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小学语文听课评语

    1.小学语文如何评课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的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教学特点。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2.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是否恰当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而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

    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东西很多,教师一定要有所取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得"。

    (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

    3.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尊重中下等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重视指导学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怎样。

    包括: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主要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看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有效。看教师能否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

    看教师使用电教媒体的技术熟练程度,是否效率高,效果好!4.教师的基本素质"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评课就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者内在的专业素质。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

    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调高低适宜,语速快慢适度,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美观、板书娴熟。

    (4)看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热情大方,富有感染力。

    (5)看操作。运用教具、操作微机等的熟练程度。

    5.教学效果是否显著课堂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它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的绩效,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进步。三是看目标达成,这里要强调多维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会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收获。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陶冶、视野思维得到拓展、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评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5.1切忌泛泛而评,要突出重点,抓好亮点。

    评课者在评课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有详有略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便于评课时作出具体的指导。评课切忌泛泛而评,一定要有所侧重,肯定执教者的一个亮点。

    凝视每堂课都有值得回味的亮点:《搭石》:激情引读,听出了"协调有序"的踏踏声,看到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亮丽;《慈母情深》:扣词揉读"掏钱、。

    2.谁知道小学语文怎样评课

    准确、细致地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效评价教师的教,以学论教。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评课必须认真观察的一个重点。观察时应注意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这可以从参与状态来评析。

    观察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与教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尤为重要的是关注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有效学习。还可以从交往状态来评析,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课堂上多边、丰富、多样的生生、师生交流与反馈,整个教学环境和谐、活跃、民主平等,这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景观。但是仅仅观察参与状态和交往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很可能被“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如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封闭还是开放,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是否全面细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等。

    同时还必须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关注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评析,了解学生是否对学科学习有信心、有兴趣,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方面的达成度。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则应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

    这包括教师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二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点。

    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既定教案、自己的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三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教学机智。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应变能力,教师须敏锐、快速地捕捉即时信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并恰当加以处理。四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

    较理想的情绪状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热情真诚,充分尊重学生,通过言谈话语、音容笑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创设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位学生,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二、“评课”应关注有多少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课才是好课。

    使大多数甚至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准备,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是否研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是判断有效学习达成度的基础。

    其次是看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得怎样,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三、“评课”应有利于课堂文化的重构钟启泉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总是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约。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期望通过“评课”评出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建构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有效学习的课堂,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是在交流对话中生成的,“评课”也应该是在交流对话中实现。

    评课者和被评者平等对话,在交流中倾听被评者的解释和说明,鼓励被评者自评,充分尊重被评者的个性和创造,尊重其劳动成果。在交流中,评课者把从课堂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整理,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反馈给执教者,共同分享其教学成功的喜悦,一起总结不足,研究改进意见。

    四、“评课”——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评课须明确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点,这方面,北京提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不失为一份很好的方案,很有参考价值。这份方案所建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了6个“评价项目”、14个“评价重点”。

    具体如下: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

    二、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4.资源的处理。

    三、学习活动的指导调控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有效程度。

    四、学生活动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五、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六、教学效果12.目标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14.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除了上述6个“项目”外,评价指标中还设置了三个小栏:一是“其他”,用以留给评课者列出补充的评价项目和要点;二是“教学特色”,提醒评课者关注教师教学上的独创性和突出的教学效果;三是“评课等级和评语”。评课的目的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发现教师的发展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扬长补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评课在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必须切实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作为评课的重要目的,注意“评课”不“评人”。

    3.如何评价一堂语文公开课

    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日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日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堂五实不全的日常课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公开课的评价内容一、教学理念.评价其是否深入把握课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不是坚持整体感悟与品词析句相结合,是不是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步骤,因此需要开宗明义,含糊不得.二、教学行为.评价其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材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智慧是否具备,教学表述是否精到,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动机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反观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步骤,因此需要用心准备,精心评讲.三、教学特色.评价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有则长之,无则勉之,如教材处置的精到或高妙,课堂组织的清晰或从容,课堂生成的激发或处理,教师情感的深蕴或激扬,教学语言的简净或幽默,问题设计的准确或精妙,等等.这是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形成风格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准确判别,言之有据.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在总结鲁豫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时,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准确的提问;第二个是及时真挚的感叹;第三个就是她温和的聆听.我想这样的评价风格是需要我们悉心学习的.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与原则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课堂教学之优劣,更不是评价教师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借助这个评价意见,使上课者与听课者都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风格是否鲜明,从而在行为上加以跟进,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要实现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得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激励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其评价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即以敦厚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积极地发现公开课教学中的亮点.切不可动辄就摆出一副竞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态度,仿佛不批不足以显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诺诺,面带不屑,心中实大不以为然.如此行为,不但会严重遮蔽听课者欣赏的眼光,而且会极大挫伤上课者改进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激励性原则是公开课评价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坚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二、简明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还得坚持一清如水的评价原则,即以明确的态度、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公开课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给上课教师的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简洁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态度暧昧,发言玄远,以言语之至伪来对付实践之至诚,让人难以接受;或者言语拖沓,不习惯于提纲挈领,而擅长于云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论,洋洋洒洒,挥洒开去,让人无从把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不利于公开课教师依据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此以言废行之举,岂不令人痛心?三、具体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既要简明有序,又要具体指导,即以负责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抓住核心问题对上课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切不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教学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课改的精髓,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教学特色是否鲜明,某一个教学环节是精彩可嘉还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评价,又要有务实的点拨.这样,对上课者和听课者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他们才能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

    4.如何对小学语文课评价

    一堂小学语文课,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执教者具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素质,它体体现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媒体辅助教学的选择,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等几大教学体系中。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从观念入手,整体考虑,讲究方法,全面评价。一、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在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情况下,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应看执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几个思想观念转变:(一) 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重发展,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习惯等的和谐发展。要树立四会培养目标(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二) 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意识。

    每个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特长、非智力因素、学习领域都存在差异,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三) 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学习的结果。

    (四)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转变——树立研究意识。单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综合信息交流是以讨论研究为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信息在师生、生生间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和谐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学生学习过程,伴随着感受、情绪、意志等而展开,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培养需要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六)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个性、教出风格。二、评价一堂小学语文课的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指对语文课的分析要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不分厚薄亲疏,通用一把尺子,一个衡量标准。

    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二)坦率诚恳原则所谓坦率诚恳就是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看准了问题,一定要明确地提出来,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无根据地唱颂歌。

    对缺点和不足,也不应顾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当地指出,成绩要说够,缺点要说透。评课时要考虑教师心理承受力,对年长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师应含蓄、客气一些,对年轻而心理承受力强的教师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顾整体原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评课者应树立整体思想。

    通常,在分析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对局部的分析。

    二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评价。因此,评课者应注意树立整体意识;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

    (四)激励性原则评课者科学的艺术性的评课能激发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中青年教师如有几次成功的课得到恰当适时的鼓励和评价,可能使他们后来成为教学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动力因素。

    运用激励的导向,可以达到:听一堂课促进多堂课,听一个人的课激励一批人,听一门学科推动多门学科。(五)差异性原则被评的教师情况不同,对课堂的要求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评课就应各有侧重。

    在评课形式上应该因人制宜,灵活多样,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六)讲究方法原则评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所以应遵循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人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讲课者的劳动。

    一般来说,不管是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费了心血,因此在评课时,评课者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肯定这一点。其次,要褒贬得当。

    评课的褒奖与贬斥要有个“度”,决不是褒越多越好,贬越少越佳。过多而不切实际的肯定,会给人虚假逢迎之感。

    在谈到缺点时要讲分寸,应以商量和提建议的口吻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再次,要主次分明,评课时在关键重点问题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讲透,而在一般的问题上,则可一带而过。

    尤其对缺点问题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问题可轻描淡写,留给教者自己去玩味。三、一堂小学语文课评价的具体内容(一) 评教学目标与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

    ①全面:指能从语文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②具体、明确: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四个层次。

    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情感目标有明确要求。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所确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2.重点、难点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以简驭繁。

    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材,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教材特点和关键,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敢于对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大胆的浓缩。

    5.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身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已近20年的教师,笔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回望新课改之初,语文教学研究者们纷纷对之前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这股潮流与风气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各教学流派竞相辈出,语文教学界呈现异彩纷呈的景象.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斓的教学流派、教学风格面前,一些语文教师开始眼花缭乱,他们来不及分析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否对自身教学具有适用性,也不去分析他们的本质和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就争相模仿,只学皮毛而忽略本质,课堂教学刻意追求诗意化、个性化,最终矫枉过正,导致语文课已经不像语文课,反而更像是绣花枕头,失去了最初的语文味.那么,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才算是好的语文课,因为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所以,对他们而言,好的语文课应该能充分挖掘、训练和提高他们自我思考、自我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语文的价值和魅力.。

    6.如何评价一节小学语文课

    (一) 评教学目标与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

    ①全面:指能从语文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②具体、明确: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四个层次。

    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情感目标有明确要求。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所确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重点、难点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以简驭繁。

    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材,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教材特点和关键,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敢于对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大胆的浓缩,不面面俱到,将知识归纳、分类整理。

    区分出哪些知识是本课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识是本课学习中要用到的,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但以后还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的;哪些知识是相关的。然后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从而突出重点内容。

    (二)评教学程序与主体意识 3.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以及内容的衔接过渡,安排详略等,而教学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过渡和时间过渡,时间分配,看课堂结构就是看结构安排严谨,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环节时间安排合理。

    4.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面向全体,是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思想。

    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照顾到面,体现差异,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基础,智力的水平,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科学地认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可塑性。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随意放弃对某个学生的培养教育。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传授知识的量,训练能力的度要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把教学目标里确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不要片面追求传授知识的量,而要在乎传授知识的质。

    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要使学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语文能力训练要有个度,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去。

    要知道量太大,要求过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谓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6.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进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善于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敢于质疑问难,主动去探索知识规律,获取知识。

    7.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诱的态度管理课堂,进行教学。教师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丰系。

    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观点,不可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使学生改变记忆的机器之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人。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要通过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来实现。

    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给他们提供能够创新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到创新途径,学会创新的方法。 8.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表述、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训练,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一些结论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应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要相信学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能得出结论的,都可让学生去发现、去领悟。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与训练意识 9.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有针对性的讲解,力求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

    教师讲课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3。练,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举多得。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