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招情况说明

1.关于在校大学生特招入伍的情况
可以。
年龄限制如下:男青年为年满18岁至20岁,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可放宽到21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放宽到22岁,对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只要本人自愿参军的,可放宽到23岁。为适应部队建设需要,根据本人自愿,可征集部分满17岁的应届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的男青年入伍。
女青年为年满18至19岁,根据部队建设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部分年满17岁的女青年。 另外,"士官"还有以下规定: 招收士官的对象,必须是经过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培训合格且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相应专业的男性公民。
其基本条件是:(1)政治审查、身体检查符合应征公民服现役的政治和身体条件;(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必须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必须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招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3)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部队特别需要并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放宽至27周岁。比原规定缩小了年龄段,原规定是年龄一般不超过28周岁,部队特殊专业需要或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年龄可放宽至30周岁。
当兵入伍分三种,第一种就是普通的士兵,也就是说服兵役,第二种是参军到军校,军校专科毕业生到部队是少尉,本科生是中尉,第三种是国防生,在地方院校读书,毕业之后到军校,也是军官待遇。你是本科毕业生,那么你看看现在还有没有特招入伍的,如果有的话你可以直接去参军,我这里指的是特招入伍,参军之后就是少尉了。
或者你也可以在征兵的时候入伍,在部队再次报考军校,这样要比在高考的时候报考军校要相对简单一些,你可以选择其他军事指挥专业的军校,或者军事院校的技术类专业都是可以的。注:这是昨天(23号)教育部国防部发布的最新通知。
1. 国家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这里的“高校毕业生”如何界定? 指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不包括往届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学生。
2. 公民应征入伍需要满足哪些政治条件? 征兵政治审查的内容包括:应征公民的年龄、户籍、职业、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现实表现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情况等。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军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决心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而英勇奋斗,等等。
3. 公民应征入伍要满足哪些基本身体条件? 应征入伍的公民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其中,有几项基本条件: 身高:男性162cm以上,女性160cm以上 体重:男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10% 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5% 标准体重=(身高-110)kg 个别体格条件较为优秀的应征男青年,体重可放宽至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
视力:路勤岗位视力标准,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入伍,右眼裸眼视力放宽至4.6,左眼裸眼视力放宽至4.5。 内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阴性,等等。
4.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年龄条件有何要求? 高职(专科)毕业生当年为18-2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可以放宽到当年24周岁。 5. 面向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征兵预征工作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全国征兵工作在每年冬季进行。
从2009年起,对普通高等学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实行预征制度,5至6月份,高校所在地兵役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进入高校,开展预征工作,到毕业生离校为止。 6. 现在确定为预征对象后,什么时候正式入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应在就学学校完成兵役登记和预征对象确定工作,持《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在冬季征兵开始前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征兵办公室报名应征。
年底批准入伍。 7.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要经过哪些程序? ⑴ 参加兵役登记和预征报名:高校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到学校开展兵役登记,进行征兵普查工作,高校毕业生本人可向所在高校有关部门报名。
⑵ 在高校参加预征:5至6月份,高校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会同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到高校组织身体初检和政治初审,符合基本征集条件的确定为预征对象,并填写《应届高校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身体初检时对视力、肝功等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⑶ 到户籍所在地报名应征:10至11月份,确定为预征对象的高校毕业生,冬季征兵开始前持《应届高校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征兵办公室报名应征。通过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并符合其他征集条件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优先批准入伍。
2.求知 特招技术兵的情况
技术兵分为普通技术兵和高级技术兵。其中有有通讯兵、机修兵、贞察兵、雷达探测兵、特种技术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二炮等
普通技术兵跟着部队一起生活,相对来说会接受更多锻炼,待遇稍低,但是却会很过的很充足。
高级技术兵,要求也高点,文化程度要达到大学,至少要高中水平。现在一般高级技术兵都是从学校特招,也有少量从部队普通技术兵提拨的。高级技术兵一般享受军官待遇,授予军衔,但一般没有职务。也有通过奋斗或者关系担任职务的。高级技术兵待遇高,生活宽松,但如果不打算把精力全部投入工作,也会觉得累。主要是心理原因,因为越是闲散的地方明争暗斗更激烈。
总之,现在在解放军当技术兵是很有前途的,现在士官和军官的待遇越来越好,只要能留在部队5年,就有大大的前途。
3.关于大学的特招,请给我详细说说,谢谢
你说的是体育单招,不是体育特招。你要分清楚。特招 是指你拥有很高的竞技水平,例如参加省市比赛 获得较高成绩的运动员,一般这些人都基本具有 国家一级或更高水平的人。这个可比二级运动员水平高多了。这些人呗某些大学特招,并进入非体育院系,以便在大运会 时候获得较好成绩!
单招是:
第一 ,是必须拥有二级运动员证。并且通过了验证考试。
第二,一般走体育单招的,到大学里,都是在体育学院的运动系,学名叫运动训练专业,就业趋势:教练,进体委机关等
我就是体育系毕业的,很清楚这类事情。国家2级运动员不难考。 但是一般进大学可能要一定得择校费(约3万)。现在的学校也有些是要择校费的
我去年送个队员 就要这个钱数。
你也可以看看这个
也是我以前回答的
首先你先看看顺着体育上大学的路:
体育生上大学的几条路:
第一,普招。参加省里统一考试,考4项素质(100,800,立定三级跳。铅球)。之后 要一定的高考分。省内划线,双过本科线报本科院校。不需要2级证。到大学一般是体育教育专业或是社体专业,或是人文专业。一般有教师资格证。
第二,单招。要2级证。很低的高考文化成绩。就能进大学。但是一般体育成绩不突出的,你要去的大学和你要赞助费。到大学里是运动训练专业。一般无教师资格证。大多这些学生为体校的学生。
第三,特招。体育成绩很突出。获得国家或是 省级比赛的钱几名。有可能特招。我的一个学生是全国武术冠军 ,才被北京体育大学特招。基本不考虑文化成绩。到大学就是在非体育系里,为学校打比赛用的。
看看你想走那条路?
第二,我估计你是想走篮球的单招上大学。 拥有2级证—— 2级证验证--单独的文考---单独的高考
第三,一般篮球单招验证考试:1分钟中距离投篮(自投自抢--计数量项目),5点3分球(计数量项目),全场或是半场比赛(临场表现项目),全场运球快速推进(有技术动作要求--计时项目)。 可能各个省市有所不同。
第四,对身高,弹跳,速度等素质方面,有的大学有特殊要求。
参考 自己以前的回答采纳的
4.特招入伍技术人员有哪些规定
你说的那种特招,统招专科以上是士官,统招本科以上是军官,都有机会在部队长期服役,待遇也不错
基本条件是统招应届,本科要有学位,往届、自考、自费、委培、预科、专接本等不接收,体检政审要合格
关键是专业和名额!
具体说,一方面要有部队的用人单位根据需要上报计划,经批准后再去学校特招
另一方面你自身条件,包括专业必须符合要求才有机会
事实上,现在特招的名额很少,无论是事先“运作”军方争取名额还是在学校参与竞争,都得要关系才行
补充一下:
你现在家,这么说你已经毕业了?
那么你已经没机会了!
1,特招入伍都是部队用人单位经上级批准在毕业前夕去学校,按照毕业就业程序走。你都毕业了还没动静,只能说明你们学校根本没有特招名额或者即使有也被你错过了
2,特招入伍“找关系”或者是提前联系部队的用人单位争取上报名额,或者是部队单位来了学校后去运作,无论哪种你都已经错过机会了
3,特招入伍都是从学校走
5.《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阅读的答案
1请概括甲关于文科特长生特招的观点,并分析其理由是什么?
提示:①甲的观点是“文学特长生不能特招”, ②理由是“每一种才能和职业的特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成为某些人应当为大学特招的理由,现行的高考制度就会因此崩溃。他先从高考制度入手,然后分析特招和高考制度的“人人平等”原则相违背,如果特长生一概特招,那么特招就不是特例,而是一个通例了,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请概括乙关于文科特长生特招的观点,并分析乙的辩论思路。
提示:①乙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特长无法量化就不特招,对真正有文学天才的人来说并不公平。②乙的辩驳从实施存在这“特例”入手,提出“为什么文学特长生偏偏不能”的诘问;进而针对甲有关特长生的标准的解释,提出质疑,从甲立论的基础上进行反驳。
3、请概括丙关于文科特长生特招的观点。
提示:丙认为达不到大学的录取标准就不能录取,文科特长生不能特招,那位同学的想特招是想投机取巧。
4、分析丁的辩论特点。
提示:丁没有对辩题表明观点,只是回击丙的片言只语,辩驳也不甚恰当。此外,他的辩风充满了教训、攻击的口吻,将正常的辩论变成了弥漫火药味的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