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文怎么写
1.行政公文中的复文有哪三种
应该是批复、意见、通知三种吧。
批复一般由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 发文机关 + 表态词 + 请示事项 +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 批复不能越级行文, 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 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 而是"转报机关". 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
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 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 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成文日期用汉字, 标全年 月 日, "零"写为"〇". 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 1.标题。
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 (1)省略发文机关。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 (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政府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 (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
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 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 (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
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 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 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 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
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
2.档案中的“复文”和“来文”各指什么
复文是对来自外面的调查的回复原件。
来文是指外面来的调查原文。
来文和复文从严格意义上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责任者产生在两个单位的两个独立文件,应该是各为一件,但由于内容所指的问题相同,又存在着因果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在利用时往往需要相互印证。在归档文件整理中,绝大部分归档文件是以自然件(即单份文件)的形式出现,而需要重新界定的“件”只是为了方便整理和利用的需要采用的一种补充形式。实际操作中,界定“件”,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兼顾到简化整理与便于检索。例如,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产生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和平行机关的协商函件,这些文件发出后往往难以确定这些机关是否复文或复文的时间,因此,试点中有的地方就规定,外机关的来文与本机关的复文作为一件,本机关向同级或上级机关的去文与这些机关的复文可以各为一件,这就是对《规则》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掌握。
3.还愿疏文怎么写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
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
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
愿舒莲目,俯鉴葵忱。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
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
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
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仰叩洪慈,俯垂洞鉴。
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
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愿舒莲目,俯鉴葵忱。
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
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
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
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号,至囗囗日圆满。又于囗囗日, 设放普济孤魂焰口一堂。
于囗囗日,设如意大斋一堂。又以囗囗元,助 修天王宝殿。
以此功德,专祈佛慈加被,法润深滋。罪雾消而寿山耸峙, 石麟降而干蛊联芳。
又祈祖祢同生莲邦,现生眷属悉增福寿。又祈雨顺 风调,民康物阜。
干戈永息,中外协和。四恩总报,三有齐资。
法界众 生,同园种智。恭干三宝垂慈,证明摄受。
谨疏。时维天运囗囗年囗囗 月囗囗日具呈。
4.你的祭文该怎么写
参考古人的 祭小侄女祭文李商隐背景介绍: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三十一岁的李商隐再次进京参加政府的官职选拔,通过了名为“拔萃”的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这是李商隐多年坎坷仕途的一个意外惊喜。当时,掌权的李德裕踌躇满志,希望通过抗击回鹘的入侵重建唐王朝的信心。
李商隐对李德裕的治国能力非常欣赏,这次得授官职,在他看来,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开始他的政治抱负。可惜这年冬天,李商隐的母亲病故。
根据当时的惯例,任何官员的父母亡故,本人都必须立即离职守孝三年。在此期间,李商隐处理了一些家族事务,包括替数位已故的亲戚迁坟安葬。
他为他们分别写了祭文。其中一位是李商隐的一个夭折的小侄女。
在中国散文史上,《祭小侄女寄寄文》也有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晚唐骈文大师李商隐的一篇例外之作。骈体文的三大特点是:对偶、叶韵、用典。
正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
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凋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
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
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自尔没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
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
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
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
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乳,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赏析:看李商隐美丽的亲情世界魏洲平 哀婉、凄美风格可以说是李商隐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说:“李樊南深情绵邈”是极恰当的。
除了他的许多爱情诗作外,他的一些散文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和魅力。《祭小侄女寄寄文》当是其中代表。
或许《祭小侄女寄寄文》由于是祭文文体,李商隐的这种感伤特点表现的也更为充分。 笔者认为《祭小侄女寄寄文》有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一、这是长辈特为晚辈(而且是一个还不谙人事的4岁小姑娘)写的祭文,比较罕见。二、这是李商隐在他独特的爱情观之外,对更人性化的亲情的诠释。
寄寄是李商隐弟弟的女儿,由于社会动荡,家庭变故,寄寄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几年后,社会和家庭安定下来,才把她接回李家来。
此时,李商隐初婚妻子已亡故多年,膝下又无子嗣留下来,因此,李商隐对寄寄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侄女视为己出。在侄辈数人中,他更喜欢这个从小离开家族,很少享受到亲情温暖的可怜小姑娘。
自寄寄被接回来后,每日,李商隐与他的这几个侄辈生活在一起,看他们玩耍,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温暖感和幸福感。不料,仅过了几个月,寄寄竟夭折了。
这无疑对李商隐是巨大的精神打击。 寄寄死的时候,李商隐正奉命调到首都长安等待任命新的职务;其家也正举家迁移到关中,而寄寄的尸骨只好就留在了原地。
五年之后,李商隐才将寄寄的骨骸迁到祖坟来。这篇《祭小侄女寄寄文》就是迁葬时写的,而不是寄寄刚去世时写的。
“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我有罪矣!”李商隐觉得作为伯伯,自己对寄寄照顾的太不够了,对寄寄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负罪感。
其实,我们的诗人已经做的相当出色了。这只不过是他对自己道德、灵魂一次更彻底的洗礼,是对人性亲情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自觉更新。
按封建礼制,对一个4岁的小孩子是不必写祭文的,但李商隐由于对寄寄深情所属,不能自制,因此,李商隐还是突破了长幼、尊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就这样做了。“今吾仲姊,反葬有期。
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
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这是李商隐对亲情崇拜的极致表现,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一点都不逊于他的爱情观。他完全是将寄寄看成了自己的骨肉,自己的至爱朋友!李商隐这种与封建伦理具有挑战性的道德观、伦理观,不仅在当时绝对是大胆的、超前的,而且,即便放到现在,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当今,每到清明,人们普遍是祭拜先人,悼念前辈,鲜有对先我们而去的晚辈的祭扫的。起码,没见媒体报道过。
“呜呼!荥水之上,檀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哉!”文章最后,李商隐作为伯父对寄寄的叮咛关切,就像她还活着一样。其扶碑一哭,其言也切,其声也哀,让人痛彻肝肠。
而从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浓浓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让人不得不对诗人超绝的艺术性,发出由衷赞叹。 通过40多年反复阅读此文,笔者感觉,寄寄好像不是这孩子本来的名字,而是李商隐哀怜其自幼就寄养在人家的可怜经历,对这小姑娘的一种爱称。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