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历代书法名家大图范本

    1.列举中国十位书法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

    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称欧阳率更。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

    2.有哪些朝代的著名的书法家何他的作品

    唐朝欧阳询(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楷书有《东方朔画像赞》、《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大唐中兴颂》、《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行草《祭侄文稿》、《论座帖》唐朝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等。元朝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3.古代书法家的名字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是谁

    1、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据说被唐太宗李世民用来陪葬,所以今天看到的《兰亭序》都是后世所作的赝品。 2、颜真卿 颜真卿,王羲之以后成就最高的书法家当属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擅长行、楷。

    在前人基础上自创一种方严正大,扑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欧阳询 欧阳询,初唐书法家。

    书则八体皆能,尤工行、楷。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对楷书结构的整理,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36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字形的无规律性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真正成立。 4、柳公权 柳公权,晚唐书法家。

    以楷书著称。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瘦劲严谨,骨力道健,被誉为“柳体”,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称。

    5.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是怎样的

    1 王羲之 2 王献之 3 赵孟頫 4米芾 5 颜真卿 6 董其昌 7 苏轼 8 智永 9 黄庭坚 10 蔡襄 11 欧阳询 12 柳公权 13 张旭 14 锺繇 15 蔡京 16 杨凝式 17 陆机 18 索靖 19 楮遂良 20 虞世南 21 怀素 22 徐季海 23 薛稷 24 王徇 25 王铎 26 祝允明 27 傅山 28 王宠 29 李斯别 30 李建中 31倪元璐 32 黄道周 33 张瑞图 34 陆柬之 35 何绍基 36 康里子山 37 文征明 38 刘墉 39 赵之谦 40 朱耷 41 赵佶 42 邓石如 43 金农 44 倪瓒 45 赵构 46 康南海 47 王文治 48 宋克 49 李世民 50 郑燮 正所谓综合排名可能还按各人在除书法技艺外其它领域的造诣为参考,如苏轼本身是大文豪、赵孟頫也是个大画家、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王献之曾经有一个半世纪被人们认为其成就是高于其父等。

    对此,有人对书法家的了解以及对他们的书艺及影响力作标准,排出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1,王羲之 东晋人,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被尊为“书圣”。最出名的作品要数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变化多端令历代书家都自叹不如,其它作品如《十七帖》、《乐毅论》、《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影响深远,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连唐朝的太宗皇帝也命人从民间大量收集他的字来集成《圣教序》。

    此外,王羲之另一个功劳就是书体变法,将带隶味的行书改良为真行草体,如果说汉朝的刘德升创造了行书,那么东晋的王羲之就是将行书完善并发扬光大,故而难得,当推为第一。2,颜真卿 唐朝大书法家,以其丰腴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名世,对后世影响巨大。

    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一改王羲之以来的秀美之风及初唐瘦硬的书法标准,转为阳刚之美,可谓楷书艺术的巅峰。另外,他在行书领域上也有很高深的造诣,《祭侄稿》被喻为“天下第二行书”。

    3,王献之 王羲之的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书法,尤以行草著名,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虽承家法,但并不墨守成规,博取众长,敢于创新,一反其父书法的 “内拓”而转为“外拓“,笔法媚趣雍容。

    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病逝,如王献之能再存活二十年,相信其书艺上的成就必超其父。

    4, 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他吸收了欧阳询的严谨险绝和颜真卿雄浑宽博而形成一种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的“柳体”,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刻石》等,成为后世最多人学习的楷模。

    5,怀素 唐代大书法家,为唐三藏的徒弟,以狂草著名,和张旭齐名,被后人称为“颠张醉素”。喜醉后挥毫,用笔圆而有劲,奔放自然、一气呵成。

    代表作有《自叙帖》《食鱼帖》《小草千字文》等。笔势雄强狂纵,变化莫测,一直为世人所重。

    6,欧阳询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书法最初从王羲之中取法,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世称“欧体” 当时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可以说初唐书法是欧阳询的时代。

    代表作当数《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楷书之极则”,倍受人们喜爱。其它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7, 米芾 宋四家苏黄米蔡,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豪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就书法艺术而言,米芾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成就最大。传世墨迹有《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其作书谓“刷字”,尤以《蜀素帖》为代表,放纵不羁、以侧取妍,八面出锋,也曾作为我学行书主攻的范本之一。

    另外,米芾擅长临摹古人书法,可以达到乱真程度。8,黄庭坚 行书雄强隽逸,结构奇特,风格突出。

    其字中宫收紧、四面开张,最为明显之处是结体中往往主笔写得特别夸张,人称“山谷体”,与其师苏轼一起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让宋代书风彻底摆脱唐代书风的束缚。主要代表作有《松风阁》、《经伏波神祠诗》等。

    9,智永 王羲之七世孙,早年出家,书风受家法影响较大,习字很刻苦,相传几十年不下楼,终成一代大书法家。当时的求书者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了。

    最著名的是飘逸俊秀的《真草千字文》,被视为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10,赵孟頫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三个在唐朝,唯赵孟頫是元代的。

    他多才多艺,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其中书法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代表作有《胆巴碑》、《洛神赋》等,世称“赵体”。书法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点画遒劲,结体秀美,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属于秀美一派书法。

    没有前三位书法家般注重风骨,这也许是赵体的过人之处。但我认为赵孟頫的书法端秀妍美是控制得恰到好处,但对于学习其书法的人,尤其是那些初学者,难对其把握得准确,就容易形成浮滑、俗媚。

    以上排名客观为主,主观为次,以其对后世影响力为主,书艺为次,然后就是理论。(一),书法与其它艺。

    历代书法名家大图范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