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运动会简报
1.五四 活动方案
方案一、活动主题:清洁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时间:4月三、活动内容:邀请学校领导和青年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清洁卫生活动。
四、组织安排:以学生团员和基层团干为主,组织200人左右的志愿队伍,自带工具,参加志愿清洁卫生活动。 五、宣传报道:突出纪念五四运动和志愿服务主题,在活动主要路段悬挂标语、志愿旗帜,邀请电视台等有关媒体作宣传报道。
还有这些也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2009年成人宣誓仪式、“和谐中国·青春的奉献”演讲大赛、写和谐征文、学生才艺展示(讲和谐故事 奏和谐之声 演和谐情景剧)、社团纳新等。
2.五四运动班会课件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寸画锁骨513 平阳二中历史组制作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6月3日——7月初上海无产阶级时间中心主力5月4日——6月3日北京青年学生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罢课口号方式结果罢课,罢工,罢市被捕释放,罢免,拒签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章宗祥:驻日公使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太平天国运动•“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出中彻国底人的民反第帝一反次封旗建帜的鲜口明号地。提•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结果之比较大态中的登国革上工命政人力治阶量舞级。
台以,独显立示的了姿强•前期:遭到北洋政府镇压后期: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外电报道中国拒签和约的新闻思考: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其间必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国际•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加深。国内•阶级基础:。
3.有关五四运动的文章
五四运动的作文:我在五四运动中的经历五四那一年,我正在西安私立成德中学读书。
西安僻处西北,一向是比较闭塞的。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使西安的一般学生感到国亡无日,于是纷纷自动集合,要求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接着,各中等以上学校开了学生代表联席会议,我代表成德中学参加会议。这个会议决定:西安市各中等学校学生全体罢课;举行抗议示威游行;组织讲演团,向商人和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劝用国货,等等。
西安学生就这样离开了书斋,走上了街头。5月下旬,学生们举着“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和“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等旗子,举行了西安市空前未有的示威游行,并且在街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讲演的学生慷慨激昂,声泪俱下,讲到最痛切的地方,还有人撕下竹布大褂下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等字。西安学生这种高涨的爱国情绪,受到当地各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这个死气沉沉的古城苏醒了。
在示威游行之后,为了使学生运动组织化、经常化,我们又在西安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组成了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我被选为会长,邹遵(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牺牲)被选为评议长。学生联合会还出了会刊,经常报道陕西各地和全国学运情形,提出陕西省学生的行动口号,对当时陕西学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北京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全国20几个省的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都先后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通电抗议,查禁日货。
6月3日以后,运动又进入新阶段,首先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他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为了表达陕西省学生的决心和意志,并和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取得直接联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推选我和李伍亭为代表到北京请愿。
我们俩便在6月初联袂北上。 新华门前的怒吼 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正是北京学生运动继续高涨之时。
原来,北洋军阀政府自5月4日后,曾连发两道命令,声称“遇有纠众滋事不服弹压者,依法逮惩”;“其有不率训诫、纠众滋事者,查明斥退”。在6月4日和6月5日,逮捕了在街头讲演的学生1000余人。
统治者妄想用高压的手段来扑灭革命的火焰,结果适得其反。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有如火上添油一般,使得斗争的火焰愈烧愈旺了。
当时北京各校代表曾在北京大学红楼开会,并邀请各省市已经到京的学生代表参加,决定到总统府请愿,坚决和反动政府斗争。 大概是在6月5日以后,10日以前吧,确实的日期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时间大约在下午3点钟左右,北京各大学的学生和一部分中学生,集中到新华门前,人数有一两万之多,把西长安街围得水泄不通,要求当时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出来接见学生。
徐世昌避而不见。警察总监吴炳湘出来说:“总统不在,可以把请愿书留下;时间已经很晚,希望学生回校休息,政府自有答复。”
但是,学生们不肯上当,坚决表示不见徐世昌,不得明确答复,誓死不回校。这样一直僵持到晚上10点多钟,人愈聚愈多,有些过往行人,也参加进请愿行列。
特别是一些洋车工人,把一天拉车得来的血汗钱,买了烧饼、茶水送给学生。这种真诚的支持,使学生们受到极大的感动。
徐世昌看到不见学生不行,才派了他的两位秘书出来传话说:学生可以推派10个代表,到里面受接见。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
4.五四 活动方案
方案
一、活动主题:清洁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时间:4月
三、活动内容:邀请学校领导和青年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清洁卫生活动。
四、组织安排:以学生团员和基层团干为主,组织200人左右的志愿队伍,自带工具,参加志愿清洁卫生活动。
五、宣传报道:突出纪念五四运动和志愿服务主题,在活动主要路段悬挂标语、志愿旗帜,邀请电视台等有关媒体作宣传报道。
还有这些也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2009年成人宣誓仪式、“和谐中国·青春的奉献”演讲大赛、写和谐征文、学生才艺展示(讲和谐故事 奏和谐之声 演和谐情景剧)、社团纳新等
5.五四运运动小故事
五四运动小故事 据当时记者报道,五四当天,步兵统领李长泰劝聚集在天安门的学生散去,有学生骂他是“卖国者”,他回答:“你们有爱国心,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就要把地方让给别人了么?” 并表示愿意为学生传达意见,但恳请学生不要用野蛮的方式,当学生回答自己极为文明后,这位长官便坐车扬长而去。
事实上,当学生闯入赵家楼,放火烧房时,全副武装的军警都不为所动。其时,章宗祥遭学生毒打,全身50多处受伤,而在场的几十个带枪军警竟然束手无策,他身边有人向警察呼救,巡警回答说:“我们未奉上官命令,不敢打(学生)。”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首先表现在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时,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文章指出,五四运动 “表示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变点了。
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地失败了,这种情形,现在要来一个转变,不是再来一次失败,而是要转变到胜利的方面去了”。五四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人民走上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道路的历史起点。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里,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既有像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类型的殊死作战,也有像林则徐、魏源等人那样致力于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救国探索,先后进行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这些斗争和探索,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都没有获得成功。所有的努力之所以都遭遇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反帝反封建缺乏彻底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
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新申报对“五四运动”的报道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民国初年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191五四运动时的徐世昌政府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全部占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于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被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巴黎和会 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
在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五四运动 ,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最终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历史意义: 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7.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如下: 1、国内政治方面,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4、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合理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准备准备在“合约”上签字。
5、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8.有关于五四运动的作文500字
五四那一年,我正在西安私立成德中学读书。
西安僻处西北,一向是比较闭塞的。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使西安的一般学生感到国亡无日,于是纷纷自动集合,要求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接着,各中等以上学校开了学生代表联席会议,我代表成德中学参加会议。这个会议决定:西安市各中等学校学生全体罢课;举行抗议示威游行;组织讲演团,向商人和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劝用国货,等等。
西安学生就这样离开了书斋,走上了街头。5月下旬,学生们举着“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和“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等旗子,举行了西安市空前未有的示威游行,并且在街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讲演的学生慷慨激昂,声泪俱下,讲到最痛切的地方,还有人撕下竹布大褂下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等字。西安学生这种高涨的爱国情绪,受到当地各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这个死气沉沉的古城苏醒了。
在示威游行之后,为了使学生运动组织化、经常化,我们又在西安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组成了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我被选为会长,邹遵(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牺牲)被选为评议长。学生联合会还出了会刊,经常报道陕西各地和全国学运情形,提出陕西省学生的行动口号,对当时陕西学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北京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全国20几个省的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都先后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通电抗议,查禁日货。
6月3日以后,运动又进入新阶段,首先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他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为了表达陕西省学生的决心和意志,并和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取得直接联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推选我和李伍亭为代表到北京请愿。
我们俩便在6月初联袂北上。 新华门前的怒吼 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正是北京学生运动继续高涨之时。
原来,北洋军阀政府自5月4日后,曾连发两道命令,声称“遇有纠众滋事不服弹压者,依法逮惩”;“其有不率训诫、纠众滋事者,查明斥退”。在6月4日和6月5日,逮捕了在街头讲演的学生1000余人。
统治者妄想用高压的手段来扑灭革命的火焰,结果适得其反。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有如火上添油一般,使得斗争的火焰愈烧愈旺了。
当时北京各校代表曾在北京大学红楼开会,并邀请各省市已经到京的学生代表参加,决定到总统府请愿,坚决和反动政府斗争。 大概是在6月5日以后,10日以前吧,确实的日期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时间大约在下午3点钟左右,北京各大学的学生和一部分中学生,集中到新华门前,人数有一两万之多,把西长安街围得水泄不通,要求当时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出来接见学生。
徐世昌避而不见。警察总监吴炳湘出来说:“总统不在,可以把请愿书留下;时间已经很晚,希望学生回校休息,政府自有答复。”
但是,学生们不肯上当,坚决表示不见徐世昌,不得明确答复,誓死不回校。这样一直僵持到晚上10点多钟,人愈聚愈多,有些过往行人,也参加进请愿行列。
特别是一些洋车工人,把一天拉车得来的血汗钱,买了烧饼、茶水送给学生。这种真诚的支持,使学生们受到极大的感动。
徐世昌看到不见学生不行,才派了他的两位秘书出来传话说:学生可以推派10个代表,到里面受接见。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