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七月与安生感悟

1.能说说你对《七月与安生》看过的感受吗
拿什么去安放友谊
文/梦里诗书
如若《七月与安生》仅止步于那美好的友谊并更为细腻的去勾勒于情感,这何尝不会是一部难得的青春之作,但没有了狗血的基色,对于中国式的青春电影来说,又能拿什么来营造剧情的张力?于是随着虚假做作所谓爱情的来临,那本自真挚的友谊也随之消散殆尽。
国产的青春电影,鲜有一部能将镜头质朴的聚焦于女生之间的感情,这也使《七月与安生》在伊始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之感,周冬雨饰演的安生和马思纯饰演的七月上演的这场友谊羁绊,也确营造了一种难得的真挚,而两位女主人公各不相同鲜明的个性,在人物塑造也有着到位的拿捏,尤其是周冬雨更可谓是继《心花怒放》后再次颠覆了她在观众眼中以往的形象,将安生这位看似性格放荡不羁,实则内心脆弱的人物有着很好的表现。
可惜于这种难得的清新纯粹并没有能在这部电影中贯穿始终,随着又一场以爱为名的三角恋展开,这一故事也开始变得虚假做作,已然司空见惯的套路剧情,并不是依靠些许所谓的反转不同所能改变的,而一再的狗血煽情与刻意营造的泪点,实则早已迷失了前段那种质朴的情感,看着一幕幕莫名的悲欢离合,令人再也难在这部本自青春友谊的电影中找到共鸣。
《七月与安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执导,更在于剧情本身,虽未曾有拜读过原著,但从这一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便可想见其作品是多么的矫揉造作,无论从伊始还是结局来看,这个关乎成长的故事所充斥的仅有虚构的臆想,其不但没有真正去着点于爱与友谊的美好与责任,更有着迷离错误的价值观导向,这样的疼痛青春其本质与过往诸多的烂俗之作并没有过多的区别。
本以为在《七月与安生》中能邂逅一段弥纯美的友谊,未曾想到头来依旧还是一场乏善可陈的三角之恋,如此呈现又能拿什么去安放友谊的的珍贵?!
2.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期盼许久的话剧,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七月与安生》,年初看见其在上海、深圳、北京的巡演公告,内心就已经跃跃欲试,终于现实所迫未能成行,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第一次看话剧是在去年春节假期的北京,正值西方情人节,三里屯流星雨模样的灯光闪烁,许多拿着玫瑰花的男男女女在我眼前走过,阿拉伯风格的餐厅里,露着肚皮的姑娘跳着热辣的具有异国风情的舞蹈。同行的朋友,提议去看话剧,这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得懂的剧,终于第一次映现在眼前,由于坐的是第一排,演员的妆容表情都看的一清二楚,剧名叫《情人劫》,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系的学生创作执导。
整个剧情有轻松诙谐,有逻辑推断,内容营养场面养眼,我发誓,我喜欢这东西。无法向文艺青年靠拢,也一直没做过所谓文艺青年这么文艺的梦。
只知道自小作文号称不错,却在小学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时得了零分,老师批语:文笔流畅,段落清晰,可惜跑题了。跑题该是我一大特色,老师这大笔一挥,我这一个天生文科生的料就被埋没到了至今。
以至于只能在今天像怨妇一样絮絮叨叨写点拿不出台面的观看感、读后感什么的。早早的朋友送了票,我在第一时间向闺蜜分享喜讯,告诉她我们的话剧有着落了,我知道她喜欢,如同她知道我一样。
却没想到在时间临近时,又有朋友送票过来,我哭笑不得的给嫂子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话剧有如何的好看美妙,她这才没有将这两张价值千元大钞的票给浪费了。一整天心神不宁,如同要出趟期待许久的远门。
其实,只是看场话剧。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白领青年眼里,听了一定会笑掉牙齿。
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没出息了这么多年,不好改邪归正了。江一燕和照片上一样清秀漂亮,只是比想象中身材娇小了些。
剧场内座无虚席,郑州人民表现出了对艺术极高的热爱和高雅的素质。七月与安生,其实该是同一个人,七月是安生的影子,安生是七月的影子。
她们13岁遇见对方,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形影不离的生活。在学校,在安生家里,在任何场合,她们都是有了喜事要第一个跟对方分享的人。
或许,真的如同江一燕所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两个人,一个是宅女,一个是流浪汉。就如同每一个男人的心头,都有一个白玫瑰,一个红玫瑰。
安生自小离开父母,严重缺爱,自由散漫,过早的表现出了叛逆和所谓的洒脱。她外表强悍入男孩,内心柔弱如小孩,这样的女孩比正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需要爱,更怕受伤害。
所以她外表坚强独立,将自己层层包裹;她反叛,做出种种身边人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举动,是想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如果一旦有所求,便会被生活着了相,哪怕这种渴求,只是爱。
七月漂亮、温柔、乖巧、灵动,在学校讨老师喜欢,在家里讨父母喜欢,以至于语文老师都评价七月以后要流芳百世,而安生这一类的孩子一定会一臭万年,观后感《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七月胆小听话,连树都不敢爬。
安生爬上那颗大树,大声的喊道:七月,快上来呀。七月笑答:安生,你快下来,男孩子才爬树呢,刚下过雨,树上一定很湿,我才不呢。
这段对话,这个场景,在剧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我被这种纯净的来自两个女生的友谊所感染的内心硬生生生出一些柔软。第二次,却硬生生生出一些疼痛。
七月说,只要安生能够快乐,我什么都愿意和你分享,什么都可以。七月如愿考上大学,安生如期落考,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她在酒吧打工,抽烟、喝酒,如古惑仔般洒脱叛逆。
直到七月恋爱,家明的出现。那天,安生的母亲来看许久未见的女儿,母亲说,她不得以,不得以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不得以无法告诉她生父的姓名,因为她不能打扰他的生活。
但是,这不影响她作为一个母亲疼爱的女儿的心。这一段,在后来我看到剧情的结尾时,不得不哀叹女人的命运,安生和母亲命运,又何尝不是一个轮回。
安生反叛的赶走母亲后,内心波荡起伏,沉默许久的感情终于释放出来,痛哭不止。她边弹奏吉他、边唱歌,边哭泣。
以至于七月和家明站立许久,她都未曾发现。家明走上前去,轻轻的摸了摸安生的头发。
就是家明这一摸,就是安生这一抬头。改变了二个人,不,是三个人的命运。
安生像个独特的稀有植物一样迅速的吸引了家明,两个人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相互纠缠。安生终于累了,她一边爱一边自责一边哭,她的爱伤害的是与她相识十年的七月,那个单纯纯净的七月,能承受的起这样的伤害吗?安生爱家明,她太缺少关爱,而对于这样一个英俊温情干净的男人,她显然不具备抵抗之力。
一个“贪”字,让家明和安生以爱的名义纠结在一起,或许安生和家明对于对方来说真的是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无法不靠拢无法不相爱。正如安生所问,如果你先遇见的是我,你也一定会喜欢七月,因为,她是七月。
她优秀的几近完美。这就是命。
也许常人最难以抵挡的就是一个情字,多苦多累,都甘愿背负,一句心甘情愿让一切成了理所应当。当然,我要说,这里面最贪婪的要的最多的人是家明,他在漫长的时间里立场左右飘忽不定,在先遇见七月的时间里,与之相爱。
在遇见安生后,又不加以控制自。
3.花火专栏用善意温暖世界
用善意温暖世界
安妮宝贝改名了!一个曾经影响一代人的女作家,一个几乎被标签化的名字,突然变成另外的名字,自然引发人们良多感触。区别以往安妮宝贝的小说和随笔,新作《得未曾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就是她改名庆山后,以文化实录的形式,发现和探寻新的生活方式,然后用善意温暖这个世界。
中国论文网 /1/view-6131861.htm
这本《得未曾有》,讲述了安妮宝贝在长途旅行中,与四个陌生人的相会和交集。其中有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倡导他的饮食方式;有回归乡居的摄影师,以作品系列礼敬故乡和大自然;有以诗歌、唐卡、修行、领悟供奉信仰的年轻僧人;还有年过八旬,经历各种变迁,心守一事,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安妮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细节、一切观点,均如实记录下来,将种种不同的个人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命形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完整呈现,让读到的每一个人去分辨、吸取、选择、感悟,去获取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安妮宝贝认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种后退或者隐藏的倾向。“这些人的某些选择看起来可能是消极的,往后退一步,或者把自己隐藏起来,但这里面有很大的考验和决心在。”比如像书中人物魏壁,经历过非常积极的、或者说很热闹的生活方式后选择回到乡村,这样的选择里有他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确认。魏壁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一个农村优秀青年在大城市奋斗多年后,决定回到农村生活。魏壁选择乡村,安妮选择魏壁,都是一个目的:转向内心,探索、反省、净化和调整。不只是嘴上说,而是身体力行,按照自己内心去生活。
《得未曾有》褪尽了先前的尖锐和残酷,是充满善意的一本书。这说明安妮还是愿意用善意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对此,安妮坦言跟自己的经历或观念的变化有关,年轻的她是非常讲究是非观的人,会攻击一些事物。这是必经的过程,但又需要慢慢调整和纠正,当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通过学习、训练让自己的心得到扩展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东西具备一种平等性,这种平等性是说,事实上没有那么明确的对和错、美和丑。在安妮看来,这个世界所有对立面都可以融化掉,也可以消失掉。这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换过来的观念,需要一个人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去领悟。
安妮宝贝的文字曾经是小资的最爱。“海藻般的长发、光脚、白衣裙、目光如孩童一般清澈”是安妮笔下女子的标准相,“流浪、旅行、绝望、漂泊”又是她所叙述故事的关键词。在安妮早期的《告别薇安》、《七月和安生》、《八月未央》等作品中,无一不在讲述撕裂的痛、捆绑的爱。近些年,随着安妮的结婚生子,她的文字渐渐柔和,从《素年锦时》、《莲花》再到《眠空》,个人成长的尖锐和残酷被日常生活的平和所取代,她笔下的人物也从内心的挣扎转向对生活的探索。而 《得未曾有》中,在不同的人生故事里,我们会探寻到心的源泉,重新发现自己。
安妮宝贝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销量上,还表现在她作品中宣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很多人来说,安妮宝贝式的忧郁,安妮宝贝式的沉默,安妮宝贝式的麻布长裙,似乎就是他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另一面”。安妮的写作一直伴随着争议,她因清冷凛冽的风格,和字里行间的小资情调备受追捧,但又被批评“太文艺”、“太矫情”。 在《得未曾有》中,她除了记录这四个人的经历和交往,还会经常把自己抽离出来,来观察这个世界。她把自己的价值观写了进去,但没有对这四个人给予任何的判断或者评价,而是让他们自己流动和表达。
毋庸置疑,新的笔名意味着状态和心境的变化。对于改名“庆山”,安妮如此解释:“现在的自己,喜欢‘庆’的欢喜基调和‘山’的灵性,但不会与‘安妮宝贝’告别。”对于改名,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给新名赋予太多的意义,名字不过是符号。我想十个读者九个依旧会亲切地称呼你安妮,因为这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更改的符号,别具一格,代表着你的风格和气质。”在 《得未曾有》 中,我依然读到了安妮语言的干净、简短、豁达,没有拖泥带水,少夸饰。而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少了无病呻吟的做作,多了生活的温暖。
4.花火专栏用善意温暖世界
用善意温暖世界 安妮宝贝改名了!一个曾经影响一代人的女作家,一个几乎被标签化的名字,突然变成另外的名字,自然引发人们良多感触。
区别以往安妮宝贝的小说和随笔,新作《得未曾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就是她改名庆山后,以文化实录的形式,发现和探寻新的生活方式,然后用善意温暖这个世界。 中国论文网 /1/view-6131861.htm 这本《得未曾有》,讲述了安妮宝贝在长途旅行中,与四个陌生人的相会和交集。
其中有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倡导他的饮食方式;有回归乡居的摄影师,以作品系列礼敬故乡和大自然;有以诗歌、唐卡、修行、领悟供奉信仰的年轻僧人;还有年过八旬,经历各种变迁,心守一事,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安妮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细节、一切观点,均如实记录下来,将种种不同的个人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命形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完整呈现,让读到的每一个人去分辨、吸取、选择、感悟,去获取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安妮宝贝认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种后退或者隐藏的倾向。“这些人的某些选择看起来可能是消极的,往后退一步,或者把自己隐藏起来,但这里面有很大的考验和决心在。”
比如像书中人物魏壁,经历过非常积极的、或者说很热闹的生活方式后选择回到乡村,这样的选择里有他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确认。魏壁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一个农村优秀青年在大城市奋斗多年后,决定回到农村生活。
魏壁选择乡村,安妮选择魏壁,都是一个目的:转向内心,探索、反省、净化和调整。不只是嘴上说,而是身体力行,按照自己内心去生活。
《得未曾有》褪尽了先前的尖锐和残酷,是充满善意的一本书。这说明安妮还是愿意用善意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
对此,安妮坦言跟自己的经历或观念的变化有关,年轻的她是非常讲究是非观的人,会攻击一些事物。这是必经的过程,但又需要慢慢调整和纠正,当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通过学习、训练让自己的心得到扩展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东西具备一种平等性,这种平等性是说,事实上没有那么明确的对和错、美和丑。
在安妮看来,这个世界所有对立面都可以融化掉,也可以消失掉。这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换过来的观念,需要一个人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去领悟。
安妮宝贝的文字曾经是小资的最爱。“海藻般的长发、光脚、白衣裙、目光如孩童一般清澈”是安妮笔下女子的标准相,“流浪、旅行、绝望、漂泊”又是她所叙述故事的关键词。
在安妮早期的《告别薇安》、《七月和安生》、《八月未央》等作品中,无一不在讲述撕裂的痛、捆绑的爱。近些年,随着安妮的结婚生子,她的文字渐渐柔和,从《素年锦时》、《莲花》再到《眠空》,个人成长的尖锐和残酷被日常生活的平和所取代,她笔下的人物也从内心的挣扎转向对生活的探索。
而 《得未曾有》中,在不同的人生故事里,我们会探寻到心的源泉,重新发现自己。 安妮宝贝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销量上,还表现在她作品中宣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对很多人来说,安妮宝贝式的忧郁,安妮宝贝式的沉默,安妮宝贝式的麻布长裙,似乎就是他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另一面”。安妮的写作一直伴随着争议,她因清冷凛冽的风格,和字里行间的小资情调备受追捧,但又被批评“太文艺”、“太矫情”。
在《得未曾有》中,她除了记录这四个人的经历和交往,还会经常把自己抽离出来,来观察这个世界。她把自己的价值观写了进去,但没有对这四个人给予任何的判断或者评价,而是让他们自己流动和表达。
毋庸置疑,新的笔名意味着状态和心境的变化。对于改名“庆山”,安妮如此解释:“现在的自己,喜欢‘庆’的欢喜基调和‘山’的灵性,但不会与‘安妮宝贝’告别。”
对于改名,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给新名赋予太多的意义,名字不过是符号。我想十个读者九个依旧会亲切地称呼你安妮,因为这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更改的符号,别具一格,代表着你的风格和气质。”
在 《得未曾有》 中,我依然读到了安妮语言的干净、简短、豁达,没有拖泥带水,少夸饰。而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少了无病呻吟的做作,多了生活的温暖。
5.夜晚随笔
2006年8月31日安妮宝贝文集索引安妮宝贝的主要作品有《暖暖》《七年》《告别薇安》《如风》《最后约期》《呼吸》《无处告别》《生命是幻觉》《杀》《疼》《一个夜晚》《北方的事》《下坠》《伤口》《交换》《上海冬天》《八月未央》《七月和安生》《彼岸花》《末世爱情》《风中的烟火》《手心上的洁白花朵》《平静的约定》《暧昧》《安妮的六月诗句》《诗句》《爱已如风》《一个春天的晚上》《午夜的裙子》《爱到逃离》《重读杜拉斯》《衣锦夜行》《阳光的温度》《少年往事》《山中岁月》《三毛》《如烟花寂寞》《乔和我的情人节》《距离》《画漫画的男人》。
分类:随笔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20 | 阅读全文:安妮宝贝文集索引 2006年8月30日 蔷薇岛屿 在6月写作时候,我有连续的几个夜晚,陷入失眠。 这种失眠非常可怕。
在将近12个小时里面,处于一种极端清醒的状态,根本没有办法闭上眼睛。 从夜晚7点10分到凌晨2点43分,一直在工作。
因。.分类:随笔 | 评论:19 | 引用:0 | 浏览:3791 | 阅读全文:蔷薇岛屿 2006年8月29日 南方八月 到达另一个城市的时候是黎明。
南方潮湿温暖的夏天早晨,天空是迷离而寂寥的蓝。 刚下过一场雨。
空气清新得透明。 背上的NIKKO还是很沉。
矿泉水和药片都在。买的那件棉织的开襟上衣,旧旧的玫。
.分类:随笔 | 评论:4 | 引用:0 | 浏览:1461 | 阅读全文:南方八月 2006年8月28日 永远有多远 曾经我很喜欢去郊外的那段铁路散步。在那边能看到田野上大片的雏菊,它们在细长的梗上开出硕大而清香的花朵,颜色是诡异的蓝紫,我总觉得潮湿的泥土下应该有许多昆虫的尸体,才能生长出这样颓败而茂盛的植物。
。.分类:随笔 | 评论:47 | 引用:0 | 浏览:4955 | 阅读全文:永远有多远 2006年8月27日 漂亮女孩 我觉得我文字里的女孩是漂亮的。
是我的观念中的漂亮。 她们一般只有两种装束。
夏天是白色的棉布裙,光脚穿球鞋。冬天是旧的仔裤,黑毛衣和大大的男装外套。
头发是长的,有时候会扎松松散散的麻花辫子。 。
.分类:随笔 | 评论:15 | 引用:0 | 浏览:2639 | 阅读全文:漂亮女孩 2006年8月26日 安妮走四方 前言 那天一帮人出去吃饭。同桌的还有几个初次见面的朋友。
同事介绍安妮。跑了好多地方的人,常常说走就走。
记得其中一个男人微笑。.分类:随笔 | 评论:8 | 引用:0 | 浏览:2724 | 阅读全文:安妮走四方 2006年8月25日 边走边唱 一直不喜欢国内的流行音乐。
因为不喜欢没有个性的矫情和媚俗。除了黄磊。
是个炎热的夏天下午,是在公车上。很无心地,听到那首边走边唱。
是男人年轻而温柔的声音,带着一点点的怅惘和怜惜。 已经很习惯从。
.分类:随笔 | 评论:5 | 引用:0 | 浏览:1238 | 阅读全文:边走边唱 2006年8月24日 不要去找,要等 那天从图书馆出来,经过一家独特的店铺,里面专卖一些外销到日本的棉布衣服。有一条长长的裙子,宽松的,很简单的款式,缀着细细的刺绣出来的蕾丝,看过去颓靡而雅致。
是喜欢的颜色,陈旧而黯淡的藏蓝。 。
.分类:随笔 | 评论:19 | 引用:0 | 浏览:2668 | 阅读全文:不要去找,要等 2006年8月23日 香水 如果是独自一人,最想陪在身边的是香水。 常常做的事情,是在手腕上轻轻地抹上一点,然后在休息的间歇,悄悄地闻它。
这是很纯粹的私人的感受。香味对人是一种安慰。
当自己觉得爱上某个人,或者想离开。.分类:随笔 | 评论:4 | 引用:0 | 浏览:1883 | 阅读全文:香水 2006年8月22日 沧海蝴蝶 王菲又出新专辑。
只爱陌生人。过了一段时间才去买。
因为知道自己会喜欢,所以有从容的心情。直到一个清冷的黄昏,走到熟悉的音像店里。
没有看别的CD,只是对老板指一指墙上的那个穿黑衣服的女人。拿在手里,看。
.分类:随笔 | 评论:8 | 引用:0 | 浏览:1979 | 阅读全文:沧海蝴蝶 2006年8月21日 风中樱花 有时候我喜欢王菲。她的歌好听的不多,如果有就是绝美。
比如暗涌。约定。
暗昧。棋子。
或者红豆。粤语歌感觉是奇怪的。
但是王菲的不同。王菲的粤语歌,似乎仅仅感受她宛转忧郁的声线就以足够,而不用去了解她在唱。
.分类:随笔 | 评论:4 | 引用:0 | 浏览:1392 | 阅读全文:风中樱花 2006年8月20日 画漫画的男人 不是很喜欢漫画的人。一度蔡志忠非常流行,但是我没有看完整过他的任何一本漫画书。
也许人更可爱一点。看过一篇关于他的专访。
记者问他,如何看待幸福。他说,一个真正得道的人是无所谓幸福的,因为他本身一。
.分类:随笔 | 评论:1 | 引用:0 | 浏览:943 | 阅读全文:画漫画的男人 2006年8月19日 身体和灵魂的距离 那天朋友对我说起的话题,有一个是关于身体和灵魂。 两个人痴缠了很久。
其实早就是貌合神离。但是因为身体。
因为在身体的感觉上太好,所以可能会不容易分离。 有些人的身体构造会意外地相容。
只要在一。.分类:随笔 | 评论:17 | 引用:0 | 浏览:2432 | 阅读全文:身体和灵魂的距离 2006年8月18日 乔和我的情人节 每年的情人节,我会想起现在已经远走他乡的朋友乔。
曾经有很多个情人节,是和乔恩一起度过的。 两个大女孩穿着旧的牛仔裤和宽大的男式棉风衣,在街上闲逛。
看一场午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