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语言
1.电影的语言是什么
电影语言
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电影语言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它的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2.电影的影评中视听语言要怎么写
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与格式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
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
如《秋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如侯孝贤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
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当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影片分析的写作格式: 首先,要对影片的整体风格及要重点分析哪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和综述,如可以对电影中描述的社会环境、描述了怎样的人、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影片的整体风格进行概括。 其次,简单陈述影片故事的内容,但要注意,对故事梗概的叙述不要过多,应大概控制在三百字左右。
再次,找一到两个合适的点展开分析,如影片的主题如何展开、影片的叙事方法,在对这个点展开细致分析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视听语言的分析。在展开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不要泛泛而谈,要深入地分析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情节、人物的言行特点、人物的心理转变,为了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创作者设置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都对刻画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影片的故事怎样展开,怎样转折,怎样冲突,怎样达到高潮,最后怎样结尾,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影片是如何在一些关键的情节点上运用音乐来渲染情绪、营造氛围的等等,而不要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 最后,要对影片及考生自己对该片的分析进行总结。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
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
3.电影影评怎么写
写影评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一开始肯定摸不着头绪的。下面开始啦~~
首先,选择一部影片,如果要想写好做好先从一些经典的电影开始,不要选择类型电影,像港台的一些武打片之类的,不太好写。
其次,观影,看电影是很重要的,不需要非得看懂,但至少对这部电影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就是重点,但切记不要写成观后感。
然后,下笔,这是最重要的,具体怎么写呢,不要出现“我想”、“我认为”这样的字眼,如果出现自己的观点尽量客观地说出来,比如说“影片表现出来的。。。。体现出。。。”等,呵呵,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影评大家。
最后,就是按评论角度分别练习,中心思想、人物、情节、道具、叙事风格、视听语言,切记不可面面俱到,那样写不深刻,到自己可以一下子写6000字左右时再进行综合练习。
嘻嘻,祝你成功!影评很容易也很能练笔,加油!
4.电影语言包括哪些元素
电影的语言
一、表达的方式:视觉、听觉
二、诉诸的对象——感观——感性——直觉——沉淀的经验
三、电影语言的特征:
1、多维度、单向度
2、极富现实感的语言
3、电影语言具有多义性、隐秘性和遍在性
4 、强大的感染力
5、开放性和深广性——活跃的,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的
四、电影语言的构成
1、画面
2、声音:
台词(对白、旁白、独白)
声响动效 (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
C剪辑:
画面和画面
画面和声音
5.影评怎么写
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记住,一定要按议论文的格式! 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自己想,别被这东西束缚···
6.经典电影语言
永不消失的经典台词集锦 电影台词是否能够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你记忆中哪些台词是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将多少电影台词灵活应用?当你的言谈中总是隔三差五蹦出大家耳熟能详的台词时,那不用怀疑,你的的确确是被它影响了! 一路看下来,我们这几十年的电影建设,有着时代深刻的烙印,从而形成了迥异的台词风格,它勾起的回忆不会泛滥,也会满溢吧。
看看这些台词能否唤起你的记忆。 看似有理型 “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
影片《一声叹息》中,当剧作家梁亚洲被婚外情搞得焦头烂额时,面对结发妻子由衷地说出了这番话。此语一出,立刻震惊四座。
不少夫妻在看过影片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枕边人,细心体会着双方牵手时的感觉。可以说,影片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娱乐过后更是引发了一轮关于夫妻关系的大讨论。
“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倘若只是夫妻间的一句调侃,也许只能证明你们情比金坚。
但如果成了夫妻之间说不出口的感受,倒真应该琢磨着为双方感情增加点保鲜剂了。 “审美疲劳”(要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讲说出来) 这句台词出自影片《手机》,费墨的这句话已成为2004年的流行词汇。
在2005年,它仍然流行。看过影片,观众在笑过之后开始反思,手机是啥时变成手雷的?为何原本相爱的两个人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些人不敢带老婆看《手机》,更有甚者,夫妻相约不看《手机》。
看来,“审美疲劳”不仅是朋友之间取笑的谈资,更成为“老夫老妻”们的警示钟。 “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足够!”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不仅是那些煽情、搞笑、不知所云、口罗里巴嗦的台词让人难以忘记,一些充满人生哲理的台词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这一段,就是紫霞仙子要嫁给牛魔王时说的一番话。在《大话西游》盛行的年代,时常能听到有人发出这段“开心和不开心”的感慨。
虽然没把“同类”唬住,却着实把在一旁偷听的家长吓了一大跳。 不知所云型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
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就是没理由地喜欢的不得了。还记得当年几个死党逃学看《大话西游》时的情景。
香港演员罗家英彻底颠覆了唐僧的形象。谁也没想到,一个叽叽歪歪,口罗里巴嗦的唐僧居然创造了台词神话,什么onLY YOU, “下雨收衣服”之类的台词,竟然成为“千古绝笑”。
“强盗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依然语出周星驰。
周星驰的电影俨然成了无厘头电影的代名词,而他戏谑调侃却不失哲理的台词成为经典流传。镜头里,他爱笑,笑中有无奈,也有坦然,有沧桑,有辛酸,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笑容比他更富有戏剧性;镜头外,他的眼神不闪烁却又亦正亦邪。
曾经,当我们刚刚开始迷恋周润发那种英雄形象的时候,我们是瞧不起周星驰的。因为在那个“英雄独尊”的年代,周星驰是颓靡而猥琐的。
如今,这样一个高举“无厘头”大旗的人,一走就是20年,所向披靡。无厘头成为流派,登堂入室,都拜周星驰所赐。
赚人眼泪型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后面的不用再说了,在年轻人中,十人里有八人都能背出后面的大段台词。这段台词出自电影《大话西游》。
似乎也是从这部影片起,网上开始流行讨论台词,而且规模宏大。那段时期,公司的打印机经常会冒出“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由于太过风靡,连最吝啬的老板也是无可奈何。
许多热恋中的男女都把它当做爱情誓言。我刚念了一句,旁边的MM便接着说:“谁不知道这个,谁就该下地狱。”
虽然刻薄,但足见它的魅力指数。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这段话是电影《半生缘》中,曼桢在给世钧的一封信中写到的。
18年后,早已物是人非,世钧无意间又翻出了这封信,少年心事笃地又上心头,当年的甜蜜已变成无限感伤。如此深情的语言,不是说出来的。
所以,这段台词早已悄悄地登上了情书和短信的热门排行榜。 “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
我开心呢,你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呢,你要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面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 能够将野蛮彻彻底底地在“女子贤淑才是德”的中国风靡至今,除了韩国的《野蛮女友》外,张柏芝主演的《河东狮吼》也是功不可没。
“你只许疼我一个人,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每个字都充满了野蛮的味道。虽然这段台词提及的人不多,但相信每个MM都会牢记于心,而且把它变成对男友的要求。
“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帅的老大啊?” 今年的《功夫》依然有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比如冯小刚嘴里的这句。 “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 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小兵张嘎》里,那个嘴里啃着西瓜的胖翻译和那句经典的台词一同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看过这个电影的观众都不会忘记片中这个吃人家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如今饰演者王澍先生已经不在人世,这句话倒是陪着我们一代人的记忆,历久弥新。
革命口。
7.电影的“语言”是什么
通俗地讲,电影的语言就是画面和声音,是两个基本构成元素,就像我们用文字表达的自然语言,它可以成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从专业上讲,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
电影语言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它的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
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8.影评怎么写啊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评论内容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
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传的;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层次不同,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
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
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
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
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
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编辑本段评论方法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 要写好一片影评,首先应当认真观看电影,并记录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镜头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为亮点以及最新颖之处。一篇影评能否吸引人就在其于有没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写出别人一般想不到的。
9.我想知道 怎么写影评
《怎样写影评》——周黎明看电影 《看电影》杂志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样写影评》,特贴上来,比较长,您可以挑选你喜欢看的段落读,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写写影评。
有打错字的地方请原谅,没有太多的时间校对。
曾经有读者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难回答。
说容易,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从来不认为写影评有什么N字方针:说难,写影评跟看电影一样,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很多东西只可意会。本文要说的,与其说是“怎么写影评”,不如说“我是怎么写影评的”。
写影评,归根结底就是把看完电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要你看片时没有睡着,你对所看影片都会有所感觉:即便是睡着,那也是一种反应,也许能证明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闷。
影评没有长度的限制(媒体会有),长的洋洋万言,短的可以两三句。有个英文电影论坛举办一句话影评比赛,结果有些获胜者居然将评论浓缩成一个字。
我最近编写《西片碟中碟》这本欧美电影指南时深有感触,写短评绝对不比完整的评论轻松。 在成千上万茶余饭后发表观后感的观众中,坐下来把想法变成文章的是少数,而媒体能采用的更少些。
如果几家有影响的媒体不约而同休用同一种文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影评就该这么写。比如在美国,主流媒体的电影评论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译成中文)。
大约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剧情,剩余的属于评价,但评价的方式没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写影评时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落笔自然留下这种痕迹,我觉得无所谓好坏,只是一种风格而已。
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艺评论传统长期受压制的缘故,我们对一些概念界定没有西方那么明晰,可是我们又非常喜欢条条框框。就说“影评”,什么叫“影评”?狭义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
这类文章是写给看电影的人看的,不是给拍电影或研究电影的人看的,一般发表在主流媒体或影迷刊物。罗杰。
艾伯特是惟一得过普利策奖的影评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浅显,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产,每周可以有五篇评论,但都比较短,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
他的大众路线使得他成为读者最多的影评家,全美国有两百多家报纸授权转载,而且他每周还有一个电视栏目,每期半小时。跟他相反的如《纽约时报》的艾维斯。
米切尔,喜欢卖弄辞藻,非把读者搞得云里雾里不罢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骇客帝国国2》评论。宝琳。
凯尔可能是最有影响的美国影评家,她反电影评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从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评论是美国文化的一面旗帜。她的文笔有点像子君,有一种女性的优美,但观点非常尖锐,有时很刻薄。
我们的影评范畴似乎要更广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随笔、借助电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应属于essay;有一些是理论研究,属于论文性质,英文应该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习惯于其中某一类的读者,往往会对其他类型看不惯——看惯随笔的会嫌其他的没有个性;看惯论文的自然会觉得没有大量专业术语和脚注就等于没有深度。
在我所写的长篇评论中,《人工智能》和《公民凯恩》都超过一万字,但前者其实很感性,而后者本来就是一篇论文,只不过我竭力回避论文的风格。假设我把该用的术语全用上,并附上每句话的出处,估计某些学院派会心悦诚服,而该文则会丧失99%的读者。
这是我的局限,媒体多半认为是长处,而大学和研究院则视为“你还嫩点,需要改进”之处。 以前老一辈的评论很像我们中小学里上语文课,先来一段时代背影 ,接着是故事大纲,中心思想,最后是具体分析等等。
作为一种写法,这未尝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尽量回避这种作茧自缚的写法,害怕用一种形式把自己框死。
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后,我会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也许是故事(如钢琴家),也许是讲故事的方式(如穆赫兰道),也许是表演(如煞女),也许是摄影或置影(如吸血惊情四百年),也许根本没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纯感受(如雷吉奥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谈论的东西很多,但应该谈论的是那感动自己的部分。
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会成为好影评。 影评人要不要文艺理论知识?以此为生者有理论基础当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点点理论和不懂理论之间,我宁愿选择不懂。
当刚涉足文艺理论(以及相光的美学和哲学)时,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大彻大悟,以为什么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学的只是很多理论流派中的一种。每一种理论都有独到之处,但推到极致都会变得荒廖。
对我来说,怎么写不重要,有本事写成诗歌也无妨。重要的是写的内容是否言之有物。
说到这个“物”,里面有太多奥秘。由于我们生长在一个“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的大环境中,很多读者不由自主地寻找跟自己相同的观点。
一旦意见相左,便会做出激烈反响。顾小白很少写review型的影评,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对《双雄》的评论也是如此。
有网友不同意他的观点,这也很正常,但这位网友显然感情受到伤害,因为顾小白说了他偶像的坏话。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发表,在网络时代,已经没有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