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周恩来伟人事迹简短

    1.周恩来的事迹(简要的)

    周恩来出生在上个世纪末年。

    他的一生参与了解决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伟大事业。他为拯救中华和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的伟业巨绩可以举出许多,能否说,其大功主要有这样八条: (一)凝聚中华民族精英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半个世纪的核心领导成员 在五四运动时,他是天津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以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之一的旅欧共产党组织的创建,是其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个旅欧党组织虽然是一个海外支部,但却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核心领导成员,即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周恩来从1924年回到祖国后,就一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

    在1927年大革命后期的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席政治局常委会议。从此,他就进入了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直到去世,长达半个世纪。

    (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进行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负责指导各个地区的农村游击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中央苏区,他参与中央红军的主要领导。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和指挥的伟大长征的战略转移的实现,也凝聚了周恩来运用军事指挥艺术的心血。

    此后,他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参与制订各个战争时期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计划,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与制定决策,并组织实施。

    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的老同志说,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帅”,不无一定道理。

    (三)党在反动统治地区长期进行地下工作和非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周恩来既参与领导军事战线的武装斗争,又一直是反动统治地区的地下斗争、党的隐蔽战线的主要领导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他直接领导建立了保卫、保密和情报工作系统,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为保卫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安全,为保护党的骨干和营救被捕同志,为及时掌握敌情并指挥对敌斗争发挥了特殊的巨大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他是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各方面工作的总负责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他还领导着党在蒋管区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在中国革命长期的白区工作、隐蔽战线和地下斗争中,周恩来展现了非凡的才干,功勋卓著。 (四)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尽管被认为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政府首脑,但是倍尝艰辛。建国后头8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健康,周恩来总理内政外交也比较顺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出现向上发展的新气象。 (五)参加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领导人 周恩来在早年担任共产党旅欧支部负责人时,就帮助孙中山派出的代表在欧洲建立国民党支部,开始了漫长的统一战线的斗争历程。

    在抗战时期,他是中共中央驻在国统区的中共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既保持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关系,又广交各界朋友,深入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了统一战线队伍。到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是历届人民政协 (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立场,且有泱泱大国风度的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他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视开展人民外交,主张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七)“文化大革命”中力挽狂澜、苦挥危局的中流砥柱 “文化大革命”号称“史无前例”,其破坏性在中华民族当代史上是空前的。我他挽狂澜于既倒,使国民经济免于崩溃,使党和国家免于分裂,起到了任何人难以起到的“中和”作用。

    他在与党和人民治“文化大革命”之乱的斗争中耗费了全部精力,过早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 (八)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作了重要的干部准备和思想准备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以各种方式保护了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知名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

    陈云说,像我们这些人都是他保护下来的。邓小平的复出和被赋予重任,没有周恩来的努力也是不可想像的。

    他在70年代初所进行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也为否定“文化大革命”、准备第二次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找周恩来事迹要简短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 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

    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 女在我国台湾省。”

    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

    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 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 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

    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 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

    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

    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

    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

    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

    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

    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3.【有没有关于一些人生价值的名人故事啊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

    4.关于周恩来的简短小故事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

    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5.周恩来的故事(简短,不要太长)

    周恩来的故事: 一、清粥小菜化矛盾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访华,向中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

    然后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周总理就指示外交部同志第二天请阿尔巴尼亚代表们访问大寨,并交待说明天的晚餐就吃小米粥、玉米,再准备几个简单素菜和一个荤菜。 从大寨回来以后,周总理就对阿方代表说了:“你看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多送给你阿尔巴尼亚一吨米,我们就要勒紧自己的裤带。”

    后来,那个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就降低了要价。 二、做事有头脑 有一次,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

    做的饭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其实就是一些普通的蔬菜瓜果,就是这样简朴的饭菜,总理就对这位同志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 三、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

    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喜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 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四、周总理谈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

    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 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

    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 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五、对!牛弹琴 。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

    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 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恩来。

    6.谁知道:周恩来的事迹,越短越好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

    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

    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7.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

    一○七、让出教室 一九三四年,长征队伍来到湖南省通道城,红军总部驻扎在一所小学校里。

    第二天,周恩来到部队去指导工作,刚出门,这所小学的几位教师就迎面朝他走来,告诉他:“两天前就听说要来军队,学生全吓跑了。没想到来的是你们,你们纪律严,作风好,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和别的军队不一样,大家又都回来了。

    现在想继续上课,可教室都让你们住上了人了。想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让出几间教室来。”

    他们刚刚说完,周恩来就立刻喊来号房子的管理员。管理员认为部队只住几天,没多大关系,周恩来严肃地说:“同志,这是关系到人民军队和群众关系的大问题,怎么能说没多大关系呢!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该严格执行。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爱护群众的利益,要保卫学校。”看到管理员有了认识,周恩来命令说:“现在你去传我的话,动员大家马上把教室统统让出来,给学生上课。”

    次日,学校开课了,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飞扬。 (徐必成) 一○八、取食留钱 一九三五年,红军进军云南。

    当时,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斗争非常艰苦。这一天,部队路过马龙县,在一个村子里休息。

    周恩来又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还没吃上饭。村里的老百姓都让国民党兵连吓带骗地跑空了。

    几个警卫员跑遍全村也无法买点东西给周恩来吃,实在没有法子,只好走进老乡的屋里找吃的,没走几家,就找到两碗苞米饭和十个鸡蛋,见不到人,无法付钱,就想先让周恩来吃上饭再说。做好饭给周恩来送去时,周恩来了解到没有付钱,立即严肃地要他们把东西送回去,又开导他们说:“咱们是工农红军,人民的子弟兵,绝不允许乱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必须牢牢地记住: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宣传。”后来警卫员恳求:“写个条子向老乡说明情况,多留点钱,东西就不送回去了。”

    周恩来才勉强同意了。 (徐必成) 一○九、备粮付款 一九三五年六月,部队行进到四川松潘、黑水芦花,当时在一方面军任营指挥员的彭绍辉接到周恩来的电报,通知他:军委明天通过这里,请他准备些粮食或其它食物。

    彭绍辉立即带了一个连上山找粮,结果找到了两羊皮口袋青稞和一只羊。刚刚下山,军委首长就到了。

    彭绍辉着急了,青稞还没磨成面,怎么给首长吃呢?周恩来说:“告诉炊事员,把青稞煮成稀饭,羊肉切成块,放些辣子盐巴,煮烂就可以吃。”接着,周恩来又问:“青稞和羊,给钱了吗?”彭绍辉告诉他:“每一羊皮口袋青稞给了一块白洋,一只羊给了两块白洋。”

    听完,周恩来再三交代:“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民族政策。” (徐必成) 一一○、赔桶道歉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部队行进在甘肃的山区,爬了一天山,仍然没有走出山去。

    晚上就在一个小村宿营。这地方,喝水比吃油还困难。

    全村几十户人家就靠一口十多丈深的水井,一下子住了那么多部队,吃水就更加困难了。 周恩来在路上渴了一天,一住下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连一口水还没有喝上。

    两个警卫员向老乡借了一个水桶,抬着两盘井绳到井台上去打水。因为井太深,一个不小心,他们把水桶摔掉了底,一点水也没有打上来。

    只好又另外去借了一个水桶,打回水来,烧开了,周恩来九点钟才喝上开水。他对晚吃饭、晚喝水这些事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对摔坏了水桶这事却象每次他们弄坏了老百姓的东西一样,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们做事情为什么总是不小心?打坏了水桶叫人家用什么?你们要负责挽回影响,马上去问问多少钱,赔人家,并且要好好地向老乡道歉!” (徐必成) 一一一、回区借锅 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长征的红军进入了甘肃的回民集居区。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此司令部专门讲了几次课,介绍回族人民的信仰和习惯。同时,部队还特别制订了几条新的纪律。

    周恩来也常给周围工作的同志们讲:“回民同胞的风俗习惯与我们汉族不一样,我们是工农红军,一定要尊重回民同胞的风俗习惯。注意影响。”

    有一次宿营后,警卫员们要给周恩来做饭,借用一家老百姓的锅,说什么他们也不肯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有个警卫员发了句牢骚:“这里的老百姓真怪。”不料让周恩来听见了,他说:“不借就不用,再另想办法嘛!何必这样呢?”那个警卫员还不服气:“没有锅怎么做饭?不做饭吃什么?”周恩来又很严肃地说:“宁肯不吃饭,也不能违反政策。

    同志,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你不懂吗?” (徐必成) 一一二、守梨办公 红军部队进入甘肃境内时,已是一九三五年中秋时节,当地群众正在收摘梨子。那时,老百姓门前树上挂满了果子,屋里梨子成堆。

    经过连续长途行军的战士,真想吃它几个。 当时,周恩来刚刚病愈。

    部队休息时,他一手端着开水,一手拿着铅笔,坐在挂满梨子的大树下,专心致志地看地图。 同志们说:“周副主席病成那样,都不吃群众一个梨子。

    我们要学习周副主席这种时时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尚品质。”就这样,部队经过盛产梨子的地方,同志们没有吃老百姓的一个梨。

    (徐必成) 一一三、观当戒衣 为了工作方便,警卫员几次要周恩来买套新衣服,实在没办法,周恩来领他们到了当铺前。只见。

    8.周恩来事迹

    周恩来事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2、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3、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 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5、他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他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调“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 神相结合”。

    6、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 扩展资料: 近日,人民网党史频道邀请《周恩来:永远的榜样》一书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周恩来邓颖超秘书、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周恩来卫士、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四位嘉宾做客访谈,共同缅怀这位伟人。

    访谈中高振普表示,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得了癌症以后并没有选择放弃工作,而是边工作边治病。他把工作看得比治病重要,把党和人民的需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1972年总理生病了,可他一直坚持到1974年6月1日才住进医院治病,直到1976年1月8日病逝。 从1974年6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一共587天。

    在这587天里,总理用时近300小时用于会见谈话,前后开了40多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长至少有2、3个小时,有时会持续4个小时以上,甚至长达7个小时。 高振普回忆说,即使是在做了第二次大手术后,在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总理仍然从早忙到晚。

    十届人大会议召开之前,总理经常在医院伏案工作,这期间顾不上吃饭和休息。邓大姐和照顾总理的同志看着非常心疼。

    邓大姐就让卫士给总理送点巧克力、一小碟花生米、杏仁或者一杯葡萄糖水.总理经常匆忙吃点之后又要接着开会。 除了开会,总理还要会见外宾。

    为了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周恩来抱病在医院的病床上会见了65位外宾,每见一位外宾大概都要一个小时。后期总理体力不支,仍然坚持最少会见十多分钟。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总理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病中更加拼命地工作。他完全不顾及自己病重,只想用最后的时光尽可能多地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做一些工作。

    总理早早地就给邓大姐交代过,等他死了以后要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洒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中。 访谈结尾高振普表示,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付出爱最多的人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

    周恩来的一生不忘人民,他也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周恩来用他的理想和信念,一生都在为党为国为人民谋福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一生不忘人民 也被人民永远铭记。

    9.有关周恩来的感人事迹,简短些,50字就可以了

    神一样的男人:周恩来总理。

    1968年的一天,总理吃午饭时从报上获悉爆竹厂失火,女工王世芬奋勇灭火,身体大面积烧伤。他立即找吴阶平大夫问明情况并嘱咐:“现在去医院探望王世芬的人很多,一定要护理好,去探望的人不能太多,以防感染;要注意先不让她照镜子,以免她灰心丧气;全身植皮后排汗困难,夏天要送她到凉快的地方疗养……” 1974年,西花厅一位女服务员收养了一个女孩,后因种种原因她夫妻俩有点想法。

    总理得知后,一天午饭后对我说:“小许,你明天下班回家替我看看她收养的小孩。见到老*(这位服务员的丈夫)就说我说的,这孩子你们如果决心要,就负责到底;如果不要,送到孤儿院去,由大姐出钱!”第二天,我把总理的话转告老*。

    这位50多岁的老军人感动地说:“总理在重病中还想着我的孩子,请转告他老人家,我们一定把这孩子抚养成人!”。

    周恩来伟人事迹简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