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1.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 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 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 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 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 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 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莫言改错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 “自省”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我叹风景歌咏志”终于走上了“格局与境界”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2.2014山东高考作文最佳立意
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跟北京卷作文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
你写的境由心生,我觉得是可以的,作文跑题的很少,主要你想表达的东西是话题里面有的就可以,所以不必担心,你写的是可以的!!!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3.2014山东高考作文立意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开窗看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你的高考作文从雅,俗,闹,静里面挑了一个“静”写,没有跑题,但是属于偏离题意。在评分时,会降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只能被评为二类以下作文,至少比一类作文少10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4.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怎么写,立意审题解读
【作文材料】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都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800字。 【解析】 纵观近几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1、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2、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3、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地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难易适中,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5~10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基本上比较顺畅。
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算太大。 其次今年的“丝瓜与肉豆”,值得思索的部分较多。
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个不变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较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开窗看世界”和前年的“莫言改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总体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切合提议的文章将会得高分。 实际上,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材料来源于林清玄收录在其启悟人生系列《放下即幸福》书目一文《无风絮自飞》。
以下即为该文章: 无风絮自飞 林清玄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
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
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
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
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
5.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立意审题解读
作文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原本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就是这则材料所叙述的)得到了两个启示:一、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没有了;二、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努力照顾即可。
上述两个角度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个立意角度。但单纯看这则材料,考 生可能更多的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总之,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6.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立意审题解读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怎么写,立意审题解读好多年没有想过重新做一做高考的题目了,只是不知怎么突然产生了这么一个念头。
丝瓜藤和肉豆须,这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说心里话,从我看到这个题目到现在一直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肉豆须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许会有朋友告诉我不要在意这些无用的细节,然而我这钻角尖的劲上来还真是拉不住。
有的朋友告诉我她想写济南的创卫,来呼应命题中的顺其自然;有的朋友则告诉我,他想写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还有人告诉我,想写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考试中,中国的作文有这么一个特点:如果你的思想与出题者不符,无论你有着多么华丽的辞藻,不管你写着多么深刻的人生,都逃不过一个跑题的结论。
而这也正是我对所谓的作文题目深深不齿的原因之一。 我努力说服自己不去追究所谓的肉豆须究竟是什么,然而我也并不自信自己是否读懂了题目背后的内涵与深意。
道家讲究出世入世,既然此刻已身在滚滚红尘中三十载,虽资历尚浅却也看够了这大千世界。或许这纠缠不清的丝瓜藤与肉豆须,也正是对一生的写照呢!就如同这无根之水,生于天,死于地,中间是它的一生。
说到人生,我特别喜欢《兰亭》中的这几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对于生活,我们或洒脱,或豁达,或越走越执着,或越走越清醒。
然不管怎样,走过的这一路总会与诸事万物纠缠不清,或随波逐流,闭上眼患得患失;或看破虚妄,睁开眼云淡风轻。 人的一生,或许只是生活对我们的一场历练,越是经历的多,越是感叹生活的不易。
佛家用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来叙说人生之苦,而与我们一生始终纠缠不清的也正是这些牵绊,就像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一句“剪不断、理还乱”一般。谁都明白这就是生活,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破生活。
活在当下,对于太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但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奢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投身于生活,而后又都在幽幽暗暗之中反复追寻之后才明白,什么才是生活,什么才是真。
追寻简单的生活,那需要我们去除那些复杂,不让自己在复杂中隐藏,不让复杂在生活中隐藏。然而太多的人是给生活增添了太多了纠缠,就像这丝瓜藤与这肉豆须。
给生活太多的负累,我们也就会被生活所累。 生活是什么?一首歌,一场梦,亦或是一盘棋,一壶茶。
不管怎样,太过理想化不是生活的真谛。太多的牵绊,太多的纠缠,这才是生活的真。
我们要做的不是过分的去划分清楚这些所谓的纠缠。管它什么是丝瓜藤,又管它什么是肉豆须,它若纠缠就让它纠缠,瓜熟蒂落,顺其自然。
7.2013山东高考作文立意
2013山东高考作文材料: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有是削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立意:从杂志角度1.敢于向名人说“不”;2不迷信权威;3.该较真时就较真;4认真严谨是一种科学态度 。
2 .从名人角度:1.放下架子更显高大;2.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是一种美德;3赞歌只会让你停止不前;4逆耳之言会让你更清醒,促使你更进步。 从两者角度:1.双赢;2进步发展之道。
8.2014山东高考作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开窗看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你的高考作文写的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是窗子,关注点是通过窗子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能结合所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来多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就没有跑题;要是信马由缰,另起炉灶,完全脱离了所给材料,跑题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9.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怎样立意
一道比较适度体现普通高中水平测试的作文题——2009年度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简析新宁县教研室 唐湘文 也许是职业习惯,每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或会考,只要试卷一解密,我总是想“先睹为快”,找来语文卷瞧瞧,看出了个怎样的作文题。
今天的学业水平考试开考,也是这样。语文试卷一展,便一边看、一边与同行们议论开来…… 一、题目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
“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举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请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以“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简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我与几位一线教师认为这道作文题出得不错,具有一定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 (一)题目难度不大,比较贴近多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主动”一词,常态用语,含义清楚明白,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没有审题障碍。题中所供材料,全部缘于学过的教材,不管是“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的故事,还是唐代陈子昂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耳熟能详。
这充分体现了“以标(普通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纲”、“以本为据”、“水平测试”的要求。 (二)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
学生对于其所面临的现实世界,面临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全都有一个态度问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程度有别,但没有态度是不可能的。在学习和生活上,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积极主动的态度会有助于实现理想目标;退一步说,主动地去做某一件事,尽到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便没能完全达到理想,也不会“老大徒伤悲”,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遗憾。消极被动的态度,大多坐失良机,导致不愿看到的结果。
学生面临的生活实际不同,但不可能不碰这方面的事例,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感悟。因而“主动”一题,出到了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心坎上。
一道作文题的好坏,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新异,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时尚,不在于它是怎样的深刻,不在于它是怎样的微言大义,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出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是否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是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急于“一吐为快”!学生有表达才能看出它的表达水平,没有表达无所谓表达水平的测试!“主动”一题具有上述功效,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适应性广,能很好地则试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发挥出最佳的诊断检测功能。 (三)在价值取向上兼顾了现代与传统。
“主动”,讲的是遇事积极主动,争好的结果,讲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科学观点。而“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的故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高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睿智,闪烁着科学的光辉。
“主动”一题,又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统一。学生在审题、立意、分析、思考、提炼和写作过程中,既能受到现代科学思想的启迪,又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设限与开放的统一。“主动”一题主题上有一定的限制,立意上有一定的要求,但选裁的范围十分宽广。
文体不限,体裁自选,体现了一定的开放度。材料文字精炼,要求明确,表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