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稿件范文简短
1.如何写好民生新闻
首先素材非常重要,要善于收集一些能引人关注的新闻资料,如奇闻异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然后起一个好的标题,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而且要有吸引力,令读者看到标题就不自觉的点进去看新闻。
然后就开始正文写作,新闻稿有其特定的格式框架,只需镶入文字即可。其实就是记流水账,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等。和记叙文不同的是,新闻稿一般开头都会写上摘要。
新闻稿对文采要求不高,语句通顺即可,写作风格因人而异。我就是这样写新闻稿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2.民生新闻的介绍
民生新闻也就是指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关注民生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因此民生新闻比重也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关注民生方矶的新闻也会越来越重要。
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
当今社会,民生新闻这种新闻形式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与关注。
民生新闻所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冷暖痛痒,这种新闻让人倍感亲切,拉近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记者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的质量。
那么,民生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中国论文网 /7/view-5334291.htm 深入群众,贴近民生 民生新闻取材于民众,又反馈给民众,这就说明民生记者如果不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就难以接触到第一手的新鲜新闻材料,也难以确保其所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所以民生新闻记者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有的记者以为自己经常在百姓中穿梭,从中寻求新闻线索,就算是到群众中去了。
其实,记者不仅要深入群众,还要贴近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才是一个成功民生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走进群众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有的民生新闻记者经常从百姓生活中获取新闻线索,但是在进行实际采访的过程中,却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很不舒服,更难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从而难以确保其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所以,记者在做到深入群众这第一步之后,还应该做到平等对待群众这第二步。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涵养,至少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群众中的一员,记者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记者有权进行采访,群众也有权拒绝采访,所以记者在采访时要平等待人,讲文明懂礼貌,这才能够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的民生记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市民定位,将自己当做市民中的一员,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市民,而且这个栏目的记者在制作新闻时,采用的也是一种平民的视角,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这不能不说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 具有较强的沟通力与亲和力 民生记者与其他记者的不同就在于民生记者是与一般百姓打交道的,这就说明一名记者能够做出优秀的民生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普通民众打交道时所具备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如何。
民生记者所接触的对象形色各异,如果遇到比较容易沟通或者乐于配合工作的采访对象,其采访任务就很容易完成;但是如果所遇到的采访对象正是那种蛮横不讲理甚至比较粗暴的采访对象,采访任务的完成就具备一定的难度。这种时候,记者的沟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记者平时在沟通能力方面进行过刻意的训练,而且头脑灵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那么就很容易说服采访对象,反之就比较困难。
所以,作为一个民生新闻记者,平时要采取一些措施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也要通过进行简单朴素的衣着打扮等方式,增强自己在群众之中的亲和力。
现在兴起的一些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就极具亲和力和沟通力,例如:齐鲁电视台《小么哥》等,这些新闻节目不仅其所播出的内容与民众息息相关,而且其语言也让民众倍感亲切。民生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使用本地区的方言与市民进行交流,市民立时就会减少隔阂,提升信任。
具备民生化的表达方式 民生新闻记者不仅要从民众中采访新闻获取信息,还要将所采访的信息以文字或者画面、声音等形式报道出来,展现在民众面前,这就说明,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民生新闻记者也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样一则民生新闻报道,如果其内容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那么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其阅读量或者观看率就会提升;但是如果其内容枯燥无味,类似于八股文,那么人们只会将其丢弃或者立刻更换频道。
要把新闻写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而在电视上,民生新闻的写作可能不需要像在报纸上那样强调书面化,电视民生新闻的口语化色彩要浓一些,但是也需要对其语言进行加工,使其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能赢得受众,这就决定了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了,写新闻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不需要使用太多的修辞手法,记者不论怎样对所采访的内容进行加工和修饰,都必须要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否则所写的将不是新闻。
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民生新闻记者要从人民大众中获取新闻素材,但是人民群众中素材比较多,哪些值得报道?哪些不值得报道呢?这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甄别新闻的能力,也就是所说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民生记者,也是所有记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经常行走于民众之中的民生记者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就必须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只有深入观察才能从民众中获取有影响力的新闻,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写出给予受众启发的报道。
所以,民生新闻记者在平时要加强修炼,学会观察生活,同时在碰到社会热点问题时,还要善于思考,增强自己对热点事件的解读能力。 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记者以及主持人都具有很锐利的观察力和很强的思考能力,能够。
4.急需一条民生新闻题目,导语.急..关于停车乱收费的
停车场乱收费,还不开发票?2010-10-15 14:50:00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本报96496呼叫中心求助。李先生介绍,他的电动三轮车被扣押在一停车场,停放了1个多月,听说扣押一天的费用是5元。13日下午,他去取车时,对方竟然收取停车费300元,后来还价至260元才将车取走,且没有任何票据。李先生说,他的电动三轮车9月10日被扣押,截至昨天取车时只有33天,一天5元,按理该收停车费165元。
昨天下午,记者、李先生与维扬区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了该停车场,当时收取李先生停车费的停车场老板也在场。在核实过程中,停车场老板否认李先生所说的缴纳260元停车费一事,他说收取停车费不可能不开发票。而李先生立即反驳说,当时他确实索要了发票,可是老板却说没有。看到老板否认此事,李先生说,当时他缴纳260元停车费时,在门卫收费登记处的本子上有收费登记。
于是,李先生带着记者与物价局负责人一起来到门卫处,在门卫桌上的本子上,10月13日有一笔260元的收费记录,李先生说,这就是自己当天缴纳的停车费记录。记者问门卫这是不是李先生的收费记录时,对方表示这是她随便写的,有什么事情问老板。
老板解释,33天应该收165元,老板提出还有拖车费,可李先生又否认了老板的说法。最后经协调,停车场老板退还了李先生95元停车费。
物价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被扣押的车辆取车缴费后一定要向收费单位及时索要发票,如当时觉得收费不合理,就应立即拨打价格举报中心电话投诉,而作为收费方,收费多少应按照条款执行,按照实际情况收费,还应主动开发票给缴费人。 帮办记者 马燕洁
事由 缴纳停车费遭遇老板自报价,应缴165元停车费,却被收取260元停车费,李先生认为收费很不合理,在缴费后且没有任何收取发票。
结果 经协调停车场退还李先生95元停车费。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5.一些比较好的有关民生新闻的资料
真的有用的话我就多打一些吧。。。可惜我没有扫描仪。否则全部扫给你。。
其实你去杂志上看会有很多。比如《中国记者》《新闻传播》之类的。
我觉得民生新闻这个话题已经热了好几年了。也有很多人研究过。之前我自己也想写这个题目,不过考虑到很多期刊杂志都研究很透了,再写也都这些了。所以也没做这个题目。
网上应该也有很多材料。你可以搜搜看。
背景材料:
1. 2008年,江西卫视《传奇故事》、CCTV2《春暖2007》两档节目荣登中国电视节目榜榜外榜获奖名单。分别被誉为 最会讲故事的新闻节目 和最具民生关怀意识公益节目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自办的最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每晚为观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除了有广泛的收视影响力,还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讲正面故事,到让负面故事产生正面效果,使观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春暖2007 通过电视直播,展示社会全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场面与故事。其大型活动以独具感染力的电视语言,关注施助者与受助者个体的健康精神风貌。
2.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提出。 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3. 《南京零距离》可以说是民生新闻成功的范例。
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是与《南京零距离》这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将“实用咨询,生活投诉和社会新闻”这几个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的《南京零距离》及其同类节目,用旧有的诸如 社会新闻 舆论监督等带年来概括已经严重词不达意。
4. 央视东方时空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的确构建了电视节目的平民意识,体现出一种民本取向,但 生活空间 所讲述的老百姓的故事只是具有一定的新闻性的故事,并非严格意义的新闻,更非民生新闻。因此,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至多只能说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孕育。
5. 1995年诞生的都市报,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为市民生活报,最具特色的新闻报道是 市民新闻。刘建明先生做过中肯的分析,《华西都市报》在确定市民新闻的空间上做了精心的选择,在众多的新闻印刷媒体中独领风骚。
都市报这种市民新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崛起的新兴的晚报 如 扬子晚报 钱江晚报 深圳晚报 武汉晚报 中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都市报,晚报的这种小市民新闻 与后来的民生新闻在题材选择与价值取向上已经具有一致性,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雏形。
相关理论:
1. 独特内涵:a。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聚焦平民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具体事例可查找相关报纸。
b。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平视而不是俯视百姓,聚焦平民百姓和若是群体,更多的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新闻传播过程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者为中心。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
c。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
d。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
例如,电话热线,说新闻,等。
2. 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关系。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关系。
3. 存在的问题:孤立地报道琐碎小事。
媒体缺乏总体引导舆论的正确观念,迎合大众的低俗趣味和猎奇愿望。
记者智能错位,介入,干预新闻事件。
追求短平快,缺乏对事实本身内涵的思考。
忽视农民话语权。
十七大报告为民生新闻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1. 明确和扩大民生领域
2. 给民众提供意见表达的渠道,也要正确引导舆论
3. 通过报道民生新闻实现一定的舆论监督。
4. 重视农民民生的报道。
6.简短的新闻稿范文
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但其实这一项技术已经没有含金量了。
别人都做过一遍的东西,再做有什么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航天,不是为了探索宇宙吗?而实际上通过别的国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已经超出绕着地球转几圈了,而这次神六发射,带北京学生的作文什么的,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 2、中国的实力,真的负担得起研究航天技术吗?在大家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因为贫穷而冻饿致死,有多少病人明明可以康复却无钱看病,有多少孤儿流离失所,又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与此同时,国家却在花大把大把的金钱用在研究航天上,这对老百姓有何益处呢?那国家既然钱多得无处用,可不可以多为人民着想,给大家多一些社会福利,让为国家发展真正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能得到稍微安定舒适一些的生活呢? 3、最后,可能大家因为“神六”的发射而十分欣喜,觉得这是中国富强的标志,中国扬眉吐气了,云云。但我要说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只字不提我上面所提的问题呢?我知道这么说很偏激,但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以“神六”发射为代表的此类“面子上好看”的形象工程,是否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某些人乃至中国国民的虚荣心呢?中国表面上与发达国家都相差无几了,然而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正视这些差距,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呢?相反地,我们却总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总以为自己国家是“天朝”,不甘心落后为第三世界,于是做出种种假象,仿佛我们真的是一个世界强国,如南极科考,如神六发射。实际上,这对国家真的有好处吗?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有许多不妥当之处,毕竟本人只是个初中学生,思想还非常幼稚…… 战争中取胜或起到威慑力主要是靠重工业,咱们重工业又不太好,出口都主要靠技术含量低、利润薄、全靠劳动力廉价赢得市场地位的轻工业,相比之下,国家还不如多投点钱多培养几个高级技师呢! 我只是觉得没意义啦!就像我没有必要去数自己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