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繁体字怎么写
1.历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历”字的繁体字是“历”
历
lì ㄌㄧˋ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
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
3. 遍、完全:~览。~数(shǔ)。
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组词
历朝 lìcháo
所经过的各帝王或朝代
[例] 历朝官制
◎历朝圣训 lìcháo-shèngxùn
前几代皇帝的遗训
[例] 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传上言。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历程 lìchéng
经历的过程
[例] 回顾战斗的历程
化学反应的一系列步骤
◎历次 lìcì
以往各次
[例] 在历次战斗中他都表现得很勇敢
◎历代 lìdài
以往各代
[例] 历代王朝
2.历史小报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 编辑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
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
2013年6月5日中国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中文名 繁体字 外文名 Traditional Chinese 性 质 字体形式 来 源小篆演变为隶书后产生的汉字 举 例 车、马、龙 历 史 三千年以上 使用地区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目录1 起源2 历史3 简化 ▪ 原则 ▪ 方法 ▪ 编码 ▪ 使用4 差异与对照 ▪ 繁简差异 ▪ 繁简对照 ▪ 繁简转换5 输入工具6 影响变化 ▪ 使用情况 ▪ 恢复呼吁 ▪ 常用字简化 起源编辑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
目前,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1]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
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地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故“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比如“强”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
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直到秦朝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字体较为接近。
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官方权威性。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篆体。
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成为了规范汉字。
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
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1.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
[2] 当年国民政府推出的简体字中,很多都是现在正在使用的简化字,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影响很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包括《简化字总表》及现有的字词典。中国民间一般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主要是乍看之下,简化字在字体形象上简化了,实际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有2种:一种是“简体”,大多是从俗字、古字、草书中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后面”的“后”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正楷书的简化,但汉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繁复趋于简约并非总趋势,篆书不是甲骨文的简化,楷书也不是隶书的简化,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从而产生了大量分化字。楷书的减笔字在南北朝时期(4~6世纪)已经出现,到唐宋以后逐渐加多,大体都是一些常用而笔画又比较多的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受草书、行书的影响而简化的。
另外,有一类简体字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