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字怎么写
1.分字怎么写好看
楼主好,下面这些观点是我个人的想法(真心是我一字一句打出来的,希望楼主采纳,不是复制的)。
楼主好,字好看,首先是要写端正整齐,让人一眼望去十分平整舒适。其次就是字的一撇一那,这就给人一种有力的感觉并且得知这人是在字上下功夫了的。如果现在要应付考试的话,我建议楼主首先做到的就是将字写整齐,毕竟现在练字时间不够,这样就可给老师留下印象分,毕竟阅卷老师阅卷时是几秒钟的事,不可能细看。如果不是应付考试,楼主可以这样:
我认为好字肯定是经过长久的练习写出来的。你可以去买本字帖,至于是什么人的,我用的是庞中华的字帖。但是练字帖也可以分年龄,比如我小学时练的就是田英章的,中学时又是庞中华的。他们两个的字肯定是不同的,我记得老师说田英章的字更容易练,但庞中华的字要难一些。这里的难是指字的一笔一划要求更高。楼主练字的话可以多选一选。
光练字帖还不行,在练字的时候一定要心静,所以练字也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练字时一定要注意字的一笔一划,比如一横是如何起笔收笔啊等等。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当你自己写字时,就要学会应用,用你在练字里学到的一笔一划,这样才有实质作用。我有个朋友,她的字写得奇丑无比,我问她试图练字没,她说她练了无数字帖,练时字还是挺好看,但当自己写时就又是一种字了,感觉没起什么作用。所以从我朋友就可看出光练字帖还是不行,如果你不认真观察字的一笔一划,不认真实践,是不会达到什么效果的。
如果每天拿出二三十分钟来练字是最好的了,一定要认真,静心。这样就事半功倍了。等练熟悉练,就自己拿本子练,不用再照着字帖上临摹。
希望楼主慢慢写,不要急,写整齐,祝楼主字越写越好看!新年快乐!
2.身分的"分"字为啥写成"份"呢
“身分”与“身份”哪个写法符合规范?对这个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作出明文规定,要靠报刊的示范和辞书的引导。从使用情况看,本来用的是“身分”,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又有了“身份”,于是“身分”和“身份”成为并存并用的异体词。据笔者的观察,在“文革”前还是“身分”占优势。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将“身分”“身份”合在一条,而把“身分”列在前面,正反映了这个事实。后来“身份”的使用频率突然高了起来,我猜想这和“居民身份证”用了“身份”有关。“居民身份证”是政府颁发的,这似乎意味着政府选用了“身份”这个写法。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作了相应的调整,“身分”“身份”都单独出条,在“身份”下注音、释义,而在“身分”下注:同“身份”。显然,天平在向“身份”倾斜。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身份”这种写法为什么会出现,而且能够得到流传?我想这可能和分化多音多义字有关。多音多义字在使用时要音随义转,非常不便,人们希望把它改变为一音字。改变的办法有几种,一种就是改写。例如,“那”本来有和两个读音,分别表示指示和疑问。后来从“那”字中分化出“哪”字,读,专门表示疑问,“那”就只有一音一义了。照此办理,“分”有和两个读音,是常读。如果把读的“分”都写成“份”,“分”不就只剩下,成了一音字了吗?“身分”写成“身份”就是这样一种努力。可事实上,这样分化有困难。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读的“分”有几个义项:①成分:水分∣盐分︱养分。②职责、权利等的限度:本分|过分|恰如其分|非分之想。③情分;情谊:看在老朋友的分上,原谅他吧。显然,这些词语中读的字不可能都写为“份”。文字的使用有强烈的社会性,把这些都写为“份”缺乏社会基础,群众不习惯,不支持,何况还多了两笔。既然不可能用这种办法把“分”这个多音字改为一音字,单独把“身分”改为“身份”也就没有意义了。还要注意一个事实,多音字的读音,非常读有向常读靠拢的趋势,读的“分”在向靠拢。当前,在北京多数人是把“身份证”的“份”读为,很少有人读为。这种变化如果得到巩固,写的是“份”,读的是,“份”字岂不要增加的读音?“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没有减少,而“份”又成了多音字,这又何苦呢?根据以上理由,我们认为还是使用“身分”的写法较好。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2年第2期上有篇文章,介绍了台湾“行政院秘书处”1985年颁布的《文字处理档案管理手册》,其中规定“部分”“身分”词中一律用“分”而不再用“份”。这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