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纪录片评语

    1.纪录片评论怎么写

    一、纪录形态 摄影的纪录功能,是以摄影造型表现手段的摄录性为物质基础的一种本体功能。

    它能表现被摄对象的具体性与实在性,并以影像的方式再现它的直观的运动过程。尽管它再现的是被摄对象的影像形声结构,但却和被摄对象的形声结构十分相似。

    巴赞曾这样解释过摄影的这种纪录功能:"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体影像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它比几可乱真的仿印更真切,因为它就是以这件实物为原型的。"(《世界电影》1981年6期10页。)

    但是,影像不是现实,而是已经被中介了的现实,在观众与现实世界之间,还存在着创作者、摄影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等因素。因此,影像中被呈现的现实--也就是被摄影机所捕捉到的现实--已经是按照创作者的主观价值加以组织过的了。

    结果,这些主观价值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关系,新的现实不再是现实本身。巴赞又这样解释道:"同一事件,同一物体能以多种方式来再现,每次再现都会舍弃或保留某些使我们能在银幕上识别出该物体的特征。

    每次再现都引入一些具有不同程度腐蚀作用的抽象物,使原物难以保持完整……最初的真实被真实的幻觉所替换。"(《世界电影》1991年4期48页) 于是,真实在这里成为一种审美现象,真实性也不再是哲学意义的,而是审美意义的了。

    纪实,是一种特殊的纪录形态。这种形态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

    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与活动,事物的存在与运动都是以声形一体化的完整形态进行的。当它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出彩像的同时,也以声波的形式传送着音响,两者共同构成了具有特定对象性的具体的实物。

    这种事物是运动的、不可分割的。 但是,当用摄影机去记录它时,声音和形象被摄影机的机械性能分离了。

    这样,脱离了声音的影像,使实物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影像就可能变成一个形象记号,实物就不可能再是具体的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比如,画面上的一个人,不再是张三或李四,而变成了"人"的类概念。

    画面上影像记号的组合,也就可能变成一些抽象的物类。比如,画面上一个人的活动,不再是某时某地某人在干某事,而变成"人的某项活动"的类概念了。

    这样,具体的变成了抽象的。 在实践中,许多创作者并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为摄影就是拍下图像,所以,拍摄时不开话筒,有的摄影机上甚至从不带话筒,这样记录下来的对象已不是事物的运动状态,而只是它的形象了。

    摄影的纪录功能在这里已大大地打了折扣。 纪实的纪录形态还强调再现事物发展的逼真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是去拍摄真人真事,而且是要赋予真人真事以运动发展的意义,使人的活动具有一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逼真性。

    摄影的纪录功能与"照像性"的复制功能不同。复制功能是完全没有摄影者个人特色的,原原本本记载对象的功能。

    这种功能近乎于原始的模仿,复制本身对对象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形态进行记录,但并不给对象带来审美价值。而纪录功能则在记录现实对象的同时,实现创作者对现实对象审美属性的直接反映和把握,使对象的审美属性变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屏幕形象。

    这时,摄影机对物象的选择与记录,就具有了超出冷眼旁观的审视效果。平时不显眼的事物,可以变成强烈的可视形式突出出来。

    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却可以变得空灵阔远。影像的影调、色彩、运动、景别以至于清晰度,都使视觉形象传达的信息具有了一定的理智和情感的成份。

    看上去,事物还是那个事物,但纪录形态本身已揭示了物质现实新的方面。这是因为,具有情感和理智活动的纪录方式,能引导人们深入到物质生活世界的内在活动中去,这些活动正是现实世界的产物,并且也深藏于这个世界之中。

    纪录形态是有主体投入的一种实录,是主体的感情与理智同现实生活的一种契合。主体对现实的欲望,恰好填满了影像与现实物体之间的那种差距。

    2.怎么写记录片的评价啊

    一、纪录形态

    摄影的纪录功能,是以摄影造型表现手段的摄录性为物质基础的一种本体功能。它能表现被摄对象的具体性与实在性,并以影像的方式再现它的直观的运动过程。尽管它再现的是被摄对象的影像形声结构,但却和被摄对象的形声结构十分相似。巴赞曾这样解释过摄影的这种纪录功能:"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体影像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它比几可乱真的仿印更真切,因为它就是以这件实物为原型的。"(《世界电影》1981年6期10页。)

    但是,影像不是现实,而是已经被中介了的现实,在观众与现实世界之间,还存在着创作者、摄影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等因素。因此,影像中被呈现的现实--也就是被摄影机所捕捉到的现实--已经是按照创作者的主观价值加以组织过的了。结果,这些主观价值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关系,新的现实不再是现实本身。巴赞又这样解释道:"同一事件,同一物体能以多种方式来再现,每次再现都会舍弃或保留某些使我们能在银幕上识别出该物体的特征。每次再现都引入一些具有不同程度腐蚀作用的抽象物,使原物难以保持完整……最初的真实被真实的幻觉所替换。"(《世界电影》1991年4期48页)

    于是,真实在这里成为一种审美现象,真实性也不再是哲学意义的,而是审美意义的了。

    纪实,是一种特殊的纪录形态。这种形态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

    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与活动,事物的存在与运动都是以声形一体化的完整形态进行的。当它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出彩像的同时,也以声波的形式传送着音响,两者共同构成了具有特定对象性的具体的实物。这种事物是运动的、不可分割的。

    但是,当用摄影机去记录它时,声音和形象被摄影机的机械性能分离了。这样,脱离了声音的影像,使实物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影像就可能变成一个形象记号,实物就不可能再是具体的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比如,画面上的一个人,不再是张三或李四,而变成了"人"的类概念。画面上影像记号的组合,也就可能变成一些抽象的物类。比如,画面上一个人的活动,不再是某时某地某人在干某事,而变成"人的某项活动"的类概念了。这样,具体的变成了抽象的。

    在实践中,许多创作者并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为摄影就是拍下图像,所以,拍摄时不开话筒,有的摄影机上甚至从不带话筒,这样记录下来的对象已不是事物的运动状态,而只是它的形象了。摄影的纪录功能在这里已大大地打了折扣。

    纪实的纪录形态还强调再现事物发展的逼真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是去拍摄真人真事,而且是要赋予真人真事以运动发展的意义,使人的活动具有一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逼真性。

    摄影的纪录功能与"照像性"的复制功能不同。复制功能是完全没有摄影者个人特色的,原原本本记载对象的功能。这种功能近乎于原始的模仿,复制本身对对象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形态进行记录,但并不给对象带来审美价值。而纪录功能则在记录现实对象的同时,实现创作者对现实对象审美属性的直接反映和把握,使对象的审美属性变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屏幕形象。这时,摄影机对物象的选择与记录,就具有了超出冷眼旁观的审视效果。平时不显眼的事物,可以变成强烈的可视形式突出出来。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却可以变得空灵阔远。影像的影调、色彩、运动、景别以至于清晰度,都使视觉形象传达的信息具有了一定的理智和情感的成份。看上去,事物还是那个事物,但纪录形态本身已揭示了物质现实新的方面。这是因为,具有情感和理智活动的纪录方式,能引导人们深入到物质生活世界的内在活动中去,这些活动正是现实世界的产物,并且也深藏于这个世界之中。

    纪录形态是有主体投入的一种实录,是主体的感情与理智同现实生活的一种契合。主体对现实的欲望,恰好填满了影像与现实物体之间的那种差距。

    3.纪录片

    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

    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

    《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

    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

    《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试举例如下: 1。 电影语言评论。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

    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的结构艺术》。

    3。 电影修辞评论。

    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

    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的节奏艺术》 5。

    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

    《摹声会音皆有情枣中的音响》 7。 电影色彩评论。

    《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

    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 电影表演评论。

    《眼之魅》 10。 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

    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

    近年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

    4.如何评价纪录片《家园》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应该做些什么。”

    就是这一段话,使我更想观看这部电影,并且,我正在这段话的意思!

    这部电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开始是先把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从不同的视觉来看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看到地球这么虚弱了,我们怎能不动心?告诉自己尽可能去善待它多一点,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很残忍,你们应该把你们的钱、物、力,用在环保、公益上,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予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让我们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地球吧!不要再让它受伤了!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保护。

    是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是该做出行动了!从每一个人做起。关注人类最基本、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5.如何评价纪录片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永远在路上》——这部廉政教育警示片是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片,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要始终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干爱岗敬业干实事。要在政治上负责任,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在作风上负责任,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本职工作上负责任,加强作风建设,立为民服务之本。

    6.如何评价纪录片《智慧中国》

    始终致力于打造全球至高品质非虚构类节目的Discovery探索频道,同样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Discovery探索频道注意到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中国新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高居榜首,是全世界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智慧中国》系列纪录片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式创新”的答卷,其中搜狗搜索作为国家创新的名片,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推动力,以及正在创造的智慧生活图景。”

    如今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也让科技更快地从各个领域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变得智能而方便——具有五千年历史及庞大人口和复杂地形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困扰世界的难题。

    来自纽约的技术专家乔希·克莱因担纲本节目主持人,带领观众深入探访中国的各个创新实验室及专家团队,探索如何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创业和创新实验室,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共同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让21世纪的世界更加绿色、智能。

    在《智慧中国》第二集中乔希·克莱因也将走进搜狗搜索,看看搜狗搜索如何使用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更智慧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7.如何评价纪录片《冲天》

    冲天》是张钊维导演,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从女性视角回顾空军的纪录片,前后一共用了16个月的时间,聚焦1937到1945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

    拍摄初衷是希望把本片当成一个开始,一个触媒,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平实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和真实的人物还原历史,追忆往昔,记录那悲伤悲痛悲壮的战争年代。

    这是一部超越了简单纪录片的范畴,整部影片一气呵成引人入胜,运用各种手法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让人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画面,镜头下的故事真实,幕布前的观众流泪。

    躲不开的是故事的主角——飞行员们,时代选择了他们,而对于那些平均死亡年龄只有23岁的年轻飞行员来说,他们有什么选择?

    “飞回来的就回来了,飞不回来的就飞不回来了”,每一次的升空作战可能都是最后一次起飞,而每一次安全降落消耗了多少祈祷。

    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朋友,而在蓝天深处,在与敌机炮火交锋中,他们可否感知到来自地面的担心?

    地面上的亲人们,那些飞行员的父亲母亲心里有哪些顾虑?他们一定也有难以启口的苦衷,父母也不应该伟大到献出子女的生命,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哪怕是在那样的时代。

    他们身后的亲人们对他们的挂念以及他们离开后悲痛的心情,旁人看来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就像林徽因写给她那在空军服役最后牺牲的弟弟的挽联——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那些处在热恋中的青春少女,选择飞行员需要承受的开心和担心哪个更多一些?防空警报响起的瞬间,有几个能够心情平静的躲在防空洞下面?

    而整个抗战史都是一出巨大的灾难史,在战争这场游戏里没有赢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缘于共产党没有空军的缘故吧,国内这类题材的影片和资料少之又少,导致他们的英雄事迹几乎无人知晓,除了那些飞行员的亲人们。

    就像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的评价: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或许在中国这份亏欠更加深重吧。

    

    追忆空军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美好未来,而现实却惹人悲伤。军人的威望和地位被一再的践踏,军人的底线一次次被挑战。车站售票处“军人优先”的标识形同虚设,人们对军人的身份认同感不断下降,似乎只有当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才会叫嚷军人去了哪里?

    维和官兵的遗体运送回国时,除了政府部门的代表列队迎接,民众几乎不会参与。而当红明星的演唱会总会有一大群年轻人焦急的等待和排队欢迎,当孩子们的梦想越来越多的是要当明星的时候,或许我们真的自己断送了国家的未来。

    国家的未来一个人去考虑未免担忧过多,而每个人都可以让社会更好一点,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对军人多一份尊重,对英雄多一份敬意,一切都要慢慢好起来。

    8.如何评价纪录片《中国市长》

    首先,好的纪录片只是用镜头纪录,相对的不带作者观点和想法。这部片子做到了。

    客观、公正、无立场、仅拍下来、让人看。

    至于观者看完后的所思所感,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

    其次,说影片的摄影,即很好的运用了纪实语言、拍出了尖锐并平实的临场感,又毫不缺乏艺术性和镜头美,其很多构图、用光等都很有讲究、乃上乘之作。剪辑,也是很不错,从开始铺开多线同时展开,到最后所有多线都相交在一起,之前的所有人物都相遇;并非碎片化的记录、而是有很好的故事性。

    纪录片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