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县志

1.如何编写县志
县志初稿的编写要坚持存真求实,科学客观;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以类系事,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体现规律,述而不论;以事系人,生不立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视经济,注重人文,更要重视资料的收集。
在资料收集齐全之后,要反复熟悉资料,反复熟悉篇目。做到胸有成竹,先编什么,后写什么,编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文体: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化的语体文。
文字表述要科学,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避免文学描写,词藻堆砌。避免文言文、白话文夹杂,比如:“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
二、体裁:方志体裁是记述体裁,古人所说:“述而不作”,“不作”就是不作直接评论,寓观点于叙事之中。上届编修《中江县志?人物传》中共列45人,其中有专家、学者、廉吏、革命烈士、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但也有劣迹昭彰的谢百城、曾望尧、吴贯之、刘庆刚等4人,详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寓“惩恶扬善”于《人物传》中。
再如《谢百城传》:写了他先期加入中国同盟会,继又参加中华革命党,后又在靖国军石青阳部作顾问,任过蒋介石总司令部咨议、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秘书、中央立法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开始,谢与阎锡山研究攻守策略,刘邓大军进入川东,谢回中江召开8次参议会,与当时的县长彭心明、县党部书记曾望尧等,组织4个临时警察中队,购买电台、枪支,全县分9个临时游击区,9个指挥所,抵抗解放中江。
中江解放后,潜逃成都,后逮捕归案,依法处决。通篇找不出评论的语言。
但读者读后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特别在此文最后用“依法处决”4字,画龙点睛地给他客观地作出了评论。三、行文:行文就是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如何表达,概括地说,就是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准确等五个方面。1、严谨:严就是严密,谨就是谨慎,严谨就是尊重客观实事,实事求是。
对历史事实不作任意拔高,也不作故意贬低,更不能笔下生花。要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恰当记述人物和事件。
其次,一部志书,人、地、物名、时间和数据是大量的,最容易发生错乱,因此要认真核对,做到有凭有据,准确无误。再次,语句要鲜明易懂,不宜用语句含混、数量不清的含糊词语,例如:“面貌一新”、“圆满结束”、“逐渐恢复”等。
臆测性的词,也不可用,如:大概、可能、估计、极其、特别、差不多、最、很等。更不能用笼统的时间概念词,如:近来、近期、以前、很早、目前、至今、曾经、早些时候、当时等。
简称用语第一次要写全称,夹注简称。如:“三反”、“三支两军”、“三中全会”、“三个代表”、“生资公司”、“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三反”的全称。支工、支农、支商、军管、军训是“三支两军”的全称。
不先写全称,年深日久,后人无法看懂,不知所云。用语要贴切,表达要准确,方志语言的严密,虽不象写论文那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必须准确地反映和表述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
方志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用语必须概念明确,毫不含糊。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歧义丛生,这是必须努力避免的。
2、朴实:朴实是志书语言风格的基本要求,语言要朴实无华,淳美自然,在行文中要摒弃浮辞,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不用描写、夸张、渲染等修辞手法。如:河北省新编《井陉县志》叙述聂荣臻救日本姑娘的故事,全文是:“一九四O年八月二十二日,聂荣臻司令员派洪河槽民兵李北堂,将在西王舍救出的2名日本小姑娘(一九八O年得知是美穗子姐妹)送往井陉车站转交日军。”
全文共64字,把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和结果交待得清清楚楚,无一点描写和夸张。方志学家提出,不要偏尚文辞,不要妆点名胜,不要浮记功绩,不要文史混淆,不要舞文弄墨。
地方志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完全用事实说话,靠资料翔实可信而发挥功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使用描写、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不能象写论说文那样使用设问、反问等手法。
在地方志中滥用修辞,将会失去地方的语言特色,影响志书的科学性效果。3、简洁:志书语言要科学,做到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多,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少。
句无冗句,章无赘言,不枝不蔓,不转弯抹角,做到要言不烦,文约事丰。文贵精、不贵多。
一九八三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指出:“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也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的方面都讲到了。
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精炼,要惜墨如金。”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同是给远方的弟弟打电报,说是他的父亲病了,要他弟弟迅速回家的事。
一个写的电文是:“父亲的病很重,你快快回来”。另一个写的电文是:“父病重速返。”
意思都一样,一个写了11个字,一个只写了5个字,字多的比字少的多花一倍多的钱。这就说明文字简洁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文字表述必须经过提炼,犹如矿石经过冶炼捶打,才能制成各种器物一样。
用文字来表达命意,经过炼意、炼词才能成为文章。对于收集的资料不。
2.地方志怎么写
首先,设计篇目。
篇目按类设置,遵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规则,同级类目不能存在交叉关系,上位类概念的内涵必须包含所有下位类。从地方志来说,篇目一般设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5大类,另有序、概述、大事记、人物传、附录、图、后记、索引等。
其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的原则是应收尽收,以档案资料为主,口碑资料为辅,并进行实地考察、调查。
第三,纂写正文。地方志纂写要求资料性记述,言必及事,言之有无,纵述历史,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忌空谈空论。
地方志编纂是一门科学,只言片语是不可能讲透的,需要系统学习。目前市场上有关地方志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专著比较多,网上有关地方志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知识也比较多,建议多学学。
3.《地方志》应该怎么写
地方志书与史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局限于一个地方罢了,写志书的知识基本上属于档案学范畴,用的最多的是档案学中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当然,这些专业知识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掌握的,一般地方上都有专门的地方志编纂机构(地方党史办也行),求教于他们应该是捷径,假如要一个月出东西,最好请人家给你出个提纲兴许还来得及,因为开头一般都是个“XX地方XX(地方人物志?)概况”这个是需要你写的,中间的主要内容一般按时间顺序或者什么顺序分类罗列(比如地方领导、教育人士、工商业人士…………出生在本地的各个方面名人、海外名人等等)这些东西你们当地的档案馆、人事部门、史志部门应该有现成的,既然领导让你写这种东东你应该有权使用,只要符合格式要求(名字、性别、那里人、政治面貌、曾经和现在担任何职、经历…………),复印—粘贴即可,这一行当的老祖宗孔子仲尼老先生曰过嘛“述而不作”嘛,最后不要忘记写个展望性质(比如如何利用好我们当地的人员优势,为我们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等等)的东西结束就可以收工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