓 励建设高层公共住宅。

    同时,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地下 空间,有效扩展城市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开发地下交通,发 展地铁体系,努力扩展土地经济供给能力。二是土地交易管理。

    日本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整套的以限制土地交易 为主要目的的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土地交易审批制度,用以直接控制某些地区的地价水平及土地使 用目的。

    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行政区范围内 确定“限制区域”。限制区域一经确定,其时效一般为5年,过了5 年后,或者重新确定该地区仍然为“限制区域”,或者自动取消。

    限 制区域确定后,在这个区域内的土地交易如果面积超过一定的标 准,就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土地交易双方正式签订交易合 同以前,必须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政府对土地交易主要是从土地 交易价格和土地使用目的两个方面进行审查。

    交易价格审查以交 易土地附近的地价水平及政府确定的限制价格为依据,使用目的 审查以城市规划要求为依据。 4 日本土地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一要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不少 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其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土地管理的 法律法规涉及面不广泛,法规条文不够具体细致,针对性和操作性 不强,且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 要。

    特别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土地管理法》中,仍然存在 不少争议性、滞后性的法规条文。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土地管理的 法律体系建设,健全与完善各个级别、不同内容的土地管理法律法 规。

    要把土地管理法律体系作为整个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促进整个国家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 二要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我国目前的土 地需求量持续增长,地价也在快速上涨。但我们要看到日本土地 市场在高速增长后正经历着长时期的持续下跌,要引以为诫,不断 建立与健全土地市场制度。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土 地市场的六项基本制度正在积极建立与完善,即:城市建设用地统 一供应制度,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土地使用权入市交易制度, 基准地价更新和公布制度,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和集体决策内 部会审制度。今后要不断加强这些制度的完善,要继续推进土地 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

    同时,要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有 效利用土地税收、国家财政政策等对土地交易与地价市场进行干 预,积极稳妥地促进土地市场的稳步规范发展。 三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促进土地管理与社会的持续发 展。

    日本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强调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土 地管理起步较晚,土地利用中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必须借鉴日本 的经验,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的内容涉及农村土地 与城市土地,关系到农村。

    4000字论文

    校园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探究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的一部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其形成原因、特点及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等方面简要分析一下。 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因: 1、生理成熟;2、高中阶段的压抑;3、免除了家长、老师的约束;4、环境的影响;5、对情感的渴望寻求感情寄托和个人价值的需求;6、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个性突出,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当喜欢上一位异性后,传统的“托人传达”和含蓄的“暗送秋波”已不采用,而“单刀直入”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听其自然发展以求水道渠成,由此看来大学生面对爱情的方式大胆直率敢说敢为,敢于主动表达非被动等待。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主要是感情寄托。有许多同学反映“学医课程多,竞争激烈,责任大,精神压力大,有必要找一位知己倾诉,同时又能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把学习搞好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3、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

    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

    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

    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

    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2、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它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

    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

    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

    它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

    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

    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

    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行为大方。

    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

    思想支配行动,靠昨天的思想打不赢今天的战争,更指导不了明天的行动。

    指挥人员如果思想观念陈旧,那其指挥的军队也必然是落后的军队。美陆军原参谋长沙利文曾说:“21世纪部队必须体现出能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设想战争形态”;“思想的转变要先于软件和硬件的改变”。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各级指挥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旧框框,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观念。 一、单靠组织人力物力已无法与信息化战争形态相“匹配”,应确立夺取信息优势、以信息制胜的观念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信息源增多,信息流量、流速急剧增大,指挥人员所要处理的已不再仅仅是人流、物流,而更多的是信息流。

    因此,指挥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的机械化战争观念,把信息作为比兵力兵器、物力财力更为重要的作战资源加以集聚、谋划和运用,努力提高作战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能力。一是要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发展需要,以信息制约能量,以信息配置资源,以信息沟通指挥。

    二是要把制信息权作为部队行动的“自由权”、“主动权”和“生命权”来对待,以夺取制信息权作为指挥活动起点,贯穿作战指挥的全过程。三是要把过去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注入信息内容,使之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是要用信息武装指挥人员的头脑。包括使用信息装备、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指挥人员在运筹谋划、辅助决策、协调工作时,都要优先考虑对信息的利用与反利用等。 二、单纯注重“人谋” 已无法满足大信息量的战场要求,应确立人机一体、以机助谋的观念 决策是作战指挥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观念认为,决策是人专有的主观思维活动,依靠的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优势。但是,在变量多、节奏快、信息量大、关系复杂的信息化战场上,作战行动对作战决策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脑的生理极限。

    有关资料表明,随着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信息量的剧增,如果使用传统的手段,通常只能处理情报信息量的30%以下,而指挥员所得到的还不到10%;相反,如果用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决策,输入信息后,一般15分钟后就能给出1-3个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功效得失权衡比较的模拟决策方案。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指挥人员决策活动,正在走向人脑加电脑的智慧聚集型思维方式。

    计算机参与决策延伸了人脑思维,弥补了人脑在思维上的某些缺陷,指挥人员摆脱传统的“人谋”观念,走人机结合的路子成为提高其谋略思维效率的必然趋势。 三、单凭经验直觉的“粗放”型计划组织已无法适应未来作战,应确立精确计划、周密组织的观念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越来越呈现精确化趋向。

    一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各军兵种的兵力火力在相对狭小的作战空间和较短的时间内汇合,可能会造成“战场拥挤”,这就要求精确计划、周密组织。二是打击目标将由以往的面积目标、片状目标逐步向点状目标、精确目标转化,要求事先精确的计划组织。

    三是高效益的作战力求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要减少伤亡甚至实现零伤亡,要减少作战物资的浪费性消耗,作战计划组织就必须非常精确。

    这样,组织计划必须由过去那种重“物能”对比、重空间部署,转向重视快速、精确、周密地处理各种战场信息,单凭经验、直觉和悟觉来进行谋划决策的做法已不适应作战行动的时代发展,组织计划工作必须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把主观能动性与科学方法、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充分发挥各种作战要素的整体效能。 四、单以预先运筹谋划已无法满足复杂的指挥控制,应确立随机协调、实时控制的观念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的流动性非常强。

    无论是作战力量物理机动速度、射速,还是战场信息的传输速度,都达到了近似极限值。再加上敌对双方激烈的谋略对抗,使得战场非常灵活、多变,战机稍纵即逝,其结果很难事先预料,任何事先制定的周密计划,都不可能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如期实施,指挥人员必须适应战场实际变化情况,见机行事和临机反应。

    企图依靠事先周密、详细的计划去实现对所有作战行动的控制协调,在信息化战场上将很难实现。当然,强调指挥人员要具有随机协调、实时控制的观念,并不反对进行按计划控制协调。

    在情况明了,时间宽余时,则按预先运筹谋划进行控制协调比较合适;但情况复杂,时间紧急时,完全可以在战场情报部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实施随机决策,对作战力量实时化指挥控制协调,替代预先的运筹谋划内容。

    求关于论语4000字论文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