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范文
1.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内容中一句话的理解
个人理解:是这个翻译不怎么好,语序混乱,而且经常用否定语,也就是正话反说。
实际上如果从结果倒推去说、并且把否定的反语变成正说,就变成这个样子:1、人如果可以叫做一个机能完善者,是在他关注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同机体估价过程不产生矛盾的时候;个体不断做心理上的调节是为了同机体估价过程相平衡;这句话是说,人的被关注、人自我的自尊,如果是以某种他人的评价自我的评价来衡量的,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自我精神完善的人。因为他把自我的成功建立在他人如何评价他、自我如何满足于别人的需求的基础上,这就是所谓的机体估价过程,也就是社会认知的问题。
而我们做的事,说的话,其实只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按这个样子去做去说,需要我们服从这样的规矩,因此,自我的正常发展就与社会环境的结合,产生了矛盾,彼此能否适应,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和成熟的标准。2、无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导致无条件的自尊,也就不会产生关注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这句话是说,关注的需要导致自尊的产生,无价值条件的关注,是一种无压力、无限制的积极性持久性的鼓励,这样的鼓励或者这样的关注,导致产生非常自然和正确的自尊。
这种自尊不是来自于自我的保护或者自我的满足,而是因为来自自我的成熟、对生活对自我的正确分析认识和理解。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就不会再需要那些外界的关注或者所谓的“自尊”“自我保护”了,因为他知道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所谓的积极关注导致的是无条件的自尊,反之,不正确的自尊,其实都是因为对某些问题、某些条件和要求的特意迎合而来,或者说,被动的关注、被动的适应他人、适应社会,导致的其实是有限制、有目的、有条件的自尊。这样的行为目的是通过改变自己来符合别人要求、符合社会规范,无疑这是一种对人自我本性的压抑和限制,因此是需要反对的。
所以,罗杰斯的本意是鼓励人们应该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他人,帮助别人获得良性的自我认知,同时,在这样的行为中也因为完善他人、保护了他人的权利,而完善自我的成熟。你因为这段话语序上的混乱,造成理解有错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疗法和积极关注疗法的区别
心理治疗的第三个条件是治疗师体验到对来询者的热诚关心,这种关心不是占有式的,也不是为了来询者的满足。
它是创造一种仅仅表明“我关心”的气氛,决非“如果你这样或那样做,我就关心你”的气氛。由于没有附加上任何价值条件,所以斯坦德尔把这一态度称作“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而罗杰斯则常常用“接纳”一词来描述治疗气氛。这意味着我们不但必须接纳来询者对“好的”、积极的、成熟的、自信的”社会性情感的表述,而且必须同样地接纳他自己对“消极的、痛苦的、恐惧的”异常的情感的表达。
这也意味着要把来询者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是人,而不是某种人)予以接纳和关注,允许他拥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允许他从中发现属于他自己的意义。当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治疗师能提供由无条件积极关注所带来的安全气氛时,那么,有意义的学习就有可能发生了。
3.无条件积极关注 心理学 名词解释
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
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积极关注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
凡是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咨询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达到治疗目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求助者往往带着自己扭曲的认知、消极的行为模式、负性的情绪等前来咨询,咨询师也许不需要做额外工作就能体察到求助者消极的一面,而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往往需要咨询师挖掘。
2、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 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从只注意失败、缺点和不足转移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帮助求租者挖掘自身积极、光明、正性的内容,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所拥有的资源。
3、避免盲目乐观。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乐观的,但有些咨询师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含义,表现出对求助者盲目乐观。
盲目乐观可能使咨询变成形式的、教条化的反应,淡化求助者的问题,也缺乏对求助者的共情。做好积极关注,咨询师应针对求助者的实际问题,分析其现有不足,同时帮助求助者深化认识,认识到其拥有的资源。
4、反对过分消极。 与盲目乐观相反,有些咨询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判断求助者处境的同时,不断地表达出了消极态度,会让求助者更沮丧、困惑或者绝望。
咨询的本质是给予求助者以支持、鼓励和帮助,促使求助者从困境中崛起,走出迷茫的泥潭,减轻甚至消除痛苦。因此,咨询师应始终立足于给求助者以光明、希望与力量。
5、立足于实事求是。 积极关注应建立在求助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否则求助者会觉得咨询师是在用虚言安慰自己,是咨询师无能的表现,这样的积极关注可能适得其反。
6、促进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 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条件积极关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条件积极关注。
4.如何评价罗杰斯的无条件的积极关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通过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渐渐懂得了什么事应该,什么事不该做。
多次经历价值条件后,儿童就会将它们内化为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儿童先是需要他人的积极关注,继而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积极关注,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持肯定态度。
但是,由于儿童用以评价自己行为的内部参照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如父母)对儿童积极关注的条件在儿童自我结构中的投射。所以,当儿童评价自己行为时,他的标准就包含了与别人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因素,不再是他自身原有的自我概念。
或者说,儿童对自身的评价受到与周围人积极关注的价值条件约束。如果日后儿童迫于这种价值条件的约束总是优先迎合他人的评价,追求他人的积极关注,拒绝真正的自我评价,人的经验和自我就开始疏远了,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产生了。
可以看出,儿童追求积极关注,但是这种追求又可能由于价值条件带来自我不协调的副作用。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罗杰斯认为关键在于父母对儿童错误行为采取的态度。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错事,父母采取诚恳的态度,一方面适当地指出孩子行为的错误,表明父母对此采取的批评态度;同时又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并不会为此而贬低他,不再爱他。让孩子体会到是他的行为不可爱,而不是他的自身。
这样,价值条件作用就可能不再发生。这样,儿童既克服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又保持了他的自我一致性和协调性。
罗杰斯觉得父母与教师等如果想成为儿童人格发展的 “促进者”,必须具备四种特质:信任儿童的潜能;诚实;尊重、重视儿童的经验、情感和意见;同情心——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相信在这样的“促进者”指导下,儿童就会感到安全和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评价罗杰斯认为,对成长中的个体,应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她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
罗杰斯把积极关注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另一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什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呢?举一个例子告诉大家。
小鹏的在校学习成绩一般,虽然父母也想孩子能上重点大学,可是知道孩子现在的水平上重点的机会不大。小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业,只是表示关心,并不苛求。
甚至对于孩子偶尔的考试小失误,也是用勉励代替惩罚。这种方式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小鹏在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下,没有压力又充满了动力和对父母的感激,学业上不断进步,终于在高考中考出了好成绩。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正好相反,会给孩子设定一些条件。
比如如果考不了前十名,就不准看电视。如果考了第一,就给奖励。
身在其中的孩子,即使学习很好,也终日生活在压力之下,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的退步。
5.谁认识我,认识得无条件关注,名额有限,不会消
个人理解:是这个翻译不怎么好,语序混乱,而且经常用否定语,也就是正话反说。
实际上如果从结果倒推去说、并且把否定的反语变成正说,就变成这个样子:1、人如果可以叫做一个机能完善者,是在他关注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同机体估价过程不产生矛盾的时候;个体不断做心理上的调节是为了同机体估价过程相平衡;这句话是说,人的被关注、人自我的自尊,如果是以某种他人的评价自我的评价来衡量的,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自我精神完善的人。因为他把自我的成功建立在他人如何评价他、自我如何满足于别人的需求的基础上,这就是所谓的机体估价过程,也就是社会认知的问题。
而我们做的事,说的话,其实只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按这个样子去做去说,需要我们服从这样的规矩,因此,自我的正常发展就与社会环境的结合,产生了矛盾,彼此能否适应,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和成熟的标准。2、无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导致无条件的自尊,也就不会产生关注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这句话是说,关注的需要导致自尊的产生,无价值条件的关注,是一种无压力、无限制的积极性持久性的鼓励,这样的鼓励或者这样的关注,导致产生非常自然和正确的自尊。
这种自尊不是来自于自我的保护或者自我的满足,而是因为来自自我的成熟、对生活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就不会再需要那些外界的关注或者所谓的“自尊”“自我保护”了,因为他知道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所谓的积极关注导致的是无条件的自尊,反之,不正确的自尊,其实都是因为对某些问题、某些条件和要求的特意迎合而来,或者说,被动的关注、被动的适应他人、适应社会,导致的其实是有限制、有目的、有条件的自尊。这样的行为目的是通过改变自己来符合别人要求、符合社会规范,无疑这是一种对人自我本性的压抑和限制,因此是需要反对的。
所以,罗杰斯的本意是鼓励人们应该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他人,帮助别人获得良性的自我认知,同时,在这样的行为中也因为完善他人、保护了他人的权利,而完善自我的成熟。你因为这段话语序上的混乱,造成理解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